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世纪60年代以来,李鸿章先后兴办了苏州洋炮局、金陵机器制造局、江南制造局;又陆续筹款添购德国克虏伯后门四磅钢炮一百十四尊;仿照德国制度,成立炮队19营,聘请德国教习训练。这些举措体现了(     
A.军事体制实现现代化B.中外军事力量趋于平衡
C.军事建设与国际接轨D.军事工业取得创新发展
7日内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考前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1855年,湖南巡抚骆秉章“严饬各州县,将钱粮素弊,大加厘剔”,率先“减赋”,民间不仅“全完”了当年田赋和“上年蒂欠”,对1851-1853年的积欠也“率皆踊跃输将”。这一做法很快在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推广。“减赋”的主要用意是(     
A.收揽人心增加收入B.革除积弊引领改革
C.减轻负担发展经济D.增加积累推进洋务
7日内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下学期校际联合考试(三模)历史试题
3 . 甲午战争后,原占出口值一半以上的丝、茶两项,到1920年仅占20%,而豆类、花生、芝麻、油类四项出口总值竟超过丝茶总值,蛋品、皮毛等农家副业产品增长也较快。这一变化说明中国(     
A.传统经济结构加速解体B.经济对外依附性增强
C.对外贸易市场发生变化D.近代工商业有所发展
7日内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下学期校际联合考试(三模)历史试题
4 . 1875年,李鸿章上书光绪皇帝:“新疆乃化外之地……新疆不复,与肢体之元气无伤”,主张“停止西征,暂时抛弃新疆,加强海防”;这引起主张收复新疆的左宗棠极大的不满,“海防”和“塞防”之争愈演愈烈。这说明(     
A.洋务派内部已分崩离析B.李鸿章的主张有强烈利益指向
C.左宗棠捍卫了新疆主权D.李鸿章的上书引发了西北乱局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世纪60年代,中国出现了诸多汉译电学的著作,但多为直译西方的“电气技术”。至19世纪80年代,部分学者开始用传统文献解释电学起源,如“《经》言:地载神气……此电学之谓也说……中国之言电气特详。但西国所言,实较中国为更详。”这一变化(     
A.有利于电学知识体系本土化构建B.表明天朝上国观念根深蒂固
C.阻碍了近代西学东渐的发展进程D.推动了近代电学科技的进步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72年,在华英国人提出在上海外滩筑堤并建造外滩公园。时人便将外滩公园释以“公家花园”四字,并提议向社会募捐筹修建之资,而非向西方借贷,以免花园落成后“将禁华人入内游玩,以示结清严密之关防”。然而公园落成后,华人仍不免受到排斥。《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被迫进一步向西方列强开放,全国各地外国商人开始提请建造“公众花园”。清朝末年,清廷派出考察团对西方各国社会进行实地体验考察后,发现城市中均大量建有公园等公共设施,于是将公园等公共场所的建设视为西方列国强盛的原因之一。受此启发,各省督抚纷纷开始重视创办公园,并寄希望于公园的建设能够“开各人智识”。社会舆论也将公园视为强盛国家必不可少的公共场所。1917年,有文章指出,中央公园开放之后,一年四季,不仅“春秋佳日,士女如云”,即便“日暮天寒”,园中仍旧游人“往来如织”。公园如此受到市民的喜爱,可见此处“必有于心理上受无穷之感化,于身理上受无形之利益,而不自知者。”

——摘编自胡蝶《从清末民初公园论看近代中国“公共”意识的建立(18701920)》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近代公园发展呈现出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公园发展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1862年初,清政府从驻京旗营中挑选官兵,交由英国军官团在天津训练。后来,清政府又不断增加受训人数,并合组为两个营和一个炮兵队。所用枪炮,初时主要从英军中借用,不久全部改换为俄国所赠之枪炮,弹药则从英军购买。这些举措表明清政府(       
A.在外来刺激下逐步觉醒B.将洋务活动推向新高度
C.力主构建中外和好局面D.对统治策略作被动调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总理衙门设立后,奕奏请派员出访欧洲未果。直到1866年,清政府接受赫德提议,经过多方考量,派退休的四品官员斌椿率同文馆三名学生随赫德出访欧洲。清政府的这一安排(     
A.旨在顺应近代化的潮流B.受制于传统观念的束缚
C.标志着朝贡外交的转型D.体现“中体西用”思想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不少日本学者认为,“科学”一词率先诞生于日本,它乃明治维新前后日本学者用于翻译英语词汇“science”的产物。“科学”在日本诞生后不久便被引进到中国。

材料二   《四库全书》中“科学”一词的使用举例

出处相关表述调又
【唐】罗襄(仓部柏郎中墓志铭》近代科学之家有袖氏仓部,府君讳宗回字,圣祖士良忠州司马,父酷毛诗博士,赠国子司业,君踵父学开元礼科举、学问
【明】唐顺之编《稗躕.广科学以弹盗》故圣朝广开科学之门,俾人人皆有觊觎之心,不忍自弃于贼盗奸究科举之学
乾隆五十五(1790年)(钦定千叟宴诗》臣(西方传教士那永福)所栖六城环以地中海,高墉架海横天梯,人有医、治、教、道四科学,物有金刚、珊瑚、哆罗珠、象犀分科之学

材料三   康有为在编辑《日本书目志》(1896年成书)时,提及《科学入门》和《科学之原理》这两本含有“科学”字样的图书。“科学”主要指的是自然科学,即狭义上的“science。康有为乃迄今已知第一个在文章中征引了日语“科学”一词之人。

1899年,梁启超在《清议报》上刊发了一篇题为《论太平洋之未来与日本国策》的文章,其中两度使用“科学”一词,但这篇文章是对日文报刊的译述。

同年,王国维在为樊炳清译《东洋史要》作“序”时写道:“自近世历史为一科学,故事实之间,不可无系统。抑无论何学,苟无系统之智识者,不可谓之科学。”

材料四   “科学”一词在清末中国传播的重要事件

事件概况
杜亚泉创办(亚泉杂志》1900年,杜亚泉在上海创办的《亚泉杂志》刊登的论文和广告中经常出现“科学”一词
严复翻译《原富》1900年,严复翻译(原富》(国富论)时频繁使用“科学”一词,且《原富》译文中的“科学”明显是“science”的对译
上海“科学仪器馆”的创建及其所属的(科学世界》杂志的发行1901年,钟观光等人合资在上海创办“科学仪器馆”,主要销售从日本进口的科学仪器和实验药品。19033月,“科学仪器馆”创办了《科学世界》杂志,这是中国第一份冠以“科学”之.名的杂志

——以上材料均整理自周程《“科学”的起源及其在清末的传播与发展》

根据材料二、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一的观点。
2024-05-31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质量监测联合调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清王朝调度国计民生,常常要从有余省份的很两中指拨一部分解运到不足省份,名曰“协济”。1861年之后,“惟山西年清年款,他省多不能依限报解,且有逾限不解者”。据此可知当时(     
A.国家权力下移B.地方经济发展失衡C.中外关系紧张D.太平天国运动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