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陆王心学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顾炎武指出, “刘石乱华(即刘渊与石勒在八王之乱后反叛),本于清谈之流祸,人人知之,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未得其精,而已遗其粗,未究其本,而先辞其末”。据此可知,顾炎武(     
A.否定孔孟学说的正统地位B.倡导弃虚蹈实的学风
C.代表市民社会发展的需求D.批判八股取士的僵化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董仲舒是有汉一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在当时享有“群儒之首”的声誉,在文化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他的全部学说,正是从维护专制王朝的大一统出发,但他的文化史意义,又绝不仅于此。董仲舒自觉地用儒家精神改造阴阳五行说,建构起天人一统的宇宙论系统图式,创造性地完成了自战国末年以来,随着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能力的大提高而产生的对于宇宙、社会、人生作出统一的规律性解释的精神追求。

——摘编自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它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所以它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李贽是晚明思想启蒙的旗帜,一位以“奇谈怪论”闻名天下的狂人和奇士。他崇尚“真奇”,鼓倡“狂禅”,揭露封建社会“无所不假”“满场是假”的虚伪现实,反对儒家的泛道德主义,建立了以“童心说”为核心的新思想体系。他的学说使他处于矛盾的焦点上,在朝野引起了激烈争论,以至于理解他乃是理解晚明政治走向、社会风尚和思潮变迁的一大关键。

——摘编自许苏民《李贽的真与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理学对董仲舒儒学思想的发展,并简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李贽思想的认识。
2023-08-05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王阳明的心学在明代中叶横空而出,就像一个力量硕大的“劈山神”,一斧子下去,一直束缚人们心灵的封建僵化的伦理观念就开始动摇了。王阳明心学对待民众的核心是亲民。他不仅承认凡人可以成为圣人,而且提出人本来就是圣人,重视普通人、士人,甚至百姓。针对当时官场腐败、道德沦丧的现状,具有王阳明思想的许多人敢于大胆进言,指责世道的不公。王阳明教导弟子,不去逃避现实,要“知行合一”,在事功之中去拯救国家、拯救百姓。阳明心学承继儒学入世之精神,激发人积极奋发的生命状态,激励人们修心、强心,堂堂正正做人。它不是自私的养生哲学,只“治一人一身”,不仅要讲修身明性,还要齐家、治国、平天下,追求个性在心灵上与社会自觉统一。这对于现代社会树立文化自信、解放发展潜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引领作用。在学术方面,王阳明的思想更是开一代新学风,跳出了几千年来的条条框框,追求个性的体现,描写最真实的现状。

——摘编自李克《心途:王阳明的传奇人生》等

材料二   王阳明思想中确实存在着突出人的主体地位的倾向,但是就其对人的规定以及对社会生活所影响的深度和广度而言,又都远远不及欧洲同时期宗教改革运动。

——摘编自黎玉琴《王阳明关于“人的发现”及其比较》

材料三   16世纪初,在德国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的神学辩论《九十五条论纲》中,马丁·路德确切提出“因信称义”的思想框架,他认为赎罪的核心并不是向神父认罪,而是教徒本身进行思想的悔过和行为的悔改。只有通过内心的忏悔,才能得到内心的救赎。“因信称义”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基石,并成为后几代宗教改革家们手中鲜明的信念旗帜,它强调个人的独立思维作用和自我反省能力,个人的存在和思考不需要依附于包含教会在内的任何世间的组织。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进一步拓展了人的思想独立性和自我纠错与控制能力,尊重个人的价值和作用,而非依附于任何宗教组织的附属品。

