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7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汉口开埠后,西方国家竞相在武汉地区建工厂、设银行、兴航运、办洋行,汉口被迅速卷入国际市场。但在西方经济、文化力量的冲击下,武汉只消极地成为外国商品倾销地和原料供应地。当时主政湖北的官文、曾国荃、李瀚章等,思想偏于僵固,自卫自守的观念强,竞争和分利的意识弱。因而在开埠后二三十年内,在湖北由国人自办的近代工厂蹒跚不能起步。1889年,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充当了湖北、武汉地区早期近代化的设计者。正是在这个时期,湖北地区从手工业生产进入机器生产,武汉崛起成为中国中部腹心地区的工业基地。张之洞以军用工业、钢铁工业为先导,并采取重轻工业并举、军用民用并举的办法,兴建武汉近代工业体系,修建铁路发展交通,推广邮政发展电讯,鼓励商业发展。

——摘编自皮明庥《近代武汉城市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武汉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武汉发展的历史影响。
2023-05-17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农村重点高中协作校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表:近代中国人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洪秀全《原道觉世训》等“万姓同出一姓,一姓同出一祖”“所谓一本散为万殊,万殊总归一本”“予想夫天下凡间人民虽众,总为皇上帝所化所生,生于皇上帝,长亦皇上帝,一衣一食并赖皇上帝,皇上帝天下凡间大共之父也,死生祸福由其主宰,服食饮器皆其造成。”
康有为《大同书》“公侯继轨,乳臭承袭。投于寒门,不得高爵”“欲人道至于太平,享大同之乐,亦最为巨碍而不得不除之(压制)也”“大同之世,全地皆为自治,全地一切大政皆人民公议”“当大同之时,工厂既尽归公……厂主俨如古邦君。其分管各职之伯,其补助之亚、管数之府、记事之吏如大夫,其群管工之旅如士,其巡察之胥如下士,作役之徒如民,其议工之院如朝廷。”
孙中山《社会主义之派别与方法》等“人人不独亲其亲,人人不独子其子,是为大同世界;大同世界,即所谓天下为公,要使老者有所养,壮者有所用,幼者有所教”“夫苏维埃主义者,即孔子之所谓大同也”“国家社会主义,公有即为国有;国为民国,国有何异于民有?国家以所生之利,举便民之事,我民即共享其利”“国家为一大业主。”

——摘编自沈善洪、王凤贤著《中国伦理思想史》(下册)


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三人提出的“理想社会”有何异同,并简析中国“理想社会”实现的合理途径。
2023-05-08更新 | 464次组卷 | 7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3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胡林翼作为湘军重要将领,与曾国藩、左宗棠并称晚清中兴名臣,时人都认为胡林翼的治行才望在曾国藩、左宗棠之上。李慈铭说胡林翼“老谋深识,烛照不遗,固中兴第一流人”,王闿运曰“中兴之业,实基自胡”,而沈卓然认为胡应位列同治中兴功首,指出“世徒知曾、左之贤,而不知胡文忠固在曾、左之前。盖胡公之学与才,实无逊于曾、左;而于政治、文章、经济、军事,固无所不学,无所不致其用也。更考其生平,不独坐镇武昌,坚守不摇,以扼形势之要;且于课厘馈饷,擘画尽善,遂使当时诸军无饥馁之扰,克奏中兴之业。由此而论,允推功首。即其察吏安民,兴利除弊诸政,亦皆大端,足为后世之法式”。

——摘编自刘忆江《胡林翼评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同治中兴”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沈卓然认为胡林翼“应位列同治中兴功首”的原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2年,日本政府颁布《学制》,建立了近代学校制度。当时各小学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由选择国语教科书,小学中普遍使用民间出版发行的翻译教科书。课文采用现代文,贴近生活,深入浅出,教育学生要忠君爱国、孝顺父母、勤奋刻苦。除此之外,还有地理、历史方面的内容。1886年,文部省规定对小学国语教科书实行审阅制度,规定通过审阅才能出版发行。同时政府组织相关专家对此前的小学国语教科书进行整合,编纂了全国统一的教科书,其中《国语教科书读本Ⅱ》水平最高,以后编纂的国语教科书多参考此书。1904年,日本政府加强了对教育的管制,制订了国定小学国语教科书制度。1941年,国语成为"国民科"的一个分支,以“培养皇国忠实的臣民”。

