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0 道试题
1 . 晚清徐继畲认识到欧洲的扩张打破了世界各地原来隔离状态,这是一个人们无法控制的必然趋势。他用“天地之气”的生息演化解释道:“天地之气,忽而旁推交通,混为一体,倘亦运会使然耶?然天下从此多事矣。”这表明他(     )
A.尚未脱离传统观念的影响B.赞同西方流行的“进化论”
C.主张摒弃传统的华夷观念D.抨击中国传统的对外政策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欧洲传教士来华,路易十四也于1685年向中国派出了5名传教士,他们在整理历法、修理火炮等方面成效显著,并因在中俄尼布楚战争中担任翻译有功,受到朝廷表彰。康熙皇帝不仅允许西人“在华行教”,还与路易十四互赠礼物。为拓展对华贸易,法国从16601712先后成立过三个“中国公司”,但均因种种原因先后破产。

——摘编自曲星《中法关系的缘起及历史演变》

材料二   部分近代中国人眼中的法国大革命

人物观点
王韬既谴责法国革命“弑君”和违犯“天理国法”,同时责怪法王路易十六“与民众好恶不同”,以致身败名裂
邹容应乎天而顺乎人之革命,去腐败而存良善之革命
李大钊十九世纪全世界之文明如政治或社会之组织等,罔不胚胎于法兰西革命血潮之中

——摘编自马胜利《两个民族的自视与互视——中法关系回顾与思考》

材料三   200310月到20047月在中法两国互相举办的“文化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法国以“古老、多彩和现代的中国”为主题向公众展示了深厚而富含生机的中国文化,在中国则以“以人为本和革新”“浪漫与创新”为主题向中国民众全面展示法国文化。“中法文化年”得到了两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中法工商界也加入了“中法文化年”赞助委员会。

——摘编自白琨《“中法文化年”对国际文化交流带来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前中法两国交往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家“中国公司”破产的可能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人对法国大革命看法的异同点,并以史实说明法国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法文化年”对国际交流的启示。
2023-10-11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2023届高三四模历史试题
3 . 《哈佛中国史》指出,“清朝赔上民族国家理应有的主权对于一个“追赶性工业化'的帝国来说,这造成了无法设置保护性关税来扶植新兴工业的严重后果”。这突出反映了(     
A.《南京条约》妨碍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B.《北京条约》使中国主权遭到严重侵犯
C.《马关条约》使列强获取掠夺工矿之利D.《辛丑条约》标志中国已沦为半殖民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料一   “伊顿先生,请您帮我在澳门买一把能冲泡最好品种茶叶的茶壶……”

——1615年东印度公司驻日本长崎平户岛代表威廉汉姆写给同事伊顿的信

史料二   那种为所有医师所认可的极佳的中国饮料,中国人称其为茶(Tcha),其他国家则称为Tay或者Tee。在伦敦皇家交易所附近的斯威汀斯一润茨街上的“苏丹王妃”咖啡馆有售。

——1658年伦敦《政治公报》刊登的广告

史料三   930日茶二磅二盎司供皇室用……价格为42先令(注:当时英国一个农夫的工资每年不超过3英镑)。

——1664年东印度公司献给英国国王查理二世的贡品账目

材料二   东印度公司直到1669年开始大规模的开展定期茶叶进口贸易,重量为143磅,1670年运进79磅,两宗都是从万丹购得。荷兰于1682年占领爪哇万丹地区并逐出英国在该地区的势力,向英国东印度公司关闭港口。这导致英国茶叶进口数量也时有时无。康熙时台湾收复后,东印度公司几经尝试才获得清政府允许在厦门进行贸易。据统计从16691699年间英国东印度公司进口茶叶的总量共计18万磅左右,平均每年有6000磅的进口量。

