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陆王心学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清初思想家李颙指出“儒者之学,明体适用之学也”,“穷理致知,反之于内,则识心悟性,实修实证;达之于外,则开物成务,康济群生。……明体而不适于用,便是腐儒:适用而不本于明体,便是霸儒。”这一言论 (     
A.表达个性自由的愿望B.体现经世济民的观念
C.蕴含离经叛道的倾向D.宣扬空谈心性的主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代的士人是熟读诗书等儒家经典的知识分子,他们暂时还未进入仕途,却是进入仕途的主要阶层,是有功名的候补官员。

在明代,士人包括以下几种知识分子:进士、举人、监生、诸生等。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举人是乡试录取的优胜者。监生,即国子监学生,包括举监、贡监、荫监和例监,此外还有外国留学生,即“夷生”。四种监生中,洪武初年官僚子弟比例较大,洪武以后百姓子弟日益增加,占了绝大多数。诸生,即地方府学,州学、县学的学生,他们一部分来自民间私塾,一部分来自社学。

明中叶以后,程朱理学受到强烈挑战,阳明心学兴起,王阳明、湛若水等人四处讲学,在各地创办书院,弟子遍天下。他们不仅仅关注学问,而是学问,政治并重,今天广为流传的格言“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就是东林书院讲学的宗旨。从城市到乡村,尤其是在乡村,他们是有功名的头面人物,即社区和宗族组织的首领。

——改编自毛佩琦主编《中国社会通史·明代卷》

(1)根据材料,概括明代士人阶层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士人阶层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外界之势力之影响于学术,岂不大哉!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子九流各创其学说,于道德、政治、文学上,灿然放万丈之光焰,此为中国思想之能动时代。自汉以后,天下太平,武帝复以孔子之说统一之。其时新遭秦火,儒家唯以抱残守缺为事,其为诸子之学者,亦但守其师说,无创作之思想,学界稍稍停滞矣。佛教之东,适值吾国思想凋敝之后,当此之时,学者见之,如饥者之得食,渴者之得饮,担簦访道者,接武于葱岭之道,翻经译论者,云集于南北之都,自六朝至于唐室,而佛陀之教极千古之盛矣。此为吾国思想受动之时代。然当是时,吾国固有之思想与印度之思想互相并行而不相化合,至宋儒出而一调和之,此又由受动之时代出而稍带能动之性质者也。自宋以后以至本朝,思想之停滞略同于两汉,至今日而第二之佛教又见告矣,西洋之思想是也。

——王国维《论近年之学术界》(1905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明王国维所谓“能动时代”与“受动时代”的含义及表现。
(2)请证明自宋至晚清中国“思想之停滞略同于两汉”的观点。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戏曲塑造女性形象的三种典型方式

方式代表作品形象
理想化郑若庸《玉玦记》秦庆娘与王商婚后不久,王商便上京应试,虽然二人之间没有深厚的感情,但秦庆娘仍恪守着贞节
情感化汤显祖《牡丹亭》杜丽娘出身官宦之家,聪明、娴静而又美丽,追求理想的爱情生活。梦中与书生柳梦梅相识,思念成疾而死,被埋菲梅花观中。后柳梦梅果然来此,杜丽娘随即复活,冲破家长的阻挠,与梦梅结为夫妇
妖魔化朱有燉《复落娼》刘金儿没有孝敬老人的道德观念。且不说要她秉持“昏定晨省,问安视寝,侍奉亲闱”的准则,即便是最基本的要求,她也做不到。刘金儿在公婆面前,摆着一副轻佻嘴脸,最后被丈夫休掉

——摘编自赵雅琴《明代戏曲塑造女性形象的三种典型方式》

材料二   李贽认为,女子与男子具有同等的认识能力,在智力上无甚差别,如果说有差别的话,那也是后天形成的,是封建制度压迫妇女的产物。在封建社会,妇女的行为受到极大的限制,终身蜗居闺阁,足不出户,宛如囚徒,如给她们提供和男子一样的社会条件,一样参与社会活动和受教育的机会,说不定自诩高女人一等的男人会羞愧汗颜,无地自容呢。李贽以哲学的形态对男女在智识上的平等作了有力的论证。万历年间,曾居官工部郎中的谢肇浙主张妇女应相貌与才能(知识)兼备,认为只有相貌、缺乏内涵的妇女和木偶差不多。

——摘编自尹美英《明清及近代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酝酿》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代戏曲艺术中塑造的女性形象所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李贽、谢肇浙对女性形象的看法。
2024-04-19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无论是儒家、墨家,还是道家等古代思想流派,在社会生产生活中都主张“崇俭抑奢”,从而使“崇俭节用”思想始终成为中国传统消费思想的主流,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中国消费思想发展史就是一部崇俭抑奢文化史。特别是在古代,崇俭抑奢作为中国传统消费思想的核心理念,贯穿于帝王的圣旨御撰、官员的公文案牍,学者的讲章论著,平民百姓的家规家训等大部分文献典籍之中,清人朱柏庐著名的《治家格言》共600字,谈论节径的就达120字之多。“在中国消费思想史中,讲得最多、最久、最深刻的问道是奢俭问题,奢俭论,是中国消费思想的核心。”

