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8 道试题
23-24高一上·安徽合肥·期末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初禁止人民无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但鼓励外国以朝贡的形式前来中国进行贸易(史称朝贡贸易),这种贸易规定了贡期、限制船数、限制人数、限制商品数和必须拥有勘合者方得朝贡。1540年后,中国经济朝市场化快速发展,亟需白银作为货币,民间走私贸易因而兴起,福建漳州、泉州和广东、浙江的海商纷纷前往日本贸易。明代中国向西属菲律宾输出的货品大致可分为三类:粮食和其它生活必需品,军需品,生丝和丝织品,中国输入马尼拉的约有9成以上为丝绸,丝绸种类繁多且品质不一、中国商品的价格极具竞争力,中国运回的几乎都是白银,这导致母国的丝织工业家强烈要求西班牙政府对中国丝货输入西属美洲加以限制,以保护他们的利益和母国的丝织工业。

——摘编自李隆生《明后期海外贸易的探讨》

材料二   曾留学美国并当过买办的容闳在1867年拟定了一个“联设新轮船公司章程”,由应宝时转呈曾国藩,再转致总理衙门。该章程强调俱用中国人合股而成,章程大致模仿外国轮船公司及其在华经营的方法。此后,官民都开始准备投资航运。第一个以华资名义经营的轮船航运企业,是李鸿章在上海正式成立的招商总局。李鸿章任用朱其昂、朱其诏兄弟筹组招商局,他们虽是以沙船为世业的淞沪巨商,但因属旧式商人,在招股集资中缺乏号召力,招股活动几乎“无人过问”。最初筹集的资本包括官款在内,实缴不到20万两。在企业经营方面,由朱其昂所购之船,不是“船大而旧”,就是“舱通而小”,而船只“购买价值反较洋行新造之头等好舱尤贵。”

——摘编自张赛美《上海近代轮船航运业的兴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海外贸易的特征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海近代轮船业兴起的原因及其影响。
2024-01-24更新 | 35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汉阳铁厂于18918月开始兴建,1894628日开炉。 开工之初,汉阳铁厂生产不畅,1895年仅生产铁4360吨、钢680吨。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清廷财政困难,提出招商承办。汉阳铁厂于1896年改为官督商办,由盛宣怀接办。 官督商办后,为解决燃料和钢质量问题,汉阳铁厂决定改采江西萍乡煤矿,并改造和扩建汉阳铁厂。 汉阳铁厂于1907年改造完成,产品质量提高,产量增长,除向芦汉、正太等铁路提供钢轨外,还向美国、日本和南洋群岛出口产品。1915年,汉阳铁厂从德国引进1座日产生铁250吨的高炉(4号高炉),并于1917年建成。一战期间生产最忙碌时,汉阳铁厂开日产250吨高炉2座、日产100吨高炉2座、容积30吨平炉7座,每日约产生铁700吨、钢200吨。 1917年汉阳铁厂铁钢达最高产量,合计192582吨。一战后,钢铁价格剧跌,国内军阀混战,汉阳铁厂生产受到严重影响。1921年民国政府改变钢轨标准,致使近5万吨钢轨报废,炼钢、炼铁先后停炉,至1924年汉阳铁厂全部停产。

——摘编自何太平《汉阳铁厂与洋务运动时期的其他钢厂—中国近代钢铁工业蹒跚学步》

(1)根据材料,指出汉阳铁厂的发展历程。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汉阳铁厂最终“全部停产”。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林启自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任杭州知府,于次年呈《请筹款创设养蚕学堂禀》给浙江巡抚,认为设立养蚕学堂就时局而言,为中国之权利;就王政而言,为百姓之生计;就新法而言,为本源中之本源;就浙省而言,为切要中之切要。同年,他奏请浙江布政司拨银三万六千两,创办蚕学馆。18979月,林启聘宁波江生金为教习,江生金曾前往法国国立蒙伯叶城养蚕公院,学习巴斯得防备蚕病之法。次年聘日本著名蚕师轰木长为教习。18983月蚕学馆正式招生开学,《农学报》中详细报道:杭州蚕学馆已于上月十三日开学,招收学生三十人,备取学生三十人,额外二十人,留学日本二人。日本蚕师轰木长,为其国宫城县农学校讲业管主。杭州蚕学馆还专门设立了推广部,宗旨是均以学校之所造就者,推行于社会,试验夫适应与否也,而社会庶几得所咨询商椎,以共底于成,蚕业教育,乃得与社会沟通,而社会亦得教育之利

