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1874年,日本野蛮出兵台湾。申报刊登评论《论日本议定撤兵》云:“夹日本问罪生番,本无大谬;其所失在于未兴师以前,不先照会中国,明言其故。……又不即日退兵,仍然久恋台湾。……是以中外人士恶其显背万国公法,故中西新报皆群起而议其非也。”该评论反映出(     
A.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B.大众传媒影响政府决策
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D.边疆地区危机空前严重
7日内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五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鸦片战争后,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强敌”,清政府中的新派人物最终由“师夷长技”走向了“借法自强”,兴办“洋务”成为社会的一股新潮流。这一潮流(     
A.开启了西学东渐的进程B.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基础
C.有利于思想观念的变革D.有效抵制了西方的侵略
7日内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豫北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优先股制度起源于19世纪前期的英国。由于当时英国铁路和运河建设对资金的巨量需求,以及政府对公司债券融资的比例限制,许多大型工程由于资金匮乏不得不中途停顿,优先股便在铁路公司中应运而生了。当时的优先股既享有事先约定的固定收益、又可同普通股一起参与股息分配。19世纪30年代,美国几家在马里兰修建铁路和运河的公司因为资金短缺不得不向当地政府求助。马里兰州政府考虑到铁路建成的巨大利润,在1836年通过的法案中同意向其注资,但要求在三年后保证每年6%的股息,且股息支付顺序位于普通股之前。此后美国优先股制度不仅在基础设施领域,而且在采掘、冶金、纺织等行业亦被广泛采用。当时的优先股一般享有议决权,但1870年俄亥俄州颁布法律规定优先股不得享有议决权之后,优先股的议决权逐步被舍弃,现代意义上的优先股逐步成型。

——摘编自郭岩伟《近代中国中外企业制度对比研究》

材料二 清政府以新式企业从国家政府手中得到了经济上的实惠为依据,要求企业向其提供各种形式的报效。这种情况在洋务时期官督商办股份制企业中比较普遍,报效成为这类企业盈余分配的一个重要方面。有的企业直接在章程中写明报效的条款,有的则奉命提供无偿服务,有的则被要求承担一部分社会职能。如1882年电报局转为官督商办,议定从当年五月起,缴还官本银六万两,以后在五年内分期续缴银二万两,免计利息,其余垫款约九万八千余两,则以军机处、总理衙门、各省督抚及出使大臣的洋务、军务电报作为头等官报,将其应收的电报费陆续抵缴,此项抵缴完毕后,头等官报也不收电报费,作为电报局对清政府的报效。

——摘编自严亚明《晚清企业制度思想与实践的历史考察》

材料三   外商在华企业(至少在特种股票发行方面),直接承袭了西方近代数百年来形成的成熟企业制度。而华商企业的企业制度则借鉴西方并融合了传统的投融资理念,且只有数十年的发展历程。同时在近代中国的大部分时期内,外商在华企业在税收(如厘金)、融资(如股票溢价)、法律(如租界)等方面拥有诸多特权,而这种地位上的不平等又进一步迟滞了华商企业制度演进的进程。

——摘编自郭岩伟《近代中国中外企业制度对比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优先股制度的基本特征,并分析该制度起源于英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公司“报效”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近代英美与中国企业分配制度得到的启示。
7日内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三门峡部分名校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如表展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知识分子对洋务运动的研究成果。据材料可知(     
研究史实人物研究视角结论
洋务运动萧一山民族自觉晚清“维新运动”历时八十年
蒋廷黻近代化开启“全盘西化”步伐
钱穆民族文化“中体西用”再好不过
A.时代差异决定历史结论B.历史事件难以形成定论
C.研究视角影响历史结论D.政治立场制约历史研究
7日内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开封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文综试卷 -高中历史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世纪60年代初,洋务运动兴起,洋务派领导者们在筹划军事自强的同时,也试图在传统教育模式上嫁接近代教育的胚芽。1862年奕䜣奏请创办了北京同文馆,1863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了广方言馆。后来,江南制造局附设机械学校、马尾船政局附设船政学堂,洋务派又创办了天津电报学堂、天津水师学堂等,1887年清廷同意革新科举,把算学科作为实用学科列为科举考试科目。1898年,在维新志士的推动下,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百日维新开始。下令批准设立京师大学堂,将各省府厅州县现有之大小书院一律改为兼学中学西学之学校,废除八股,凡乡会试和生童岁科各试一律改试策论。据统计,百日维新期间,有关教育改革的谕令约占光绪帝这一时期所颁诏书的三分之一,改革的内容相较洋务运动时期更加深刻。

