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洋务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而徒豪杰诸侯强族于京师。

材料二   光绪十五年(1889),张之洞移任湖广总督之后,原订炼铁厂设备也随之改运汉阳。铁厂厂址选定汉阳龟山山麓,189011月动工兴建,光绪十九年(18939月建成,光绪二十年(1894)投产,属于官办企业。由于铁厂是完全的官办企业,弊端丛生,从光绪二十年投产到光绪二十二年,亏损累累……朝廷已经无力支撑如此大的国企亏损,只好将官办改为官督商办,由盛宣怀接手,招募商股,铁厂慢慢艰难运行。为了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盛宣怀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申请将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和萍乡煤矿合并组成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一,经清廷批准后,遂遵照商律股份有限公司条例,在农工商部注册,改官营为商办。

材料三   经济总量是世界第二,中国制造行销全球;不再怕和老外打官司;中国企业走出去;汽车,电信资费越来越便宜;全球同步看大片;外资银行触手可及;纺织业农业等历经风雨;学会按国际规则办事;悄然更新的发展观念。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代商业发展的基本状况和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汉阳铁厂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两次转变的主要原因。
(3)依据材料三简要归纳中国入世对中国与世界的主要影响?
2022-04-28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家校协作三轮练(一)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72年,在华英国人提出在上海外滩筑堤并建造外滩公园。时人便将外滩公园释以“公家花园”四字,并提议向社会募捐筹修建之资,而非向西方借贷,以免花园落成后“将禁华人入内游玩,以示结清严密之关防”。然而公园落成后,华人仍不免受到排斥。《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被迫进一步向西方列强开放,全国各地外国商人开始提请建造“公众花园”。清朝末年,清廷派出考察团对西方各国社会进行实地体验考察后,发现城市中均大量建有公园等公共设施,于是将公园等公共场所的建设视为西方列国强盛的原因之一。受此启发,各省督抚纷纷开始重视创办公园,并寄希望于公园的建设能够“开各人智识”。社会舆论也将公园视为强盛国家必不可少的公共场所。1917年,有文章指出,中央公园开放之后,一年四季,不仅“春秋佳日,士女如云”,即便“日暮天寒”,园中仍旧游人“往来如织”。公园如此受到市民的喜爱,可见此处“必有于心理上受无穷之感化,于身理上受无形之利益,而不自知者。”

——摘编自胡蝶《从清末民初公园论看近代中国“公共”意识的建立(18701920)》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近代公园发展呈现出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公园发展的意义。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江海各口,门户洞开,已为我与敌人公共之地。值此时局,似觉防无可防矣。惟交涉之事日繁,彼族恃强要挟,在在皆可生衅。自有洋务以来,叠次办结之案,无非委曲将就。至本年日本兴兵台湾一事,屡饬各疆臣严密筹防,调兵集船,购利器,筑炮台,一时并举,虽未即有把握,而虚声究已稍壮。该酋外怵公论,内慑兵威,乃渐帖耳就款,於国体民情尚无窒碍,未必非在事诸臣挽救之力……夫临事筹防,措手已多不及;若先时备豫,倭兵亦不敢来,乌得谓防务可一日缓哉!

——摘自李鸿章《筹议海防拆》

材料二   我们现在还没有原子弹。但是,过去我们也没有飞机和大炮,我们是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和蒋介石的。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

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怎么办呢?可靠的办法就是把军政费用降到一个适当的比例,增加经济建设费用。只有经济建设发展得更快了,国防建设才能够有更大的进步。

——摘自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李鸿章向清政府提出筹办海防的理由。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海防建设与新中国国防建设的不同结果,并分析其原因。
2024-05-26更新 | 121次组卷 | 5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的中国以物质技能和经验科学而论,都与欧洲不相上下,尤以伦理道德、政治实践见长于欧洲。中国茶文化雄霸英、法、荷兰,华瓷已随茶文化而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成为欧洲日用器皿的大宗商贸。由茶文化牵动的中国装饰艺术、饮食文化与庭园艺术也在欧洲熠熠生辉。中国的君主政治也曾是法国朝野主张改革的人物追求的楷模。

