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如表为江南制造局翻译出版西方书籍一览表(部分),据表可推知,洋务派的翻译活动(     
目别种数图数(注:插图)本数目别种数图数(注:插图)本数
兵政431660122格致31607
船数917721物理10131125
工程516913化学1171773
矿学10138336医学9195863
工艺36285676合计2189391426
A.以挽救清政府的统治为主要目标B.开创了近代翻译西方书籍的先河
C.服务于民用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D.促进西方科学知识在民间的普及
2023-11-09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1860年,太平军占领苏州后下令:“各门外百姓无本为业,亦计(借)给其资,发去铜钱十余万串。”1861年,太平军在多地发布文告:“尔等子民勿必惊疑……士农工商各安恒业”。上述做法(     
A.代表早期近代化的尝试B.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D.旨在维护太平天国的政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有学者指出:“自强运动虽然有其种种缺点,但却标志着工业化的开始,并在中国播下了现代资本主义的种子,它具有许多深远的影响。”这表明“自强运动”(     
A.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B.改变了封建君主专制
C.创立了近代的新式海军D.维护了国家主权完整
2023-11-09更新 | 430次组卷 | 13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亭湖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汉太学中就学的有太子、诸侯功臣子弟以及匈奴子弟,以“五经”为学习的主要内容。教学是开大班上课和以高足弟子传授低年级学生,允许学生通过自学和向校外硕儒求教提高水平。定期考试,朝廷根据考试情况授以不同官职。后来宦官为了对付太学生,创建鸿都门学,专授辞赋、小说、尺牍、字画。政府还开办了专门招收外成子弟的“四姓小侯学”和对宫人教育的宫廷学校。此外,东汉时期的郡学与私学都很发达。

——摘编自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随着洋务运动的推行,外语和西方近代科技知识进入了课堂,而且西学课程比例和时数逐年增加。到了洋务运动后期,西学课程总时数要占80%,甚至90%。传统的经学一般不列入正式课程,鲜有考核。新学堂采用班级授课制,制定了严格的考核新办法,且特别重视实践应用能力。20世纪初,政府颁行“癸卯学制”,按初等、中等、高等三段,实施通入、师范、实业三类学校教育,使洋务运动以来的分科教学模式更完善、系统。

——王韵秋《论洋务教育对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贡献》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东汉教育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东汉相比,晚清教育的变化及其影响。
2023-11-08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龙马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世纪70年代,驻英公使郭嵩焘在日记中写道“工匠数十年前纠众滋哄,减工加价……工匠不允,遂至停机。于是工匠大汹,毁机厂而爇(烧)厂主房屋……动辄称乱以劫持之,亦西洋之一敝俗也。”据此可知,郭嵩焘(       
A.同情英国的工人运动B.主张制度上向西方学习
C.警惕工运向中国蔓延D.缺乏对西方的全面了解
6 . 清朝时期,台湾地方志的修撰一直备受重视。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完成要求。

材料一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蒋毓英主编《台湾府志》为清朝首部台湾府志,其记载郑成功攻克台湾时,舟师搁浅,“水忽涨十余丈,巨舰毕入”,编者认为此“非天之相此逆旅也,盖将借手以式廓国朝无外之疆域”。清军收复台湾时,则“咸水苦军士,而海岸忽涌甘泉,众无渴患。一战而澎湖克复”。

——摘编自[清]蒋毓英主编《台湾府志》

材料二   自康熙至道光,台湾府、厅、县志修成且保存至今21部,另有私人纂修志书多种。其中,有关台湾收复后社会变化的记载随时间推移而增多。如乾隆年间《重修凤山县志》记载台湾由“不粪种”“种植后听其自生,不事耘除”,到“生齿日繁……勤耘耨、浚沟洫,力耕不让中土”,而雍正年间《台海使槎录》等志书亦载台湾少数民族从“无田器”,到“耕种如牛车犁耙与汉人同”,以至“礼节近亦渐学汉人”,“骎骎乎有中土之习”。