——摘编自张尚弘《近代日本小学国语教科书的编辑特色、编辑方针述论》

材料二   甲午战争后,中国人开始了近代教科书的编写。1897年南洋公学陈懋治等人模仿译书院翻译的日本教科书体例编写了《蒙学课本》(蒙:启蒙之意),被视为国人自编教科书之始。书中既有西方最先进的科技成果,也有中国最根本的思想理念,从自然科学到日常礼仪、从历史故事到地理知识,几乎无所不包。课文用浅显的文辞、富有韵律美的语言,将晦涩难懂的道理融汇于儿童生活,成了近代语文教育的发蒙之作。一些蒙学课本还继承了传统蒙书描述中国地大物博、物产丰饶、历史悠久等特点。1906年,学部第一次审定初等小学教科书暂用书目共102册,其中民营出版机构发行的就有85册。

——摘编自毕苑《从蒙学教科书到最新教科书》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日本小学国语教科书编写的变化,并予以简要说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中国近代教科书的编写。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教科书编写的因素。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朝将原赵、燕、秦长城连接并置机动部队,夺回匈奴手中的河套地区,并采取建灵渠、派军征服和设郡县等措施控制岭南地区。汉初,在北方边界扩建长城,设渔阳、上谷、蓟县等几个防御据点,以和亲求得暂时稳定;汉武帝通过三次大战,将匈奴逐出漠南地区,建立以呼伦贝尔大草原、阴山、祁连山等为中心的防线;汉宣帝设立都护府管理西域,同时对西南地区采取笼络手段。唐朝建立后,因无法对中亚、西亚、外东北等地区实行有效控制,于是采取“羁縻”政策。元朝在西藏、青海、外东北、西伯利亚东部设置行省,直接管辖边疆地区。康熙停修长城,对蒙古各部恩威并济,征服准噶尔势力等,确立辽阔疆域版图。

——摘编自拉铁摩尔《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等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西方远洋舰队的威胁远超北方游牧民族骑兵军团,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对华威胁增大,染指台海地区。李鸿章等部分官员意识到东南沿海防御的重要性,通过洋务运动建立近代海军试图加强海防。19世纪六七十年代,西北地区依然面临严峻威胁,沙俄与英国支持的阿古柏侵入新疆,左宗棠继承林则徐“塞防论”,极力推动收复新疆,还主张大规模“移民实边”;清廷对关内开放东北地区,使后来的“闯关东”成潮流。内蒙和东北的进一步开发,一定程度抵制了列强侵略,但无力避免外蒙20世纪20年代出现裂变。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方式和效果。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边疆治理的变化。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如同世界各主要国家近代企业制度的演变一样,近代中国企业制度在其生成、演变的过程中,大致上经历了“特许制”与“准则制”两大阶段。在近代公司法尚未制定和颁行之前,所谓的特许制则是经地方封疆大吏奏准后的特许。如轮船招商局的设立即不是依照适用法律注册登记的,而是经地方官员向朝廷奏准后设立的。这在轮船招商局最初发行的股票中写得十分清楚,轮船招商局“奉直隶爵阁督部堂李奏准设局招商”。这一由地方大宪奏准设立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特许制本身,更重要的是在当时的体制下,由谁奏设,谁就取得了该设立企业的实际掌控权,如奕䜣所说:“招商局由李鸿章奏设,局务应由李鸿章主政。”早期的企业设立特许制,以及特许制下的地方大员掌控制,是近代中国早期企业产权制度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制度特征。

——摘编自张忠民《1872-1883轮船招商局早期的企业制度特征》

材料二   下图所示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为纪念轮船招商局成立一百二十周年的题词。


阅读上述材料,提取关联信息,自拟一个题目,并结合近代以来相关史实,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07年(清朝)学部总务司所编《第一次教育统计图表》显示,全国共有女学堂428所,教员1501人,女学生15496人。详情见下表。

1907年全国女学堂分布状况一览表

所在地区

学堂数(所)

教员数(人)

学生数(人)

京师

12

59

661

直隶(含天津)

121

168

2523

奉天(今辽宁)

12

60

694

黑龙江

2

4

90

山东

1

6

54

山西

5

15

149

陕西

10

20

154

河南

3

4

84

江苏(含上海)

96

644

4198

安徽

2

12

86

浙江

32

138

995

江西

6

13

155

湖北

不详

21

477

湖南

7

36

412

四川(含重庆)

