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7 道试题
1 . 学者萧致治在《鸦片战争史》一书中写到,“就社会制度而言,中国封建社会已进入晚期,比起世界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大大落后,成为束缚中国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和文化科学进步的桎梏。”作者意在强调(     
A.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B.封建制度阻碍了社会进步
C.社会制度决定战争成败D.中国应该走资本主义道路
2 .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对中国实行了两大举措:一是在条约规定的港口引入蒸汽船、邮政以及关键的海关系统:二是按条约实行值百抽五税率以及实际执行更低关税的贸易政策。这(     
A.实现了晚清海关管理的制度化B.维持了中国长期的贸易顺差局面
C.降低了西方列强资本输出成本D.加速了近代经济的半殖民化进程
3 . 晚清中国与列强签订了许多通商条约。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清政府开始注重条约的研究,官方组织力最对中外条约进行了分类编撰,如1877年裴辅通志局编纂的《通商各国条约类编》、1882年总理衙门编纂《通商各围条约》、1886年徐宗亮等编纂的《通商约章类纂》等;上述成果反映了(     
A.政府注重规范通商管理B.国家主权得到有力维护
C.列强经济侵略不断加深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
4 .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到,“倘(洋商)有泄外夷之短者,该夷公司必知。故洋商遇地方官询以夷事,皆谬为不知,而中国用人行政及大吏一举一动,彼夷翻无不周知。……公司一散,海疆可保永绥。善治者必先设法解散,而后易于制驭”,“探阅(澳门)新闻纸,亦驭夷要策”。这说明,魏源(     
A.认识到海防的战略地位重要B.认为舆论是抵抗外侵的良策
C.宣扬国际关系中的平等原则D.突破了传统保守的对外理念
5 . 姚莹在《康鞑纪行》中列出了他所搜集的世界地图、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地形图、新疆南北两路形势图等。论及边疆史地研究,姚莹说:“四海万国具在目中,足破数千年茫昧,异时经略中外者庶有所裁焉。”据此可知,姚莹强调(     
A.关注世界和平B.师夷长技C.介入世界事务D.经世致用
6 . 1848年,徐继畲在刊行的《瀛环志略》中感叹西方富强,认为商业贸易可致国家强盛;对他们的政治制度充满钦慕,赞扬西方强国的民主制度及开创者。这说明他(     
A.旨在引导学习西方政治制度B.属于早期维新派的代表
C.是当时理性看待西方的先驱D.冲破了中体西用的束缚
7 . 魏源主持编撰的《海国图志》出版于1842年以后,在东亚地区流传甚广,其“师夷长技”的观点不仅催生出了洋务派“中体西用”的思想,还启发了日本“和魂洋才”与朝鲜“东道西器”思想的产生。这可用于说明(       
A.东亚已经完全沦为殖民地社会B.《海国图志》启迪了东亚地区的近代化
C.东亚新旧势力之间的妥协合流D.东亚对西方的学习已经深入文化层面
8 . 晚清爱国诗人张维屏有诗论及魏源:“气壮群推魏无忌,心孤谁识贾长沙?……太息绕朝谋不用,为君一读一长嗟!”张维屏将魏源比作贾谊,慨叹其谋略不为朝廷所用。晚清士人汪士铎称赞魏源:“《海国》问俗,《圣武》谈兵。苗徭在目,滇黔是程。郁此时栋,所受难盈。”这主要是由于当时魏源(     
A.开启了西学东渐的历史进程B.抨击了清政府的倒行逆施
C.对西方列强的挑战予以回应D.尚未摆脱封建纲常的束缚
2023-02-02更新 | 275次组卷 | 10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六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9 . 针对传统儒学“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的三世说,龚自珍提出了“治世→衰世→乱世”的循环说,认为当时是处于“治世”和“乱世”之间“衰世”,呈现的是“治世”的假象,这一观点得到了部分知识分子的认同。这说明当时(     
A.传统观念桎梏难以突破B.社会忧患意识有所增强
C.经世致用学风蓬勃兴起D.师夷长技思想已经孕育
2023-02-01更新 | 17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淮南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10 . 广州地区有饭后食用槟榔以消食的传统,其流通模式如下图。19世纪40年代以后广州食用槟榔的习俗逐渐消失,其原因最有可能是(     
A.农产品商品化导致饮食习俗的变迁.B.鸦片大量涌入取代槟榔成瘾品地位
C.外贸格局的剧变带来槟榔价格上涨D.太平天国兴起导致槟榔运输的阻隔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