——摘编自沈福伟《西方文化与中国》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文化开始大规模的由浅入深的被引进中国。以仿造西洋船炮、改铸传统火器为主要内容的科技引进与创新活动迅速兴起,出现了一段研究船械的热潮。与此同时,数学、化学、医学等科学也在中国广泛地传播开来。到20世纪初,清政府制定了相应的科技政策,鼓励发展科技,中国科学家队伍开始形成,许多留学归国的学者们给中国科学界带来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科学的思想,其工作成就为国际所公认,这标志着西方近代科技在中国的确立。除此以外,西式的服饰、饮食、建筑风格等也深深影响着中国的一些非农地区。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中国文化在欧洲传播的基本情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西方文化在中国传播的特点,并概括其意义。
2024-04-07更新 | 152次组卷 | 4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3-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辽宁专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01年,李鸿章辞世,梁启超在当年撰成的《李鸿章传》中称“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1927年由清史馆印行的《清史稿·李鸿章传》评其为人:“生平以天下为己任,忍辱负重,庶不愧社稷之臣。”1949年以后的相当长时间,我国大多数学者对李鸿章持否定态度。例如,胡滨对其的定论是,“李鸿章一生的历史,是一部对内镇压人民起义、对外出卖民族利益的反动历史”,刘祚昌认为,“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屈指可数的反动头子,他的政治生涯的记录便是近代中国人民种种灾难的历史。”粉碎“四人帮”以后,我国许多学者对李鸿章提出了新的看法。例如,陆方指出:“如果肯定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发生过某些积极作用,也就应该肯定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的功绩。当然洋务运动也有镇压人民的一面,李鸿章也有逃脱不了的罪责。”

——摘编自关捷《不同时期史学界对李鸿章的评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不同时期史学界对李鸿章的评价。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对李鸿章评价的因素,并说明评价历史人物应遵循的原则。
6 . 纺织业是人类生存中的重要行业,也是近代以来国际上竞争激烈的领域。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植棉逐渐成为国家战略,直到英国的工业革命,中国的棉纺织技术都处于世界较高水平,我国的棉纺织品不仅为百姓提供了精美的衣着原料,而且销售到东南亚以及欧美各国。在长达三个多世纪的过程中,中国棉布的外销数量持续增长。

英国工业革命期间,棉纺织机及与之配套的复杂的机器系列相继问世及大地提高英国棉纺织业的生产力,……经历百年的抗争后,印度彻底从棉布出口国变成进口国,英国还将目光投向当时处于封闭状态的中国,到1831年,中国棉纺织贸易首次由出超变入超。鸦片战争后,“美国棉”“英国纱”“东洋布”充斥在中国市场上,中国本土棉花产业急剧萎缩。

1893年,张之洞从美国引入陆地棉种子,在湖北试种初步获得成效。此后清政府、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及一些棉纺企业,不断大量从美国引入陆地棉种子。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在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的基础上,国家采取了扩大棉田面积、推广先进农业技术、更换优良棉种等措施,棉花播种面积扩大一倍多,为中国成为大纺织品服装生产国、出口国及消费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国已由产棉大国变为产棉强国,形成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和新疆三大产棉区。目前,我国棉花产销一体化成熟,郑州交易所取得了棉花这项大宗商品的定价权。新疆长绒棉是由海岛棉培育而来,具有暖和、透气、舒适的特点,而且纤维柔长、洁白光泽、弹性良好,深受市场欢迎。2020—2021年新疆棉产量520吨,占国内产量比重约87%,占国内消费比重约67%。自人工合成纤维诞生以来,棉花占全球纤维消费的比重逐渐下降至30%左右,今天,全球每年约生产5200万吨的石油基合成纤维,几乎是全球棉花产量的两倍。21世纪20年代,美国以人权为借口,“抵制新疆棉花和纺织工厂”,实际上是想要将中国从全球纺织龙头的宝座上拉下来,打击中国对全球纺织业的绝对支配地位。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黄金生的《棉花:曾经改变世界格局的“神奇之花”》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自明清以来影响中国棉纺织业发展历程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21世纪20年代“中美棉花战争”认识。
2024-01-22更新 | 71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吉林机器局,又称为“东局子”,是东北第一家近代化工厂。其旧址位于吉林市昌邑区松江东路11号。19世纪70年代末,中俄两国因交收伊犁问题关系日趋紧张,东北边疆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清政府于1880年委派钦差大臣吴大澄前往吉林帮办防务。由于当时东北地区所需的军火都由内地调拨,一有战事很难应急,且“道远费繁,终非长策”。1881年,吴大澄奏请清政府在吉林省城兴建工厂制造军火,清政府于当年允准,吉林机器局遂于1881年开始筹办,1883建成并正式生产。机器局的设备先进,种类齐全,并且配套有附属学校。机器局在当时拥有东北地区最先进的机器设备和技术,生产了大量新式弹药。1900年,机器局毁于战火。20076月,机器局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在吉林市政府已在机器局旧址建立了工业博物馆,原来的工业建筑遗存得以保护并有了新的功能。

——摘编自孙华、李业巍:《从档案史料看吉林机器制造局的兴衰及其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吉林机器局得以创办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吉林机器制造局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它忠实记录下每一个国家走过的足迹,也给每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洋务运动的主要成就