70

157

2246

广东

6

39

391

广西

17

26

589

云南

18

34

1027

贵州

5

24

267

福建

3

21

244

—摘编自乔素玲《中国近代女学地域分布探析》


根据上表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清末女子教育的认识,并加以阐释。(要求:紧扣主题,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8 . 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农业革命可能是史上最具争议的事件。有些人认为这让人类迈向繁荣和进步,也有人认为这条路终将导致灭亡。对后者来说,农业革命是个转折点,让智人抛下了与自然紧紧相连的共生关系,大步走向贪婪,自外于这个世界。

摘编自【以色列】尤瓦尔·赫拉利《人类简史》

材料二   “工业化”指的是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中心的经济向以工业和机器生产为特征的经济转化的过程。工业化也刺激了资本主义企业组织的不断发展。近代早期欧洲的企业家组成私人公司,希望从市场导向的商品以及贸易中获得利润。在工业化过程中,生产者以商人为导向组织大型企业。19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期间,英国和法国的立法为现代股份公司奠定了法律基础,股份公司迅速成为工业社会最普遍的企业组织形式。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全球文明史》

材料三   在人类历史上,有过几次“资讯交换”的突破。第一次突破是文字的出现,第二次突破当是()的出现,同一份文件,因此可以大量复制,分散于各方。第三次突破当为电话和电影,真声与真影,不再受空间与时间的限制。计算机的出现,可以说是第四次突破,而且以其发展的迅速与功能的多样,竟可称为一次划时代的革命。科技文明代替了过去的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这一个新的文明,是以人为本,以知识为用。明日的世界,必须有个人之间相处的伦理、个人与社会群体相处的伦理以及人与自然相处的伦理,庶几这一正在开展的文明可久可大,有其增长空间。

整理自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1)概括指出材料一中认为农业革命“最具争议”的表现。结合所学,从“争议”内涵的角度简要评价中国明朝后期至清中叶农业领域出现的新现象。
(2)根据材料二,概括股份公司迅速成为工业社会最普遍的企业组织形式的原因。结合所学,例举19世纪70年代股份公司在中国落地生根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写出(▲)所代表的“资讯交换”突破的标志。结合所学,指出“科技文明”时代饱含以人为本的中华文化,可为“明日的世界”发展提供哪些“伦理”滋养?
2023-04-14更新 | 330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冯桂芬(18091874),字林一,号景亭,江苏吴县人。道光进士,授翰林院编修。1853年以在籍京官名义奉诏举办团练。1860年太平军攻克苏州时逃至上海,筹划“会防局”,后入李鸿章幕府,留意经世之学,重视研究西学。186110月著成《校郊庐抗议》,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主张“采西学”和“制洋器”,强调“不自强而有事,危道也;不自强而无事,幸也,而不能久聿也。……自强而有事,则我有以待之,别一强而可弭之使无事也。自强而无事,则我不为祸始,即中外生灵之福”。次年,他将该书寄给曾国藩。《校邠庐抗议》最早发表于光绪二年(1876年)则本《显志堂稿》卷十、卷十二,共计22篇。

——摘编自张海鹏总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冯桂芬个人生平经历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冯桂芬撰写《校邠庐抗议》的原因。
2023-04-10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881年,张之洞授山西巡抚,整顿吏治、严禁鸦片,使山西民风大有好转。他大力从事洋务活动,成为后期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1884年春,中法战争前夕,张之洞奉命署理旋又补授两广总督。他起用前广西提督老将冯子材等,大败法军,为战事的进展作出了积极贡献。1891——1895年署督两江时,仿德国营制,筹练江南自强军,后来又以此为基础在湖北编练新军。张之洞大力进行教育改革,先后在鄂、苏两地设武备、农工商、方言、铁路、师范、普通教育等类新式学堂,并多次派遣学生赴日、英、法、德等国留学。

在湖广、两江总督任上,张之洞起先以支持维新活动的面目出现,但当维新运动日益发展、新旧斗争渐趋激化后,即登报声明自除上海强学会会长之名,并对《时务报》的进步言论大加干涉,严斥积极支持变法维新的官员。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后,张之洞主张“安内乃可攘外”,多次上书清廷,要求对义和团严加镇压。1905年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兴起,张之洞因破坏革命组织,镇压革命派领导的武装起义,受到社会各方面舆论的强烈谴责。

——摘编自胡晓曼 马道宗《中国名人大传:张之洞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一个或多个角度评价张之洞。(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逻辑严密。)
2023-04-11更新 | 254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