——摘编自柳浪《清朝台湾地方建置与方志编纂研究》等

材料三   同治年间,台湾《淡水厅志》修成,其序言强调淡水乃“沿海七省藩卫”,“海防尤重”。光绪年间所编《恒春县志》则记载日本“觊我土地”,朝廷派沈葆桢“提兵渡台”,“以公法条约,折冲于尊俎之间”,事毕,恒春设县,而“日本之役为恒春设县之由,……不可不备录之,以符数典不忘之意”。

——摘编自《清代台湾方志汇刊》

(1)材料一中,《台湾府志》记载“水忽涨十余丈”和“海岸忽涌甘泉”两起事件,作者有何动机?
(2)根据材料二,概括台湾收复后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
(3)材料三中两部台湾地方志的记载,反映了哪些历史背景?
7 . 1889年,江苏布政使黄彭年在《复陈议办铁路折》中指出应先修筑东、西两条国防铁路干线:东线自天津出山海关至黑龙江,复修支线至吉林宁古塔;西线自陕西、甘肃至伊犁,复修支线至南疆喀什。1907年,邮传部奏《筹画全国铁路轨线折》更是明确了这一原则:“就今筹之,当首定京城为轨枢,而区分海内诸轨为东西南北四大干。四干既定,循而求枝”。这些规划(     
A.体现了守边固疆的经略原则B.有效抵制了西方列强的军事入侵
C.使得边疆地区得到充分开发D.表明列强侵略中国进入了新阶段
8 . 同治十年(1871年)正月,在左宗棠的建议下,清政府开始向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宣讲“圣逾十六条”及《附律易解》。此外,在西南边疆地区的贵州、广西与云南等地,清政府也对当地的少数民族宣讲了相应内容。清政府的这一做法旨在(       
A.完善地方治理机制B.促进民族文化交融C.统一全国教化体系D.维护“大一统”局面
2023-11-03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地州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9 . 中国近代前期社会各阶层的探索
派别阶级属性主张影响
抵抗派地主阶级



太平天国


有田同耕,平均分配。


洋务派


自强、求富


维新派资产阶级



革命派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激进派



推动了思想文化革命,推动了思想解放。
2023-11-02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十二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丛报》即刊载了五口通商口岸的史地知识。1850年,传教士郭实猎向英国皇家学会呈递关于西藏史地和自然资源的报告。《天津条约》以后,西方传教士和领事官员便发文介绍了北京、苏州、杭州、汉口等地的史地资料。1875年,罗约翰撰文将中国东北地区的重大史事按编年进行勾勒。除此以外,来华西人还着眼于中国的生活、习俗、文学、艺术、科技,在内容建构上,逐渐呈现出综合的书写倾向。随着中外时局的变动,来华西人的中国历史书写改变了“中华文明西源说”,把中国视为了一个独立的文明单位。

——摘编自崔华杰《从历史理解中国:近代来华西人的中国历史书写及其路径演进》

材料二   道咸以来,海禁大开,部分文人士大夫将传教士介绍到中国的世界史地知识梳理成系统,撰《海国图志》、《瀛寰志略》等著作,介绍西方政治、地理、科技,徐图寻求“制夷”之法。同光年间,“史学经世”的观念流行,读者群体也不断扩大。1874年王韬创办《循环日报》,并发文评介西方政治、经济、历史、文化、交通,鼓吹变法自强。1876年,郭嵩焘将出洋考察日记汇编为《使西纪程》,对西方的政教、工业、海防、外交做了相对客观的记载。甲午战败后,世界历史书写和评价的著作剧增,最具代表性的是王先谦所著的《日本源流考》《外国通鉴》《五洲地理志略》,不仅将“中国”纳入“世界”进行书写,还为后人了解各国的政局、物产、民俗等提供了重要史料。

——摘编自邢科《晚清至民国时期中国“世界史”书写的视角转换》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以来西方书写中国历史的背景和演进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近代西人书写中国史相比,中国人书写“世界史”有何不同之处,并分析近代中国“世界史”书写活动的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历史书写的主要因素。
2023-11-02更新 | 314次组卷 | 7卷引用:四川省成都金苹果锦城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