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9 道试题
1 . 下表为近代中国主要出口商品所占比重情况(占出口总值%)
中国主要出口商品占出口总值情况
时间丝和丝织品豆类及豆饼籽仁及油矿砂及金属棉纱棉制品其他
1871—1873年52.734.50.112.7
1891—1893年26.924.61.247.3
1913年8.425.312.07.83.30.642.6
1920年1.618.613.09.13.21.453.1
1931年3.613.421.48.41.64.147.5
如表数据反映出近代中国(     
A.传统手工业逐步丧失竞争优势B.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C.已经成为了列强商品倾销市场D.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2023-12-10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重点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中国古代和近代政治文化观]

材料一

中国传统社会是君主政治一统天下。君权至上作为一项基本政治价值准则,与君主政治相始终。这种观念的形成可以追溯至殷商帝王的“余一人”思想。秦汉以后,君权至上准则得到统治者和全社会的普遍认可,忠君义务观念是传统臣民观念的主要构成之一。这是一种基于君主政治条件而形成的传统——习惯型政治义务观念,与法律义务观念有所不同,其中并不包含人们对法律责任的自觉意识。在实际历史过程中,圣人与圣王相通,被统治者视为理想君主的象征。封建帝王虽然未必都是“对”的,但可以自诩为圣,阿谀奉承的臣子们也尊之为圣。于是,人们的负罪意识便从道德领域扩展到政治生活中,在天子“圣明”的灵光普照下,不由自主地五体投地并口称“臣罪该万死”,诚惶诚恐。在等级观念约束之下,人们无条件地服从着严格的等级隶属关系,从衣着服饰、言谈举止到思想意志,无一不被等级格式化。等级观念剥夺了人们的独立个性和政治自主精神,使人们不只在实际生活中,还在精神上做奴仆。

——摘編自刘泽华《论从臣民意识向公民意识的转变》

材料二

到了近代,随着鸦片战争的失败、中外交流的增多、外来思想的涌入,传统的臣民观念面临瓦解。尤其是甲午战败之后到20世纪初,知识分子怀着强烈的教国教民意识对臣民观做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并开始大力倡导国民观。国民是指以国家为本位、享有权利并担负义务,但是必须重义务轻权利、重国家利益轻个人利益、重集体轻自身的一国之民。然而民(国)初为宪政实践的失败,又使知识分子们认识到国民观也无法解决教国新民的历史问题,于是有识之士开始转而向往公民和公民观。在他们的视域中,公民是以个体为本位、在国家中具有独立人格、权利观念、功利思想、法律意识、契约精神和科学理性思想的个人。

——摘编自郑大华、朱蕾《国民观:从臣民观到公民观的桥梁——论中国近代的国民观》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臣民意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国民意识出现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公民教育的社会意义。
2023-08-09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古代将在官府监督控制下进行的国家或民族之间的贸易往来称之为"互市"。互市起于汉代。汉武帝元狩年间,张骞出使西城,开通了丝绸之路。“自是之后,明珠、文甲、通犀、翠羽之珍盈于后宫,薄梢、龙文、鱼目、汗血之马充于黄门,巨象、狮子、猛犬、大雀之群食于外围。殊方异物,四面而至。”到魏晋时期,西北陆路的贸易更见繁荣。隋唐时期,在京师设四方馆,“掌方国及互市事”,并在西北边地设有互市监,在沿海一些地方还设有市舶司,经管海陆通商事宜,从而海陆贸易在我国有了很大的发展。到了宋代开宝四年(971年),“置市舶司于广州,后又于杭、明州置,凡大食、古逻、赭婆、占城、勃混、麻逸、三佛齐诸器,并通货易"。宋朝还颁布了世界贸易史上第一部进出口贸易法规《市舶法》。元明时期在沿海设市舶提举司,任命提举官,经管与外商互市事宜,查出入海港的船舶,征收商税.收购政府专卖品和管理外商。清初实行海禁,康熙二十四年(1685)后开禁,并规定漳州、云台山、宁波、广州四处作为互市通商之地,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又限在广州一地。

