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下表为晚清时期西学输入的基本脉络,该表反映出(       
时间代表作
鸦片战争后《海国图志》《瀛寰志略》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克虏伯炮说》《水师操练》《探矿取金》《工程致富》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东战纪本末》《泰西新史揽要》《文学兴国策》
戊戌变法后《约论》《万法精理》《自由原论》《美国独立宣言》
A.中西方思想文化逐渐融为一体B.先进中国人已找到救国之路
C.西方的民主制度被广泛接受D.民族危机推动学习西学的深入
2023-12-23更新 | 186次组卷 | 29卷引用: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选择性必修三第12课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法家对法律就有较为深刻的认识。《管子》曰:“尺寸也,绳墨也,规矩也,衡石也,斗斛也,角量也,谓之法。”汉武帝确立儒学为正统并“定于一尊”“以经注律”“引经解律”等应时而起,大行其道。魏晋时期规范汉以来反映“以经注律”成果的律条内容并试图使之法典化。《唐律疏议》完成了“一准乎礼”“得古今之平”并被封建后世奉为“楷模”。明清时期以注释律条为主要内容的律学成果,则大大提高了法典的司法实用性,提高了司法效率。

——摘编自李俊《论中国古代法学发展的特点与影响》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大动荡,阶级关系和阶级矛盾错综复杂,外患环生,内乱叠起,法律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变化的主要特征是历史悠久的中华法系开始解体及西方法律的输入。特别是20世纪后,先进的中国人认为法律有利于活跃人们的思想、开阔视野。近代著名法学家沈家本在考订中国古代法律制度和浩繁的法学文献的同时,积极引进资产阶级法律,有力地推进了法学研究和立法工作,这种努力与空前的民族、政治、社会危机交织在一起,也推动了中国法律的现代化。

——摘编自袁敏殊《西方法律、法学的输入与中国法制的近代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法律演变的特点,并说明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法律的特色及其作用。
2023-11-02更新 | 189次组卷 | 2卷引用:组卷网·期中复习-选必1 考前必刷专题之必考主观题20题专训
3 . 某高中历史兴趣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查阅了如下资料:“三元里人民抗英”“甲午中日战争之黄海海战”“义和团运动”“淞沪会战”。下列选项中,最符合该兴趣小组研学的主题是(     
A.近代中国反封建历程B.近代中国自强历程
C.近代中国反侵略历程D.近代中国求富历程
4 . 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B.1860年,英法联军抢劫焚毁圆明园
C.1895年,中日双方签订《马关条约》
D.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大沽口炮台
2023-08-25更新 | 121次组卷 | 2卷引用:(纲要上)2024年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必备考点归纳与测试(选择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鸦片战争后,列强将不平等条约强加给中国,清朝原有的法律体系随之发生改变。《北京条约》签订后,清初制定的海禁律例从根本上被打破。1870年,《大清律例》新增打击拐卖人口出洋、允许华民出洋务工的条文。1909年,清政府颁布《大清国籍条例》,以保护海外华侨。上述材料说明(     
A.清廷改革受西方法律影响明显B.条约体系与中国国内法关系密切
C.清朝被迫从闭关锁国走向开放D.清政府通过调整法律以应对时局
2023-06-14更新 | 5904次组卷 | 51卷引用: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选择性必修三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与人口的跨地域的转移
6 . 19世纪20—50年代,学术界出现了一大批研究边疆史地的学者,他们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类。由此可见,当时(     
类别概况
学者型官吏他们大都是中过进士的清廷重臣,身为封疆大吏,兼为学者
官吏型学者主要为中下级官吏或僚佐
相对纯粹型学者主要是穷儒,以教书为生
A.边疆处于全面危机中B.西方文化侵略被压制
C.天朝上国的观念崩解D.士人的家国意识浓厚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民族主义”,即指以自我民族的利益为基础而进行的思想或运动。以下表格是学者对于民族主义的解释。

   

          

汉斯·科恩

民族主义者首先而且最重要的是应该被看作是一种思想状态。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

民族主义的想象能在人们心中召唤出强烈的历史宿命感;受到民族主义动员的成员认识到我族与他族的划分;民族主义被想象为拥有主权。

安东尼·史密斯

民族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运动,目的在于为一个社会群体谋取和维持自治及个性,他们中的某些成员期望民族主义能够形成一个事实上的或潜在的民族。

爱德华·卡尔

民族主义通常被用来表示个人、群体和一个民族内部成员的一种意识,或者是增进自我民族的力量、自由或财富的一种愿望。民族主义亦特指民族独立运动之意识形态,民族主义以民族特色看待人类活动。

——摘编自艾瑞克·霍布斯鲍姆《民族与民族主义》等。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中国或者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围绕“民族主义”这一主题,自拟论题,并加以展开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论题不能重复材料。)
2023-03-03更新 | 218次组卷 | 5卷引用:选必三第五单元整合提升
8 . 近代以来,不同时期对华贷款最多的国家不断变化,1840~1911年是英国,1911~1927年是日本,1927~1949年是美国,1949~1960年是苏联。对上述变化理解最全面的是(     
A.中国国家实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B.世界上主要国家对华政策性质的变化
C.近代以来中国对外援依赖程度的变化D.国际局势影响下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2023-01-07更新 | 4010次组卷 | 21卷引用:组卷网·期中复习-选必一 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高频考法精讲精练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9 .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022-12-26更新 | 618次组卷 | 183卷引用:高中历史110
10 . 鸦片战争后,在茶叶扩大出口的刺激下,内地茶叶的经营迅速发展,并且出现了一批较大规模的手工工场。这反映了(     
A.农产品开始出现商品化B.农业日益卷入世界市场
C.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D.近代民族工业已经出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