——摘编自吴洪成、罗佳玉《中国近代最早的职业教育机构一杭州蚕学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林启创办杭州蚕学馆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杭州蚕学馆的办学特点。
2023-12-12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2024届省高三上学期全真模拟考试(四)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洋务派官员丁宝祯在创办山东和四川两大机器局的过程中,“决不用一洋人指示”。他认为“中国知用洋枪而不能自造洋枪,非受制于洋人,即受骗于洋行,非计之得者也”“设厂内地,不为彼族所觊觎,万一别有他事,仍可闭关自造,不致受制于人”。同时,他指出“从前中国各厂雇用洋匠,少则七八名至一二十名,每名工值发费二三千金,统计各洋匠一岁所费已逾巨万”,但“外洋兵官能熟练枪炮者究亦不可多得,间或有之又不愿受聘,即或受雇亦多不能尽力传授,概属虚文”。为此,他招揽了“心思精密,于机器、洋务颇能讲求,而事事踏实”的徐建寅、薛福辰、曾昭吉等人。在他们的筹划下,两大机器局相继开办并取得了显著成绩,如川督刘秉璋就承认“该局(四川机器局)专铸铜帽、后门枪弹炮弹及赶造洋火药较有把握”。但李鸿章也曾提到过“仿造马梯尼后门枪……机簧不灵,弹子不一、准头不远,较英国所制大逊”

——摘编自向中银《浅析丁宝桢“拒聘洋员”的原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丁宝桢“拒聘洋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丁宝桢“拒聘洋员”的影响。
2023-12-08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百师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联考(三)文综历史试题(全国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是多方面因素促成的。明治维新后,由于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迅猛发展,日本急需更多的原料、资金和廉价劳动力,急需不断扩大商品的销售市场。而日本地域狭小,资源贫乏,农作物产量低。这与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形成尖锐矛盾。为解决这些矛盾,日本大资产阶级强烈主张以武力开拓海外市场。另外,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也与其国内统治危机的加深密不可分。1889年日本农业大歉收,1890年又出现第一次全国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当时日本驻美大使说:“就必须把日本人民的视线从对国内局势不满转移开的观点来看,对中国一战也是值得的。”日本这种侵略扩张野心日益膨胀。而欧美列强从自身利益出发,助纣为虐,为日本军国主义进攻朝鲜和中国提供了暗中支援。

——摘编自邱若宏《浅析甲午中日战争的国际背景》

材料二   近代史上日本侵略者先后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第一次是甲午年(1894年)发动侵略朝鲜和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的战争,第二次是1931年发动侵犯中国的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政府的惨败签订丧权辱国条约而结束。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反动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使东三省沦为日寇殖民地;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和广大人民群众同国民党等抗日力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经过14年的艰苦抗战终于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摘编自郑剑顺《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的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甲午中日战争与抗日战争中国一败一胜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后期,清政府日益认识到“船炮机器之用,非铁不济,非煤不济”。于是张之洞筹建煤钢厂,他联络驻英公使采购机炉等装备,并将厂址设置在汉阳,然而汉阳煤炭资源并不丰富,且“中国官吏、工匠所未见”。随后,清政府拨款和盐课税厘金二百多万两白银,1894年,汉阳铁厂正式投入生产。

然而创办初期,因战争赔款等原因,张之洞不得不保奏盛宣怀督办铁厂。盛宣怀从轮船招商局、通商银行等招得股本200万两白银,并与日本制铁所签订“煤焦铁矿互售合同”,用大冶矿石换日本焦炭。

1908年,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和萍乡煤矿正式组成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简称汉冶萍公司),正式注册改为商办,公司钢铁产品质量提升,远销欧美,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对厂矿投资较前踊跃。一战后,钢铁价格猛跌,汉冶萍公司也在巨额借款和军阀屠戮矿工中于1925年宣告破产。

——摘编自丘亮辉《试论汉冶萍公司的经验和教训》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不同时期推动汉冶萍公司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冶萍公司最终走向衰败的教训。
2024-01-02更新 | 67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九师联盟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世纪初,西方列强将侵略的触手伸向了日本,在外国的压力之下,日本被迫签订了一些不平等条约。为了缓解国内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本于1868年开始转变国体发展资本主义,但由于国内市场狭小、资源匮乏,日本急需谋求海外市场,军阀官僚统治集团为此炮制了“大陆政策”。甲午中日战争之后,“三国干涉还辽”使日本大受挫折,日俄矛盾激化,随着两国在远东地区争夺的加剧,俄国的远东政策和日本大陆政策的矛盾也达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终于引发了1904年的日俄战争。19059月,日俄双方签订了《朴茨茅斯和约》。沙俄把包括旅顺、大连在内的辽东半岛的租界权和中东铁路的一段支线(从长春到大连)转让给日本,并承认朝鲜为日本的势力范围。日俄战争的结束,不仅意味着传统的欧洲强国在亚洲争夺势力范围的首次失败,也标志着东亚范围内一个地区强国的崛起,对日本今后国家发展方向的选择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摘编自鲍玲《日俄战争对二十世纪初日本国家发展方向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俄战争的影响。
2024-01-02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894725日,日本海军在丰岛海面击沉了悬挂英国国旗的商船高升号,船上近千名清军有700多人遇难。事件发生后,总理衙门大臣奕助紧急约见英国驻华公使欧格讷,双方对本次会见各自做了记录,但是在一些关键细节上有出入。

