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2 道试题
1 . 光绪十六年(1890年)3月31日,中英正式签订了《新订烟台条约续增专条》,规定:“重庆即准作为通商口岸,与各通商口岸无异”:“英商自宜昌至重庆往来运货,或雇佣华船,或自备华式之船,均听其便”:“一俟有中国轮船贩运货物往来重庆时,亦准英国轮船一体驶往该口”。据此可以推断(       
A.英国商船可自由出入重庆B.英国利用重庆打开了西部市场
C.英国商民到重庆居住通商D.英国在重庆初步取得了开埠权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了适应在华贸易发展的需要,1864年,英商投资创立汇丰银行。1868年,该行已被公认为“在中国最为重要的公司”。19世纪七八年代以后,汇丰银行一家买卖的外汇数额,经常占上海外汇市场成交总额的60%-70%,其外汇买卖牌价成为中国外汇市场行情的准绳。从1874年到1890年,清政府共借外债26笔,汇丰银行一家贷了17笔,占70.04%,成为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的急先锋。1894年后,汇丰银行在承贷的外国银行中独占鳌头,并在每一笔对华贷款中,附加苛刻的条件,借此控制中国的税收存管等命脉。此外,汇丰银行营业即对外发行小额钞票,到1890年末,已达618万元,“与营业于东方各国之银行相比,则汇丰银行之兑换券流通数为最多”。

——摘编自姜建清、蒋立场《中国近代银行史》

材料二   1912年经孙中山先生批准,大清银行改组为中国银行。成立伊始,即大力支持南京临时政府,经募公债、代收税款、稳定货币发行。1915年中国银行试办外汇业务,后又增加外币贷款、经理政府外债等业务,与外国银行相抗衡。1928年后,中国银行通过贷款支持,帮助经营困难的张裕酿酒公司、无锡荣氏申新纱厂渡过难关。20世纪30年代,中国银行斥巨资扶助铁道、公路、煤矿和水利建设,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支持内地经济振兴,率先发展农业贷款。抗战爆发后,恐慌蔓延,引发提存和抢购外汇风潮,中国银行为平衡汇市共投入英镑797万磅、美元1442万元。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银行积极为国纾难,每年经收侨汇占全国侨汇总数的50%以上,有力支援了前线。

——摘编自宗良、孙雨心《百年中行金融报国的历程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时期汇丰银行在中国迅速扩张的表现及其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银行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贡献。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太平天国定都南京之初,废止城内商业。后在城内设“官市”以谋补救,同时,发给认可之居民以“商凭”(如图),许其领取本钱经商。商凭规定,商店必须公平交易,毋得欺诈,按期纳税。这一变化表明太平天国(     

A.经济政策趋向务实B.践行新的经济主张
C.旨在打破军事僵局D.主张平均分配财富
2024-03-08更新 | 256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据统计,在1865—1894年中国设立的商办工业企业中,缫丝企业达97家,占总数的69.78%;其资本数达372.4万两,占总数的81.90%。该现象表明中国近代企业的突出特点是(       
A.依赖传统的技术求发展B.主要服务于出口需要
C.在与列强竞争中求生存D.投资具有一定盲目性
2024-03-07更新 | 388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河间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近百年以来,则是旷古未有的一个大变局,……这一个大变局是什么变局呢?原来就是民族自信的大实验期。……在只觉得坚甲利兵不行的时代,我们犹可以自己的哲学与艺术自慰,我们的态度还是在鄙夷着,到了觉得声光化电也不行的时代,我们就只有让步了,但让也只让半步,这就是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觉得连义理词章也不行了时,于是整个让步了,因而有所谓“全盘西化”。“全盘西化”的主张之出现,就证明是我们自信力的丧失之达于极峰。

——摘自李长之《中国文化运动的现阶段》(1942年)

