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如表为1873—1910年中国手工制品、半制品与机制品、半制品占比变化表(单位:万关两)。由此可知晚清时期(        
年份手工半制品机制半制品手工制成品机器制成品
数值占比(%)数值占比(%)数值占比(%)数值占比(%)
18732597.538.4____________4049.059.9118.11.7
18933312.333.611.70.16228.163.3291.63.0
19033686.923.63151.020.27052.245.21714.810.1
19104988.921.84531.919.810777.647.12589.711.3
A.新旧生产力在竞争中并存共生B.新生产方式的成长举步维艰
C.手工较机器工业更有市场优势D.机器工业的先进性逐步彰显
2023-04-28更新 | 384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南省湘西州吉首市2023年高三第二届中小学生教师解题大赛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方人物形象比起西方器物更能直观、多维度地反映一定时期中国人看待西方的态度和价值取向。下表内容为20世纪初期部分作品中所反映的西方人物形象。

书名作者对西方人物的态度
《新中国未来记》梁启超视西方硕学鸿儒为中国人学习的典范重点,通过对西方名人的崇尚和敬仰之情,寄托了作者本人的政治理想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吴趼人
对于西方人物基本上还原本来面目居多
《孽海花》曾朴对于西方人物形象的描写呈现英雄的倾向
《黄绣球》颐琐采用仰视的角度书写小说中的西方人物形象,以西方女杰为视点

——摘编自邹小娟《1900年代中国小说中的西方形象》

注:材料出处中的“1900年代”应写为“20世纪初”,为尊重原文,此处不做改动。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曾国藩、李鸿章等人认为,太平军借用了西洋的军事技法,因而需用西洋技法“助剿"。而太平军对清朝腐朽权贵的打击,也促使清朝最高统治者授予新兴经世派以大权。据此可知(     
A.太平天国运动激发了中国社会的变革B.洋务派沿袭了洪仁玕学习西方的主张
C.太平天国最先开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D.汉族官员掌握了近代化发展的主动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世纪以来,西方来华传教士在中国创办了一大批教会学校,其课程设置和洋务学堂并无显著差别,自成一个独立体系。为了联络、领导和支撑教会学校,西方国家还设立了一系列教育组织和机构。这些表明教会学校的开设(     
A.以适应中国教育近代化为首要目标B.源自清政府对近代教育的缺失
C.体现了“中体西用”洋务思想理念D.实质是对中国教育主权的侵犯
2022-09-08更新 | 75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