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7 道试题
1 . 《海国图志》中记录了众多的“他者”形象,除了传统以华夏为视角的“小他者”外,还有两类“大他者”,其一以英国为代表,其二则是西方的舰船、枪炮等。《海国图志》的这一分类(     
A.突破了传统的“夷夏观”B.凸显了师夷长技的理念
C.孕育了中体西用的思想D.改变了国人的认知方式
2 . 鸦片战争后,清朝多数官员认为英国人“不过求赏码头,贸易通商而已,尚非潜蓄异谋”。道光皇帝听到因仿造轮船需从澳门雇觅“夷匠”后,断然决定宁可不要船,也不能让“夷匠”入境。这说明,当时清统治阶层(     
A.极力阻挠洋务运动开展B.内部存在严重的对立冲突
C.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D.“天朝上国”观念根深蒂固
3 . 1843年,中国茶叶的出口关税降低了约48%,南京棉布的出口关税降低了约75%;英国棉花、白洋布的进口关税则降低了约77%。导致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五口通商B.闭关锁国C.协定关税D.战后赔款
4 . 有学者评论道:“在中世纪与近代之交,林则徐观念大变,既表现了御侮的民族勇气,又表现了接纳新知的开明,两者同样具有光彩。”以下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有(     
①领导虎门销烟   ②组织翻译西方书报
③开展洋务运动   ④签订《马关条约》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5 . 咸丰皇帝为维护“天朝上国”的尊严,数次拒绝了要求觐见而又拒绝向皇帝行跪拜礼的英国使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天津条约》则明确规定,英国使臣觐见皇帝时,不用再行跪拜之礼。这表明(     
A.中国外交完成了近代化转变B.中外交往实现了平等互利
C.中国外交明显受时局影响D.清朝官员具有近代化意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861年,英商宝顺行顺记运送洋布赴山西售卖时,在运货车上“高插钦命通商大臣黄旗一杆,手执天津海关崇(即崇厚,当时为北方三口通商大臣)照单。”车队一路畅行无阻,获利颇丰。这一个案可以说明(     
A.通商口岸带动周边地区发展B.中国经济主动融入世界市场
C.清政府已经沦为洋人的朝廷D.条约体系成为列强侵华工具
7 . 中国最早西式饭馆出现在鸦片战争前的广州,上海开埠,日益繁荣,欧美各国洋人纷纷到上海,西式餐饮业重心移到上海。这说明上海(     
A.西餐开始兴起B.经济超过广州
C.民族工业兴起D.已变为殖民地
8 . 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资本主义终于打人了封建主义禁铜着的神圣王国",这是好事,如果来得早一些,“我们中国就远不是如此的面貌了”。“难道为了‘抵抗’外国,宁肯让我们中华民族倒退到刀耕火种不成?”这一观点(     
A.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本质特征B.有利于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
C.混淆了武装侵略与文明传播D.揭露了清王朝的腐朽与落后
9 . 徐继畲认为西方并非“但知贸易,无他技能”,而是科学昌明、繁荣富强且自有一套良法美意、文明有序的教化之国,西方不仅经济繁荣,且文教制度完备。这表明他
A.要求全面接受西方文明B.认识到洋务运动的不足
C.主张变革中国政治制度D.初步摒弃传统华夷观念
2022-06-07更新 | 1212次组卷 | 18卷引用:安徽省皖东县中联盟2023届高三9月联考历史试题
10 . 魏源在《道光洋艘征抚记》中记载,林则徐曾奏言:“自六月以来,各国洋船愤贸易为英人所阻,咸言英人若久不归,亦必回国各调兵船来与讲理……中国造船铸炮,至多不过三百万,即可师敌之长技以制敌。此时,但固守藩篱,即足使之自困。”由此可知,林则徐
A.奏言缓解了清廷当时困境B.反思了当时中国近代化问题
C.认识到贸易逆差的危害性D.已有“师夷制夷”的海防思想
2022-05-30更新 | 1199次组卷 | 14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2023届高三3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