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陆王心学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顾炎武认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后人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中国历史上,“天下”兼具地理意义与文化意义。在秦大一统之后,“天下”的地理意义与“国”的地理意义逐渐重合,而“天下”的文化意义则得以保留,并获得新的发展。“天下”是每个人的自我道德意识,是构成家的组织、国的组织的文化基础。在儒家看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每个人都需要承担起自我的道德责任。在政治清明的时代,每个人都有责任唤醒自我的德行,投身到私人关系中去建设家庭,投身到政治关系中去建设祖国。而在兵荒马乱、国破家亡之际,每个人仍旧需要坚守自我的德行。

——摘编自朱光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的家国情怀》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2023-12-30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清君主强调自身合法性的依据,既诉诸于传统“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儒家正名理论,也诉诸于神化君主世袭罔替的血统高贵性和道德完满性。可是,明末吕坤说,“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岂其使一人肆于民上,而剥天下以自奉哉?”清初唐甄说“天子之尊,非天帝大神也,皆人也”,直接戳破了君主自我神化的虚伪性。

——摘编自孙邦金《明清儒学对君臣关系与忠君伦理的多元省思》

材料二20世纪初,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在学术层面人们向西方学习的主动性空前增强。很多西学由日本引入,而引入的内容也从科技转向哲学、社会科学。加之新式学堂的增多,西学思想进一步传播,儒学与政治绑定关系逐渐出现裂痕。从废除科举制度到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儒学丧失了全部的政治保障,知识分子纷纷转型,使儒学的传承中断。

——摘编自于跃《中国近代儒学的式微及反思——以张锡勤先生〈儒学在中国近代的命运〉为中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末清初儒学的新发展。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初儒学地位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023-12-24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出现这样的思想观点:隐藏在每个人心中的“天理”被私欲遮蔽,需要重新发现、扩充和践行,才能达到圣贤境界;强调主观能动性以及以个人的内心为准则等。持此观点的思想家是(     
A.黄宗羲B.顾炎武C.王阳明D.朱熹
4 .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称专制帝王为“天下之大害”,还提出了“工商皆本”的思想,顾炎武、王夫之也对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进行了批判。这些思想(     
A.缘于当时社会的剧烈动荡B.形成了强大的社会舆论力量
C.代表资产阶级的理想诉求D.推动了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黄宗羲认为“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此材料表明(     
A.民主启蒙思想被大多数人所接受B.开始倡导“自由”“平等”思想
C.彻底结束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D.隐含着一定的反封建的民主色彩
2023-03-19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县中新学校计划项目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思想史上,理欲观始终在不断发展变化。先秦孟子提倡寡欲,用道义来限制人们的私欲;北宋张载提出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至南宋,政权的偏安一隅,朝廷的穷奢极欲,地方官吏贪贿日盛,社会纲常日渐败坏,使得朱燕推出了一套新的理欲观。其中,朱熹认为“理”是道德本体与原则,而君臣、父子、夫妇则是千古不灭的伦理。朱熹肯定了人之合理的欲望,认为人性本善,但因受利所蒙蔽,违反恻隐之心,以致违背天理,而过度的欲望便是人心之病害,是需要去除的,以恢复本然的合理的状态。

——摘编自马毓璘《试析朱熹的理欲观》

材料二   李贽曾说:“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他所说的“私”是指百姓的自然之欲,并将这种自然之欲等同天理良知,认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追求这种物欲则是人们与生俱来的生理需要,是人人皆俱的自然属性,追求“富贵利达”是人的普遍本性。私欲正体现了人的真性情,人们追求私利的无限热诚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满足私欲才能顺应社会的进步。

——摘编自谭兵《两种理欲观的对峙——王夫之批判李贽的根源剖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朱熹的理欲观,并分析其形成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李贽的理欲观,并谈谈你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