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中的刘坤一

刘坤一(18301902),字砚庄,湖南新宁人,晚清军事家、政治家,廪生出身,湘军宿将,清末重臣。刘坤一经历了咸丰、同治、光绪三朝,是晚清社会的重要人物,对晚清转型时代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影响深远。通过对其留存的相关史料进行研究,更能清楚地了解刘坤一和晚清社会。下表是研究刘坤一的部分相关史料。

下表

史料1《钦定剿平粤匪方略》编自道光三十年(1850)至同治五年(1866)奏报、上谕
史料2《同治朝筹办夷务始末》编自咸丰十一年(1861)至同治十三年(1874)
史料3《清光绪朝中法交涉史料》编自光绪七年(1881)至光绪十年(1884)
史料4《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编自光绪元年(1875)至光绪三十四年(1908)
史料5《请设铁路公司借款开办折》光绪二十一年(1895)
史料6《义和团档案史料》1959年出版
史料7《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史料》1992年出版

——据《中国近代史料在近代史研究中的运用》等


(1)根据上表,结合刘坤一经历过的重大历史事件对史料进行分类整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刘坤一的社会形象加以阐释。
2023-10-11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市等三县区)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面对统治危机,清政府掀起洋务运动,运动重心不断变化,从“剿发捻”到“御外侮”,从“造炮制船”到“觅制器之器”,从军用到民用,从“求强”到“求富”,最终以失败告终。这反映清政府(     
A.缺乏国家振兴的整体规划B.坚持封闭保守的外交观念
C.承担起反侵略反封建任务D.未能推动中国近代化历程
2023-10-09更新 | 16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市等三县区)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洪武五年(1372年),明太祖因高丽朝贡使者往来频繁,告谕中书省限制其贡期及贡品数,“宜令遵三年一聘之礼……所贡方物止以所产之布十匹足矣”。同时亦将此意转谕安南、爪哇、真腊等国。进京朝贡的人员住在会同馆,“旧例各处夷人朝贡到馆,五日一次放出,余日不许擅自出入,惟朝鲜、琉球二国使臣则听其出外贸易,不在五日之数。”明政府还规定了各国入贡的贡道,要求朝贡船停泊在指定的港口,按规定的路线将贡品运送至京。

——摘编自李金明《试论明代外朝贡贸易的内容与实质》

材料二   1874年,日本借口琉球渔民被台湾土著杀害,出兵台湾。清政府郑重指出:台湾、琉球“二岛俱我属土……裁决固在于我”。1883—1885年中法战争后,法国占领越南。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被迫承认朝鲜“为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故凡有亏损独立自主体制,即如该国向中国所修贡献典礼等,嗣后全行废绝”。自此,晚清封建宗藩体制彻底崩溃。

——摘编自林龙飞《晚清宗藩体制的解体》

材料三   1949年在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向各国政府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随后,中国政府采用灵活的方针处理外交问题,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不经谈判即行建交的办法;对民族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先谈判后建交的原则,在对方明确表示不承认台湾的国民党政权,支持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再就建交具体问题进行磋商;对于美、英、法等国,则不急于采取行动与它们建交。新中国这一时期的外交政策反映了新中国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特别是同邻国和平共处、友好合作的真诚愿望。

——摘编自于化民《“三大政策”与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朝对外关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对外关系从晚清到现代的变化及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国家对外关系的主要因素。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陈独秀的青年观

近代中国社会发展面临道路选择难题,以陈独秀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发起新文化运动力求破旧立新,并呼吁青年要实现自我变革。

◆身心观念变革

传统意义上的文弱书生不能承担时代大任,“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力能胜者,体之强者也”。青年必须以“利刃断铁,快刀理麻”之身手,将陈腐朽败思想清除出脑,培养健全思想,以适于今世之争存。

◆人生观变革

近代青年生逢变时,为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其人生目标便需要从为官谋利的腐朽思想中脱离出来。“内图个性之发展,外图贡献于其群” “以新人格,以新国家,以新社会,以新家庭, 以新民族,必迨民族更新”。

◆成长目标变革

面对近代中国的“变”,当代中国的新青年应该有六个标准:“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摘编自马舒 姜尚汝《近代青年自我变革的三重维度》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陈独秀青年观的理解。
(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 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古代的国防,从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的建立,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历经数千年,并随着20多个朝代的盛衰更替和社会制度的演变而不断发展。传统国防理论认为,农业自古是经济命脉,也是国防基础,古代兵家几乎一致主张寓兵于农,兵农结合。著名的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构筑的以长城城墙为主体,与其他工程设施相结合的连续线式工程体系。为防御北方少数民族的一再掠扰,历史上的统治者还积极推行实边固边的政策,包括在边关要地配置边防军、输粟实边、徙民治边等。

——摘编自宋杰《中国古代战争的地理枢纽》

材料二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李鸿章等人继承了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并进而意识到加强国防要走发展军事工业的道路。进步思想家王韬在遍游欧洲诸国及日本后,对国防产生了新的认识。他十分重视钢炮巨舰时代新的科学技术对国防的影响,不厌其烦地介绍国人很少知道的黄色火药、气球、撞针步枪和精确的军用地图等。同时强调,两国交兵不仅是手持武器的军队搏斗,也是两国政治制度的较量。哪个国家的政府得到民众支持便会获胜,否则必败。他在《普法战纪》一书中,第一次从国际战略角度分析了普法战争后的欧洲形势。19世纪70年代海防、塞防危机的同时出现也迫使清政府把军事建设的重心由内地转向边海防。

——摘编自刘庆《中国古代国防政策及其在近代的转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国防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国防意识的新变化。
2023-05-15更新 | 119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859年,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提出“法西洋之善法”,不仅要学习引进西方先进的武器、设备,还应系统学习其法规、制度,“变风气法度”,与“西人并雄”。上述主张(     
A.体现了国家治理方略的探索B.推动了传统社会的转型
C.突破了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D.调动了农民革命积极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下图为舒高第的个人简介,他的经历折射出当时(     
舒高第,浙江镇海人。1859年留学美国,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获得医学博士学位。1877年任上海广方言馆英文教习,1878年舒高第兼任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的翻译。他翻译的图书多达25种,包括军事类9部,医学类6部,矿冶类5部,农学类2部,政治类1部,航海类1部,铁路建造类1部。
A.官办留学事业取得成效B.制度变革成为社会诉求
C.个人发展融入时代主题D.国人救亡意识日益高涨
2023-04-28更新 | 395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市第二中学2024届高三9月月考模拟(二)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自光绪十四年,康有为以布衣伏阙上书,极陈外国相遇,中国危险之状;并发俄人蚕食东方之阴谋,称道日本变法致强之故事,请厘革积弊,修明内政,取法泰西,实行改革。当时举京师之人,成以康为病狂,大臣阻格,不为代达。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材料二   当初次之失败(1895年广州起义)也,举国舆论莫不日予(我)辈为乱臣贼子。凡认识者,视(吾人)为毒蛇猛兽,而莫敢与吾人交游。惟庚子(1900年)失败之后,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息,恨其事之不成矣。

——孙中山《建国方略》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认为“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始于“甲午战败”的依据。并分析康有为和孙中山被时人视为“病狂”或“乱臣贼子”的原因。
(2)1900年以后,人们对孙中山态度的转变,说明了什么问题?据此,孙中山进行了哪些活动?
2023-02-10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A卷)
9 . 1899年,中国赴日留学者仅64个人。1905年,中国留日学生剧增到近万人。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的刺激B.新式学堂的大量出现
C.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的确立D.戊戌维新运动的推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