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背景
(1)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一些爱国的有识之士求变求新,走上了探索救亡图存之路。
(3)________的失败极大地震撼了中国社会。
(4)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一批维新志士,创学会、办报刊、兴学堂,宣传________
2023-08-19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智书·高中历史(选必1)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学习讲义)
2 . 清政府一向视海外华侨为“自弃王化”,对华工不予庇护。1872年,数起古巴华工惨案引起国际关注,迫于舆论压力,总理衙门派人前往古巴调查,后与西班牙签订《会订古巴华工条款》,并在古巴派驻领事保护侨民。这一转变(     
A.缘于国际秩序的公正合理
B.体现中国外交趋向近代化
C.提升了海外华工政治地位
D.打破了天朝上国的旧观念
3 . 1858年的某条约规定:大清大皇帝允“凡有华民情甘出口,或在英国所属各处,或在外洋别地承工,俱准与英民立约为凭,……下英国船只,毫无禁阻”。之后,其它列强也与清政府签订类似条款。这类条款的实施
A.使黑奴贸易彻底成为历史名词B.形成苦力贸易推动英国资本原始积累
C.促进了美国种植园经济的繁荣D.促进了美洲和大洋洲的经济文化发展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康熙时解除海禁,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设立四处海关,管理对外贸易。海关设置后即制定税则,不分进出口,往来贸易统一征税,包括正税和杂税,税率总计10%左右。乾隆时期对浙海关税率提高两倍,试图“寓禁于征”,但效果不显著,之后实行粤海关一口通商。

——摘编自韦庆远、叶显恩主编《清代全史》等

材料二   1843年,《五口通商章程及海关税则》规定,进出口货物按值百抽五交纳关税,根据这个税则,一些主要进口货物的税率较原来粤海关实征的税率大幅降低,出口税率一般也比过去降低。此后,列强利用协定关税权,一再压低中国进口税率,使其长期低于出口税率。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

材料三   1950年,政务院确立改造海关的基本方针,海关税则“必需保护国家生产,必需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品竞争”。在海关税率方面,根据国家经济情况和国内需要予以调整,“使其较能适合于发展国内生产保护国内工业的要求”。同年,中国对外贸易出现了70余年来未有的出超。

——摘编自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海关税率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50年中国海关税率调整的特征和意义。
2019-06-08更新 | 8904次组卷 | 57卷引用:山东智书·高中历史(选必1)第五单元整合提升(学习讲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5 . 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 )
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
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2019-01-30更新 | 4196次组卷 | 87卷引用: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新授课导学案(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6 . 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这说明当时
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B.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
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
2018-06-09更新 | 10038次组卷 | 101卷引用:第12课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新授课导学案(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