——摘编自赵迎芳《中国优秀传统消费思想及其现代转换》

材料二   明代中后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达,出现了一个显著的消费群体——商人。他们因为没有功名利禄的牵绊,在消费中体现出强大财力,引起社会瞩目。例如,“扬俗尚侈,蠹之自商始”商贾并凑,粮食馔,鲜衣服,丽车栋,婚丧嫁娶下至燕集务以华缛相高。”由于显赫的政治经济地位,官僚更易于成为奢侈的榜样,连被誉为中兴之臣张居正亦未能免俗,“牙盘上食,水陆过百品,居正犹以为无下箸处。”在奢侈风气影响下,普通百姓也以异乎寻常的热情积极投入到消费热潮中,在杭州,“本地上以商贾为业,人无担石之储,然不以储蓄为意,中舆夫仆隶奔劳终日,夜归归市肴酒,夫妇因醉而已,明日又为明日计”。

——摘编自欧磊《明代中后期奢侈风气差异特征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社会传统的消费观念,并简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中后期消费观念的变化,并予以简要评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明清之际确乎存在着一种其精神特质与欧洲启蒙运动的精神特质多少有些相似的思潮。但是,明清之际启蒙思潮与欧洲启蒙运动毕竟是在不同时代和不同文化背景下发生的,其精神特质有很大差异。首先,中国明清之际启蒙思潮发生在16-17世纪的资本主义萌芽时代。此时的中国,在产业方面,尚只是在工商业较发达的苏(州)、杭(州)等少数地区出现少量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与之相应,社会中尽管逐渐分化出了一个强烈要求发展工商业的市民阶层,却尚远未形成一个资产阶级,就是市民阶层在社会上的势力也显得很单薄,根本不足以与当时仍然强大无比的封建势力相抗衡。其次,中国明清之际启蒙思潮,发生在一个具有以“天下为家”和皇权至上为主要特征的政教合一文化传统的社会里。这种文化的实质,在于封建宗法等级制度。这种制度,到了明清之际,主要由于受到商品经济的冲击和政治剧变等因素的影响,发生了空前严重的危机。

——摘编自周可真《明清之际启蒙思潮与近代欧洲启蒙运动》

材料二   启蒙运动时期,欧洲的启蒙思想家,特别是法国的哲学家,在中国形象中发现批评现实的武器。在推翻神坛的时候,他们歌颂中国的道德哲学与宗教宽容;在批判欧洲暴政的时候,他们运用传教士们提供的中国道德政治与开明君主专制的典范;在他们对君主政治感到失望的时候,他们又在经济思想中开发中国形象的利用价值,中国又成为重农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楷模。……值得注意的是,每一场争论的结果,似乎都对西方心目中的中国形象不利。宗教之争最后证明中国人不是无神论者,而是更为原始的多神论者;政治之争证明中国不是开明的君主专制,而是依靠棍棒进行恐怖统治的东方专制主义暴政的典型;经济之争最后证明中国不是富裕,而是贫困,不是社会靠农业发展,而是社会停滞于农业

——摘自周宁《西方的中国形象史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明清之际启蒙思潮与西方启蒙思想的共性与不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中国形象”成为欧洲启蒙运动时期流行语的背景及“中国形象”在欧洲人心目中褪色的原因。
2023-07-17更新 | 322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南省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选择考冲刺预测(六)历史试题
7 . 顾炎武在书信中指出:“窃叹夫百余年来之为学者,往往言心言性,而茫乎不得其解也。命与仁,夫子之所罕言也;性与天道,子贡之所未得闻也”“今之君子……聚宾客门人之学者数十百人,而一皆与之言心言性。”其言论(       
A.抨击了士人空谈义理的学风B.渗透了儒家民本主义的理念
C.意在赓续孔子儒学主流思想D.适应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诉求
2023-06-21更新 | 461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南省郴州市九校联盟2023届高三高考适应考历史试题
8 . 明末清初思想家唐甄指出,“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对于“贤君”“明君”及其仁政,他予以充分肯定;王夫之主张天子、宰相、谏官“环相为治”的权力“制衡”机制,天子受谏官监督并接受其批评。这反映了(     
A.近代意义的民主意识B.监察体系的不断完善
C.封建君主制受到批判D.儒学力图突破传统束缚
2023-06-02更新 | 515次组卷 | 17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二)历史试题
9 . 清初的一些士人认为天下的兴亡在人心和学术,提出“天下之大本根,人心而已矣。天下之大肯綮,提醒天下之人心而已矣。是故天下之治乱,由人心之邪正;人心之邪正,由学术之晦明”。这种认识
A.有利于推动理学复兴B.带动了反传统的学风
C.得益于农耕经济繁荣D.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
10 . 顾炎武在编写《天下郡国利病书》时,以骡马载着书籍,以实地考察来证实文献所载。但他的行旅所至重在西北,东南尤其是南洋一带并未涉足,在书写佛郎机(葡萄牙)时,仍把它纳入南蛮序列,与苏门答腊、锡兰、苏禄等放在一起。这体现出顾炎武(       
A.在学术研究中仍缺少实证精神
B.延续了传统文人对外部世界的认知
C.对东西方文明交流的茫然无知
D.试图修正旧的华夷之辨的观念误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