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陆王心学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0 道试题
1 . 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顾炎武具有强烈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其爱国思想的真实写照是(     
A.“存天理,灭人欲”B.“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C.“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D.“天下为主,君为客”
2023-06-15更新 | 128次组卷 | 32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2 . 清初思想家颜元反对死读书,认为那是“画鬼”,是把人变为“武士农夫所笑的”“弱人、病人、无用之人”:讽刺理学家是“书本上见,心头上思,可无所不及而最易自欺欺世,究之莫道无能,其实一无知也”的蛀虫;他要人们“生存一日,当为生民办事一日”。这一观点
A.反映了工商业者的经济诉求B.批判了封建君主专制体制
C.体现了经世致用的价值取向D.肯定了人私欲的正当性
3 . 王守仁认为,人的本心和本性都是天赋的,都是纯粹至善、完美无缺的。只要努力,人人皆可为圣人。这种认识
A.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B.强化了儒家思想的社会责任担当
C.挽救了明朝的统治危机D.打破了传统上智下愚的等级观念
4 . 以朱元璋、朱棣为代表的明初统治集团,选择了“重治吏,恤安民,崇道统,尊理学”的治国方略;至明朝中叶,尊崇程朱理学的弊端已昭然若揭;明末清初,社会的剧烈动荡促进了思想界的活跃。出现这一变化的根源是(     
A.商品经济的逐步繁荣B.理学占统治地位
C.反对专制的社会思潮D.市民阶层的崛起
5 . 王阳明认为,“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贤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也。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这表明,王阳明的心学(   
A.彻底否定了程朱理学B.带有客观唯心主义倾向
C.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D.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到了宋代,由于知识传播的成本大幅下降,士绅的规模日渐扩大。士绅阶层是平民社会当中连接国家与个人的中介,将一君万民的社会结构联系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北宋)张载庄严宣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文天祥、东林党人在异族强权或腐朽政治势力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无不浸润了理学的精神价值与道德理想。三纲八条目则进一步内化于一般士绅的心性当中,日常的洒扫应对亦可体会天地之理,修身齐家亦有治国平天下之功,理学的精神也因此自觉深入到民间基层。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要》

材料二   清初思想家在许多问题上继续发扬光大了晩明的进步思想,比如王夫之强调天理与人情的协调统一;唐甄继续批判男尊女卑,主张男女平等;陈子龙编《明经世文编》意在提醒士人对国计民生的注意,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等都是这种精神指导下的成果。这股实学思潮直接引发了清代中叶的科学学术,并且间接开启了近代中国学术的科学精神。

——摘编自曾文柱、赵世瑜《中国社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宋代“理学的精神也因此自觉深入到民间基层”的原因,并说明理学的社会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初的“实学思潮”出现的背景。
7 . 清代文学家袁枚在《子不语》中记载:一沙弥自幼随禅师修行,与世隔绝。一日师徒下得山来,沙弥不识牛马鸦犬,禅师一一告知。后见一女子,禅师告之是吃人的老虎。回去后禅师问沙弥所见是否有留恋之物,答曰:“只想那吃人的老虎”。这个故事(     
A.反映了思想解放的潮流B.提倡了男女平等的思想
C.否定了压抑人性的观念D.冲破了专制统治的牢笼
8 . 明末,王夫之指出:“所贵乎史者,述往以为来者师也。为史者,记载徒繁,而经世大略不著,后人欲得其得失之枢机以效法之无由也,则恶用史为”。由此可知,王夫之主张
A.历史研究应为现实服务B.以史学研究取代儒家经学
C.全面如实记录历史事实D.历史记录应关注底层群众
9 . 明代某思想家主张:“圣人之所以为圣,只是其心纯乎天理而无人欲之杂……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该观点乎天理
A.带有客观唯心主义倾向B.动摇了儒家正统地位
C.反对传统重农抑商观念D.隐含-定的平等色彩
10 . 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2016-11-18更新 | 2021次组卷 | 102卷引用:2016-2017年辽宁庄河高级中学高二上开学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