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陆王心学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1 . 李贽说:“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他认为“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由此可以判断,李贽反对“存天理,灭人欲”,主张(     
A.人文主义B.仁爱精神C.尊重人性D.个人主义
2024-01-26更新 | 41次组卷 | 17卷引用: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初,贾谊在吸收前人思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自己的民本思想体系。他认为安民首先要保证农民有从事农耕生产的适当时间,并把剥削量控制在不影响正常生产的范围内;使百姓富足则要“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贾谊还指出缺少礼义是秦朝骤亡的重要原因,提出疑罪从去,疑赏从与的原则,认为这样才能真正起到教育人民的作用。

——摘编自梁安和《贾谊思想研究》

材料二   明清之际,以黄宗羲为代表的思想家开创了“新民本”思想的体系。传统民本主义多是批判暴君,而黄宗羲从制度上分析批判;在国家治理中,他认为君与臣“名异而实同”,职责都是为万民服务。在经济政策上,黄宗羲认为古圣王的崇本息末,是崇尚礼治而禁绝佛事、倡优等不切民用的末业。黄宗羲从“天下为公”的责任意识出发,将中国民本思想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有学者认为,他的思想若能贯彻下去,结论应为民主共和。

——摘编自焦园庆《黄宗羲民本思想及当代启示》

(1)据材料一,指出贾谊的安民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黄宗羲“新民本”思想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进行简要评价。
3 .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主张①“仁”与“礼”;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材料二: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珠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若必待取给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焚书》

(1)材料一中,①和②的主张分别是谁提出的?再列举一个儒家代表。
(2)从材料二中提取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指出秦朝对儒家的措施是什么并分析其影响?董仲舒的思想被汉武帝采纳后,对儒学的发展有什么深远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李贽对传统儒学持什么态度?
2023-11-23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德成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明代中后期,儒学宗师提出了“四民异业同道”说,“(四民)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于生人之人之道,则一而已”。晋商王文显训诫诸子曰“夫商与士,异术而同心。故善商者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明之行,是故唯利而不污。……故利以义制,名以清修,恪守其业,天之鉴也。”这反映了人们(     
A.逐渐重视工商活动B.放弃重农轻商观念
C.逐渐改变职业观念D.回归传统义利思想
2023-11-21更新 | 146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出现这样的思想观点:隐藏在每个人心中的“天理”被私欲遮蔽,需要重新发现、扩充和践行,才能达到圣贤境界;强调主观能动性以及以个人的内心为准则等。持此观点的思想家是(     
A.黄宗羲B.顾炎武C.王阳明D.朱熹
6 . 明末清初社会的剧烈动荡促进了思想界的活跃,出现一些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倾向,其中与商品经济发展进入繁荣期这一经济现象直接相关的是(     
A.“致良知”B.“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C.“工商皆本”D.“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2023-10-02更新 | 157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岳汨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古代中国社会逐渐形成了一种优待儒士的传统。至蒙元时期虽然采取了优待儒士的政策,但显然有意控制儒户的规模;明初延续了元朝这些优待政策并且发展扩大了优待对象的范围,提升了儒士阶层的地位。这一变化是由于(       
A.理学逐渐官方化B.社会思想环境的变迁
C.选官制度的变革D.官方政治文化的不同
8 . 某位思想家认为:“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该思想家的上述主张是(     
A.强调关注人的主观能动性B.带有强烈的保守主义倾向
C.蕴含着格物致知的实践论D.具有朴素唯物主义的特征
9 . 王阳明说:“人皆有良知,圣人之学,就是致此良知。自然而致的是圣人,勉强而致的是贤人,不肯致的是愚人。虽是愚人,只要他肯致良知,就和圣人无异。此良知所以为圣愚之同具备,而皆可为尧舜者,以此也。”王阳明此论(     
A.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B.全面否定了传统伦理道德
C.反映出明末社会的动荡D.力主重建古圣先王的功业
10 . 王阳明是明朝著名的思想家,是心学的集大成者。他主张(     
A.天人感应B.格物致知C.工商皆本D.致良知
2023-07-30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