根据总理衙门的记录,当奕助追问:“日本如此无理,西国素讲公法,当作何办法?”欧格讷说:“此时我不能出断语,当听政府之命。既日本将英船击沉,或竟调水师前往,亦未可知。”而欧格讷写给伦敦的报告中却说:“对于日本炮击英国船只一事,英国政府将采取什么措施,我说毫无疑问那是一种非常严重的事件,但我掌握的情报很少,不能冒昧发表意见”,他还询问奕助“一旦真的爆发战争,假使中国决定迅速出击,他认为是否有对敌手施行沉重打击的力量。亲王犹豫了数分钟……咕哝了一声,对他们目前是否能同日本进行成功竞争,表示怀疑。虽然那是一个令人痛苦的场面,但我还是继续说道:这恰是要害所在。……我仍有重要理由怀疑中国能否成功地抵抗日本突然和强有力的侵略。”

——摘编白雪珥《绝版甲午——从海外史料揭秘中日战争》

(1)围绕日本炮击高升号一事展开的中英会谈,请根据材料指出双方记录的不同之处。
(2)中英对此次会谈的不同记录实际上反映了双方对于当时情势的不同认识,并会影响即将开始的中日战争,试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之。
2023-12-28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 贵州省“3+3+3”高考备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诊断性联考(一)历史试卷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早在商周时期,我国就萌发了爱国主义精神。从《尚书》中可以看到,最早的爱国主义萌芽,是“家族”“万邦”与“天下”观念。《左传》中多处洋溢着爱国精神和基调,其中谈到“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影响巨大。可以说,整个封建社会优雅的华夏文明始终是士人爱国信念的一个重要源泉。《论语》中“和为贵"“四海之内皆兄弟",更是凝结成了后世"民族和睦、四海一家""天下太平"的爱国精神和天下观念。在整个中国古代,民族气节被视为人生修养的最大气节,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孟子》中说“圣人三日无君则惶惶然”,苏轼曾评价爱国诗人杜甫虽然终身不得重用,却“一饭未尝忘君”,忠君爱国的岳飞先后参与、指挥大小战斗数百次,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赢得了后世的尊敬。

——摘编自吴灿鑫《从周公到孔子: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奠基》等

材料二   近代前期,面对列强侵略,中华民族英勇不屈,坚持反抗:林则徐虎门销烟,三元里人民英勇抗英,左宗棠英勇抗俄,邓世昌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抗日殉国,都表现出中华民族反抗外侮的爱国主义精神,至今仍为人们所赞颂。甲午战后,民族资产阶级提出“要报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的主张,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勇敢地打破了封建思想的束缚,提出实行资本主义君主立宪的社会改革方案,这个改革方案破产后,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重新思考救国救民的道路,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成为近代前期中国寻求救国真理的最高成就。在三民主义的旗帜下,民族资产阶级以前所未有的姿态,承担起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进行辛亥革命,终于推翻了帝制,建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摘编自吴毅《外向发力:近代以来中国爱国主义的发展简论》等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爱国主义精神的特点。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前期爱国主义精神的发展不同于中国古代爱国精神之处,并分析其原因。
10 . [中、美近现代科技发展]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曾国藩、李鸿章等主张设立机构,翻译西书,“盖翻译一事,系制造之本根。 洋人制器出于算学,其中奥妙皆有图说可寻,特以彼此文字扦格不通,故虽日习其器,究不明夫用器与制器之所以然”,提议在江南制造局“另立学馆,以习翻译”。 1868年6月成立的江南制造局翻译馆,自成立至清末,翻译西书 200 种以上。北京同文馆所设译书处,翻译出版著作共100多部。 1887年,传教士在上海建立的出版机构广学会,先后编译出版书籍 2000 种以上,并出版《万国公报》等十几种中文报刊。在各种出版物中,西方科技知识是主要内容之一。

——摘编自章开沅、朱英《中国近现代史》

材料二   二战以来,美国国防研究预算在研究开发总预算中通常要占 70%,1988年占 65%。 政府投资主要集中于长期性、风险大的项目,特别是基础理论研究。1975—1987 年基础理论研究经费平均每年增长 10%左右,里根时期,基础研究经费在政府民用研究开发经费中占 40%。大学科研经费的 70%来自政府资助。政府通过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数万名博士、硕士研究生和青年研究人员。 美国一直在航天站、超级超导对撞机、绘制人体基因图等领域寻求广泛的国际合作。 战后,平均每年引进的科学家、工程师等各类人才 6000—11500 人,70%来自亚洲国家和地区。 据统计,1982年全美 69 万科研人员中,1/3 是从国外引进的。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下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西方近代科技著作被大量翻译介绍到中国的原因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二战后美国发展科技的举措,并说明中、美近现代科技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2023-12-28更新 | 20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业质量评价(T8联考)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