——摘编自宫珏《英属印度茶业的发展及影响研究(1830—1945)》

(1)根据材料一中的三则史料探究中国茶叶对英传播史,指出其史料价值,并做出合理推断。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世纪中后期中国茶叶输入英国的变化,并分析上述变化出现的原因。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以后,在西方殖民势力东侵和中国传统社会架构内海洋性因素缓慢成长的双重作用下,中国近代海疆观念开始缓慢形成。近代意义上的海疆观念包括注重海权意识、海防意识、海洋经济意识、海洋政治意识和海洋国土意识等全方位、整体性的海疆观念。近代中国在由古代传统单一的海疆观念向近代全方位、整体性的海疆观念形成的过程中,充满着激烈的争论与斗争,逐渐形成了海陆并重、注重经济利益、维护海上权益、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建立近代海军等积极主动的海疆观念。中国近代海疆观念的形成加速了近代中国民族国家的构建,促进了近代中国社会思想观念的变革。

——摘编自李德元《论中国近代海疆观念的形成》

材料二   近年来,海洋问题开始成为我国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以及安全稳定的决定性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在近几十年的时间内飞速发展,导致我国对外贸易活动不断增长,这就造成了我国经济结构越来越依靠海洋通道,同时也使得我国必须加强海外利益维护工作。除此之外,在我国具有管辖权的周边海域中,一些国家为了获取利益经常对我国海洋权益进行侵犯。这也迫使我国必须加强建设海洋强国,借此维护自身的合法海洋权益。随着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已经不断融入国际体系之中,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利益的内部需求以及外界环境的压力也大大增加,我国必须加强海权建设工作。

——摘编自刘潇湘《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的动力与路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海疆观念形成的特点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动力及意义。
2023-08-17更新 | 71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六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6 . 某同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主题是“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寻求国家出路的探索”,下列项中完全符合这一主题的史实是(       

选项

史实

《海国图志》《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孔子改制考》

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徐继畬、李鸿章、康有为、宋教仁、陈独秀

“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扶清灭洋”、“民主与科学”

A.①B.②C.③D.④
7 . 阅读表格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对西方人及西方国家称呼的变化   

A对外国人的称呼变化B对西方国家称呼的变化
时间称呼时间文件称呼
鸦片战争之前“夷”晚明《职方外纪》“以西把尼(西班牙)东北为拂郎察(法国)。”
鸦片战争到新中国初期“鬼子”晚清《圆明园失宝叹》将法国与俄罗斯分别称为“佛狼西”与“罗刹国”
民国初年和新中国初期“外国佬”1901《过渡时代论》顺流而渡者,其英吉利耶? 乱流而渡者,其法兰西耶? 方舟联队而渡者,其德意志、意大利、瑞士耶? 攘臂冯河而渡者,其美利坚、匈牙利耶?”
改革开放后“老外”;信息时代网称“歪果仁”

——据《从中国对西方人与国家称呼的变化》整理

提炼材料中关于“中国对西方人称呼的变化”或“中国人对西方国家称呼的变化”的观点并加以阐述。(要求:围绕材料中的A类或B类材料展开分析,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7-14更新 | 268次组卷 | 8卷引用:黄金卷06(16+3模式)-【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江西、安徽、贵州、广西、黑龙江、吉林、甘肃新七省专用)
8 . 中英《南京条约》、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于“平行之礼”一条无不详为备列,西方人孜孜注目于此。但他们要求的“平行之礼”对传统中国来说,同天朝大国对待外夷历来的不平等是直接对立的。它的实现,会使王朝体制裂开一个大洞并促成夷夏之防的逐渐崩溃。这表明清政府(     
A.拒绝列强的平等诉求B.外交转型中的观念冲突
C.抵抗外来侵略的决心D.朝贡外交体系遭到破坏
2023-06-10更新 | 500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实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说尽心中无限事(猜一中国皇帝)
2023-06-09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第二中学河西校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趣味竞赛历史试题
10 . 中国近代数学家李善兰专注于研究西方数学,曾自署对联“小学略通书数,大隐不在山林”,并在1859年出版的译著中希望“异日人人习算,制器日精,以威海外各国。”这体现了(     
A.“实业救国”思潮B.“经世致用”思想
C.“中体西用”观念D.“民主科学”主张
2023-06-02更新 | 295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