       ——摘编自余君、赵树旺《晚清政府的教育现代化战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和百日维新的共同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洋务派进行教育改革的认识。
2024-04-22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河南省社旗县山陕会馆系清代山西、陕西旅居赊旗镇的富商大贾接客迎仕、联谊集会和焚香祭奠的场所。据《重建山陕会馆碑记》记载,咸丰七年反政府武装在进攻县城时用大火“焚及会馆大殿、廊坊、春秋楼,荤荤大者俱化灰烬”。这些反抗政府武装的斗争(     
A.目标是抗击英军的经济侵略B.阻止英法联军对北京的进攻
C.旨在响应太平军的反清革命D.落实了《资政新篇》的主张
2024-04-22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10年,德国创立柏林大学,创造了一种体现大学教育的新概念,将学术研究作为主要任务,同时将科学研究与科学知识的传授结合起来。自此,新型大学的指导思想和组织结构在德国迅速得到实施。大学的科学研究迅猛发展,它们与生产前沿挂钩,与很多企业的实验室建立联系,成为各种研究的中心。这种将科学研究与生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方式,也成为19世纪后期德国工业强劲增长的秘诀所在。

—摘编自王亚平著《德国通史》等

材料二   1895年后,中国掀起书院改制的热潮。1898年,张之洞创办的两湖书院也开始仿照西方学堂,分班授课,开设经学、史学、算学、舆地、兵法、时务等课,令诸生阅读《时务报》。1899年,改地图课为兵法课,增加军训和体操,朝着文武兼备的方向发展。1902年,书院改为两湖高等学堂,分习经学、中外史学、中外地理学、算学、理化学、法律学、财政学、兵事学等8门。两湖书院在清末教育改革运动中具有较大的影响。

—摘编自《张之洞与中国近代教育》

(1)简析材料一中柏林大学建立的影响。
(2)分析材料二中两湖书院改制的原因,并综合上述材料就教育与社会发展关系谈谈你的看法。
2024-04-18更新 | 94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昌盛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4月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8 . 1874年,日本借口侨民被杀出兵台湾。钦差大臣沈葆桢赴台湾办理海防事宜期间,认识到“台洋之险,甲诸海疆,欲消息常通,断不可无电线”,遂奏请朝廷创设电报。到1891年,全国电报线路“南北东西纵横三万里”。由此可知(     
A.技术变革保障了台湾安全B.日本的殖民统治受到冲击
C.边疆危机影响通讯现代化D.清廷扭转了军事被动局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下表是洪仁玕《资政新篇》中的一些主张,这些主张(     
类别内容
政治方面立政“惟在乎设法用人之得其当”,英国是“最强之邦,由法善也”;“权归于一”;“公众直接选举官吏”;办报纸,置新闻官,使“民心公议”
经济方面兴建铁路、公路,修竣河道;兴办银行、发行纸币、推广保险等;发展邮政事业;开矿设厂,奖励民间开矿;奖励民间制造火轮车、轮船
思想文化方面设学馆、医院、育婴堂等社会福利设施;提倡“文以纪实”“言贵从心”的学风、文风;取缔迷信,禁溺婴及买卖人口,严禁鸦片
外交方面提出同西方国家自由通商,文化交流,但外人不得干涉太平天国内政和“国法”
A.冲破了封建社会的制度和思想B.反映了农民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
C.推动了早期民族资产阶级产生D.体现了时人寻求国家出路的积极探索
2024-04-08更新 | 13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湘豫名校联考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1882年,轮船招商局在报告中说:“各洋商公司船只合计之较招商局为多,然因国人对于招商局表示同情,故乐舍彼就此,因之招商局生意不亚于各洋商公司全体。”这反映出,轮船招商局(       
A.拥有强大的竞争实力B.注重开拓市场新空间
C.具有先进的管理体制D.激发了民众爱国热情
2024-04-08更新 | 9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濮阳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