材料二   在这个伟大的民族艺术宝库面前,我感到深深内疚的是,自己在漂洋过海、旅居欧洲时期,只认为希腊、罗马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是世界文艺发展的高峰,而对祖国伟大灿烂的古代艺术却一无所知。今天,面对祖先遗留下来的稀世珍宝,才如梦初醒,追悔莫及。

——摘自常书鸿《九十春秋敦煌五十年》

根据材料自拟论题,结合相关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述清晰,言之成理)
2024-03-07更新 | 138次组卷 | 4卷引用:甘肃省兰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892年,张之洞指出化学、矿务各学堂“即系为采铁、炼铁、炼钢、开煤本厂所用而设,以备分司各事,与此次遣工出洋学习炼铁,均俟习成以后,即可少用洋匠,藉可稍节经费,亦免造不如式,动需改作,耗弃工料”。这一主张着眼于(     
A.传统教育模式的突破B.推动中国社会转型
C.洋务企业的长远发展D.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2024-03-06更新 | 455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近代“变局”论

最早用“变局”来描述鸦片战争后国内外形热的国人是黄钧宰。1844牛秋,他在《金击 七墨》一书中写道:中国官民“初不知洋人何状革法国何方也。乃自中平西北,环海而至在 南……中外一家,亦古今之变局哉”。1848年秋徐继舍在《瀛环志略》甲指出:“南洋诸岛 国苇杭闽粤,印度近连西藏,汉以后、明以前.皆弱小.番部朝贡时通,今则背变为欧罗巴诸 国埔头,此古今一大变局。”据统计,1840—1861 年有关介绍世界历史地理的书籍只有22 种,而阅读过这些书籍的人也是屈指可数。

士大夫的时代觉醒,认识到中国所处的变局.当是在1860年以后。就在1861年.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里写道:“乃自五口通商.而天下之局大变。”作为李鸿章的幕僚.他的著作对当时读书人有很大影响,越来越多的人用到“变局”这个词来形容当前的时代。薛福成 1865年上书曾国藩,说“迄于今日,西洋诸国……并至于中国……以英吉利、俄罗斯、佛兰 西、米利坚四国为最强,于是地球几无不通之国”。认为中国的内政不修,深闭固拒,墨守旧法亦是无法应对“变局”的重要原因。随着危机不断加深,“变局”论渐成时人共识。

——摘编自张宁等《浅论晚清士大夫的夷洋观和变局观》刘纯《“大变局”下中国近代文化的“觉醒”》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近代前期“变局”论进行阐释。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09年,上海《时报》评论说:“(汉阳铁厂)生铁一日之间已制成钢,制成钢后又成种种钢货……京汉铁路所用之钢轨,均为汉阳铁厂所供给。”这说明,汉阳铁厂(     
A.提升了中国工业生产自主性B.践行了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
C.打破了西方对华的钢铁封锁D.实现了国人实业救国的愿望
2024-03-04更新 | 195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兴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洋务运动时期,来自顽固守旧派的攻击、抵制和反对往往以坚持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和社会制度为说辞,在长期封闭、国门被西方列强强行轰开的社会环境下,对主张学习西方的洋务派自然有着先声夺人的压力。材料可用以说明(     
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艰难B.维新运动兴起的必然
C.“中体西用”提出的背景D.晚清中央集权的式微
2024-03-03更新 | 234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10 . 甲午战争后,清廷多次大量举借英镑、法郎等外债,用以筹措赔款。面对国际银价下跌的趋势,有官员上书提出,“借款一项,吃亏尤巨而久”,且“耗物力于无形之中”,中国应铸造自己的“英镑”和“先令”。这一观点提出的原因是(     
A.币制差异加剧了债务危机B.通货膨胀导致国家财富流失
C.清朝的贸易逆差不断增加D.列强资本输出威胁民族工业
2024-02-29更新 | 807次组卷 | 13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4(全国卷人教版,12+2+三选一模式)- 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全国卷专用)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