——摘编自熊辉《互市——我国古代对外贸易》

材料二   上海开埠后,"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土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中国丝、茶的出口额不断增长。茶的出口由1843年的1300多万斤增加到1855年的8400万斤;丝的出口从1843年的1000多包增加到1855年的56000多包。由于丝、茶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而转而种桑植茶。中国对外贸易经数十年的发展,进出口贸易已在世界贸易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但中国的对外贸易"进口货多为制造品,出白货多为原料品","现时入超之数又复有年年增巨之势",而且尤为重要的是"现时中国对外贸易大权,完全操于外人之手"。

——摘编自武堉干《中国国际贸易概论》(1930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对外贸易发展的特点及其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对外贸易发生的变化,并简要说明变化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面是某学者模拟的中国城市兴起的空间结构图。中国近代有一类城市以“II商埠区”为主,这一类型的典型代表是(     
A.北京B.西安C.上海D.深圳
2022-12-23更新 | 213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荆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2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一书中说:“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指《南京条约》内容)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材料中“当时的人”的看法说明(     
A.五口通商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社会B.《南京条约》伤害了中国民族自尊
C.当时国人国家主权意识的普遍缺乏D.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对中国危害不大
6 . 如表为近代一次战争的失利后,社会上出现的部分言论。这些言论反映出时人(     
言论一“俄约甫定则议琉球,琉球未归则议越南……欲长治久安,非出于一战不可。”不能获胜,战也有益:“知我创痛之所在,则上下卧薪尝胆,易辙改弦,或犹未晚耳。”
言论二“方今发捻交……中国实自顾不暇,苟可与洋人相安无事,不宜轻开隙。”“战守无具,不能不以和,允为御侮长策。”
A.思考国家未来道路的走向B.民族觉醒意识的高涨
C.都能正确认识战争的本质D.认同洋务运动的举措
7 . 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于1868—1872年间对中国做了7次考察,他重点关注矿藏、交通等。1877年,李氏提交了《山东地理环境和矿产资源》的报告,其中强调了青岛地区优越的地理位置,并提出可以在胶州湾筑建港口的观点。李氏之后,欧美人士来华调查者趾踵相接。上述活动(     
A.开启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B.加速了向近代矿业发展的进程
C.便利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D.刺激了西方对中国进一步考察
8 . 据史料记载,自19世纪50年代始,上海茶叶出口数量大多保持在5000万磅以上,较之1845 年增长了 10余倍。19世纪60年代,中国茶叶出口有增无减,1867年中国供给了欧美国家茶叶消费总量的约90%。这说明(     
A.欧美开始掠夺中国的茶叶B.茶叶成为中国出口的主要产品
C.中国日益卷入世界市场D.欧美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
9 . 下表所示为1844~1863年广州和上海到埠的外国船只数及吨数情况。据表可知,当时(     

年份

船只数

吨数

广州

上海

广州

上海

1844

306

44

142099

8584

1849

331

l33

142357

52547

1855

-

437

-

157191

1863

867

3400

300500

964309


A.中国对外贸易逆差扩大B.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C.中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D.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加深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江南棉布号称“衣被天下”,当时,上海的标布“走秦晋、京边诸路”,“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多或数十万两,少亦以万计”。……清代江南棉布往销国外的数量也在不断增长。由于棉布出口量大,乾隆时,还有人主张禁止棉布出口,以为“止计松江、苏州、常州三郡,出洋之棉布流转内地,可多被数百千百万穷民”。这一主张未被清政府采纳,此后,棉布出口亦未减少。据统计,自1817〜1833年,各国商船自广州运出的南京棉布共1900余万匹,平均每年110余万匹。

——摘编自李雪梅《明清江南棉纺织业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上海开埠后,受原棉出口需求的刺激,这一地区的棉花种植在原有基础上又有明显扩大。《上海乡土志》载:“吾邑棉花一项,售与外洋,为数甚巨。”19世纪70年代中叶,“上(海)、南(汇)两邑以及浦东西均栽种棉花,禾稻仅十中之二”。松江县,“改禾种(棉)花者比比焉”。……在棉花主要产区的南汇县,“同治以来,上海花商收买花衣,于是轧花场地遍地皆是。始用小轧车,妇女手摇足踏,日可出衣十数斤。光绪中,洋轧车出,日可得衣数百斤,小轧车淘汰矣”。

——摘编自戴鞍钢《口岸城市与农村经济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江南棉纺织业发展的状况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上海开埠后棉纺织业发展的变化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