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0 道试题
1 . 道咸之际,之前臣服于“汉学(注重训诂考证)专制”的“一切诸学”从边缘走向中心,成为所谓的“新学”,清初学者经世致用的关怀得以发扬。但这一局面并未持久,之后的“西学”便占据了“新学”之名。晚清学术的演变体现出(  )
A.清廷的统治危机日益加深B.传统文化无法回应新挑战
C.西学逐渐获得了国人认同D.学者研究工作脱离了现实
2 . 1825年,魏源编撰的《皇朝经世文编》以吏政、户政、礼政等八纲为主要内容,常为当时施政之依据,风行海内。1841年,魏源编撰的《海国图志》是中国近代最早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书籍之一,印行数量不大。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社会主流观念滞后于时代潮流B.师夷长技思想萌发
C.经世思想成为挽救危机的法宝D.程朱理学逐步完善
3 . 清政府曾规定,千文制钱合银1两,故银1两兑换钱超过1000钱即被称为“银贵钱贱”,反之则为“银贱钱贵”。据此判断,图中1790年之后银钱比价走势出现的主要原因应是(     
A.康乾时期推行的赋税变革B.鸦片输入引发的白银外流
C.闭关锁国导致的贸易逆差D.中外条约规定的战争赔款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末科学家宋应星编写的《天工开物》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巨著。全书对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进行了系统地总结,收录了农业、手工业、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天工开物》用数据对生产过程中提及的时间、重量、长度、宽度、高度、比率等进行量化。如《乃粒·稻》“秧生三十日即拔起分裁⋯⋯凡秧田一亩所生秧,共移栽二十五亩。凡秧即分栽后,早者七十日即收获⋯⋯”,用具体的数据来量化种植时间和秧田本田的比例关系,农民能够根据书中的具体数据来对农作物进行培育,避免损失。农业生产者根据这些数据进行生产制造,有利于普及这些工艺技术,使他们在实际生产中得到应用。

——摘编自郑雪颖《<天工开物>对中国古代技术传承的创新与历史价值》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在一些开明士绅和近代知识分子强烈的救亡图存意识的推动下,科学开始逐渐扮演了富国强兵的角色,而传统上对科技轻视的旧观念逐渐瓦解,使《天工开物》得以再版。民国时期近代知识分子逐步替代传统士绅登上历史舞台,他们在接受近代教育的同时认识到科技力量对社会变革和生产实践的重要作用,逐渐开始挖掘《天工开物》里的科技思想和经济思想,并在其自身的著作中广泛引用《天工开物》的内容,使长期以来不为“正统文化”所重的《天工开物》及与之处于同样境地的中国古代科技著作的历史价值和实用价值才有机会成为“显学”。

——摘编自李书状《民国时期<天工开物>再版的原因探析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天工开物》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以来《天工开物》等古代科技著作成为“显学”的原因。
5 . 学者萧致治在《鸦片战争史》一书中写到,“就社会制度而言,中国封建社会已进入晚期,比起世界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大大落后,成为束缚中国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和文化科学进步的桎梏。”作者意在强调(     
A.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B.封建制度阻碍了社会进步
C.社会制度决定战争成败D.中国应该走资本主义道路
6 .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对中国实行了两大举措:一是在条约规定的港口引入蒸汽船、邮政以及关键的海关系统:二是按条约实行值百抽五税率以及实际执行更低关税的贸易政策。这(     
A.实现了晚清海关管理的制度化B.维持了中国长期的贸易顺差局面
C.降低了西方列强资本输出成本D.加速了近代经济的半殖民化进程
7 . 晚清中国与列强签订了许多通商条约。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清政府开始注重条约的研究,官方组织力最对中外条约进行了分类编撰,如1877年裴辅通志局编纂的《通商各国条约类编》、1882年总理衙门编纂《通商各围条约》、1886年徐宗亮等编纂的《通商约章类纂》等;上述成果反映了(     
A.政府注重规范通商管理B.国家主权得到有力维护
C.列强经济侵略不断加深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
8 .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到,“倘(洋商)有泄外夷之短者,该夷公司必知。故洋商遇地方官询以夷事,皆谬为不知,而中国用人行政及大吏一举一动,彼夷翻无不周知。……公司一散,海疆可保永绥。善治者必先设法解散,而后易于制驭”,“探阅(澳门)新闻纸,亦驭夷要策”。这说明,魏源(     
A.认识到海防的战略地位重要B.认为舆论是抵抗外侵的良策
C.宣扬国际关系中的平等原则D.突破了传统保守的对外理念
9 . 姚莹在《康鞑纪行》中列出了他所搜集的世界地图、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地形图、新疆南北两路形势图等。论及边疆史地研究,姚莹说:“四海万国具在目中,足破数千年茫昧,异时经略中外者庶有所裁焉。”据此可知,姚莹强调(     
A.关注世界和平B.师夷长技C.介入世界事务D.经世致用
10 . 1848年,徐继畲在刊行的《瀛环志略》中感叹西方富强,认为商业贸易可致国家强盛;对他们的政治制度充满钦慕,赞扬西方强国的民主制度及开创者。这说明他(     
A.旨在引导学习西方政治制度B.属于早期维新派的代表
C.是当时理性看待西方的先驱D.冲破了中体西用的束缚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