——摘编自黄艳《从宗教改革看西方世界个人主义价值观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阳明心学的特点,并说明王阳明心学的“价值引领作用”。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阳明和马丁·路德在思想上的相通之处,并分析宗教改革运动影响巨大的主要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思想解放的认识。
4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臣自钦取来京,至今二十四载,昼夜竭力,以全备理推之法,详察穷理之书,从西字已经翻译而未刻者,皆校对而增修之,纂集之;其未经翻译者则接续而翻译,以加补之,辑集成轶,庶几能备理推之要法矣。……盖历法有属法之数,有立法之理,设惟有其法之数而无其法之理,即如人惟有形体而无灵性,亦如诸星惟有定所而无运动之照临焉。夫历理为诸星恒动定规之所由,如泉源为水流之所自也。……孔孟之学万世不磨,理推之学亦然。

——摘编自[比]南怀仁集述:《穷理学存(外一种)》(1683年)

材料二“西学东渐”以西学的发展为前提,而正是生产力的发展造就了相对发达的西学,使之有资格“东渐”。“西学东渐”一开始就是资本主义在向全球扩张中面对东方大国而采取的一种略区别于殖民扩张的交往形式。最早传播西学的是明末来华的耶稣会传教士。

——摘编自罗本琦、方国根《明末“西学东渐”的缘起申说》

材料三西学中源说最初是明清之际的黄宗羲、方以智、王锡阐等人提出的,依据孔子的“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可说明晚明传入中国的西方科学技术是中国古代学术流传到西方后,由他们(西方人)发扬光大了的。康熙帝在《御制三角形》中提出,“古人历法流传西土,彼土之人习而加精焉”。康熙帝的说法立即被士人所理解,天文学家梅文鼎也积极响应,御制“《三角形》言西学贯源中法,大哉王言,著撰家皆所未及”。于是,西学中源说成为清代文化思想中对待西学态度的主流。

——摘编自张西平《明清之际西学东渐的历史反思》

(1)分别概述每则材料关于西学东渐的信息,并说明其对研究明末清初西学东渐的价值。
(2)简析明末清初西学东渐发展的原因。
(3)谈谈你对明清时期西学东渐的认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董仲舒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知所从矣。”

材料二   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汉代以后,儒学几经变化,礼教德治的精神始终一贯,从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黄宗羲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归纳董仲舒的主要思想。
(2)根据材料二并联系所学知识,指出儒家学说之所以能够在汉代成为主流思想的原因是什么?
(3)阅读材料三,归纳黄宗羲的主要思想。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谈谈黄宗羲这种思想特点形成的原因?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倡法治,反对人治;反对重农抑商……顾炎武重视对社会实际的了解,形成经世致用的思想。他也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才能“天下治矣”。王夫之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历史,提出在政治上要“趋时更新”。

——摘编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历史读本·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他们(如伏尔泰、卢梭等)在经济方面,主张自由放任……国家的福祉只不过是在一个国家中起作用的个人利益的总和……在宗教方面,宣传无神论、不可知论和自然神论——反映了理性主义者对“天启”或“超自然”宗教的怀疑有了前所未有的增长……在政治方面,把统治权看做只是一种“代办权”,从而证明把人民的合法权利归还给拥有最高权力的人民这种革命是正当的。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下)

材料三   近代中国的启蒙运动具有与欧洲启蒙运动迥异的特点。如果说欧洲启蒙运动是一场以个性自由为主的人文启蒙运动,那么中国思想启蒙运动则是一场旨在国家富强的现代化启蒙运动,这是中西启蒙运动的最基本差异。

——郑大华《民国思想史论》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从背景和内容方面比较中国明清之际进步思潮和欧洲启蒙思想的主要异同。
(2)根据材料三,结合近代中国的任一相关史实,谈谈思想启蒙如何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
2021-01-09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文)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极为倡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已、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已以安人”,“修已以安百姓”。
(1)材料一中,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的政治抱负。
材料二 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已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教之。
近世,号为通经者,大都皆口耳之学,无得于心,既无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2)材料二中,顾炎武提倡的治学目的是什么?他的学术实践在当时有何意义?
(3)上述两位思想家的主张有何共同点?结合当今时代,谈谈你的认识。
2019-01-30更新 | 1586次组卷 | 22卷引用:2015-2016学年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附中高二上期中考试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