领域创办近20个军事企业,分布在江苏、浙江、福建等沿海沿江和边疆省份。
军事工业建立福建海军、北洋海军、南洋海军、广东海军。逐步建设了近代化的炮台、船坞和港口。
海军创办的民用企业遍布全国各地有近170家,包括交通运输业、通讯业、矿业、冶炼、轻工和机器修造业等。
民用工业兴办近代学校,引进西方资产阶级教育制度,向国外派遣留学生。
教育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和派遣驻外使领。
外交自己培育出的熟练工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以及外国教师、技师组成的近代中国科技队伍逐步形成。
科技队伍创办近20个军事企业,分布在江苏、浙江、福建等沿海沿江和边疆省份。

——摘自徐双《洋务运动破产了吗》

材料二   洋务运动的失败是必然的。它的指导思想是“师夷制夷”和“中体西用”。“师夷制夷”学习西方的长技用以抵制西方的侵略。采“西学”是为了维护“中学”,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洋务运动的领导力量——洋务派本身仍然是封建地主阶级,并不代表先进生产力,其内部十分复杂,难以形成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攻坚克难的领导核心。洋务运动选择的“师夷制夷”的道路,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件下解决不了主要矛盾,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贫穷落后的问题。清朝统治者在“御内”和“制夷”上首先选择了“御内”“制人民”。洋务派大力“求富”,是为清政府开财源、筹军饷而不是解决广大人民的贫困问题,洋务运动是不可能得到广泛人民群众支持的。洋务运动从发生到结束的40年间,列强侵略不断加剧,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中国丧失了独立自主,清政府风雨飘摇,洋务运动追求的富强根本不可能实现

——摘自刘俐宏《洋务运动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并谈谈洋务运动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启示。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如沿海数千里敌船处处可到,若处处设防,以全力散布于甚大之地面,兵分力单,一处受创,全局失势,故必聚积精锐,只保护紧要数处,即可固守。……自奉天至广东,沿海袤延万里,口岸林立,若必处处宿以重兵,所费浩繁,力既不给,势必大溃。惟有分别缓急,择尤为紧要之处,如直隶之大沽、北塘、山海关一带,系京畿门户,是为最要。江苏、吴淞至江阴一带,系长江门户,是为次要。
是外海水师铁甲船与守口大炮铁船皆断不可少之物矣。……是以中国造船之银,倍于外洋购船之价。今急欲成军,需在外国定造为省便,但不可转托洋商误买旧船,徒糜巨款。访闻兵船与铁甲船以英国最精,……应拣派明于制造、略知兵事之员……亲赴各厂考究何等船制最为坚致灵捷,并宜于中国水道者,与其议价定造。……如丁汝昌所称,北、东、南洋各设大兵轮船六号,根拨轮船十号,合共四十八号,自属不可再少。……北洋宜分驻烟台、旅顺口一带;东洋宜分驻长江口外;南洋宜分驻厦门、虎门,皆水深数丈,可以停泊。一处有事,六船联络,专为洋面游击之师,而以余船附丽之,声势较壮。

——摘编自《李鸿章奏筹议海防折》(1875年)

(1)概括《李鸿章奏筹议海防折》中体现的海防主张。
(2)《李鸿章奏筹议海防折》中的海防思想是否合理?综合材料,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64年,在华尔“洋枪队”的启发下,李鸿章决心创办江南制造局。在上海访购设备时,因丁日昌购下“修船之器甚多,造炮之器甚少”的旗记铁厂(美资)。江南制造局也开始了其轮船修造业务。在船舶修理方面,由于其官办性质,经费的拨给与其生产效益没有关系,使得修船费用高昂,修船周期漫长,在祥生船厂、耶松船厂等外资船厂面前毫无竞争力可言。这也导致北洋水师和轮船招商局的舰船宁可入洋坞修理。最终迫使造船业务从江南机器制造局独立,成立江南船坞。

——摘编自郑英杰《从“四局二坞”浅析晚清官办船舶工业未能发展的原因》

材料二   上海解放后,人民解放军接管了江南造船所(原江南船坞),后更名为“江南造船厂”。20世纪50—60年代,江南造船厂造出我国第一艘03型潜艇(苏联技术转让)、第一艘万吨轮“东风”号、第一台万吨水压机。 “有困难找江南”成为了当时的俗语。改革开放以来,江南造船厂建造的“中国江南巴拿马”型系列散货船,成为中国第一个在国际租船市场上挂牌交易的品牌;液化气船更是其在国际市场上的明星产品。在公务船领域,江南造船厂先后交付了“东方红3”号海洋综合科考船、 “雪龙2”号中国极地科考破冰船等,均处国际领先水平。2018年海上阅兵中的五分之一的舰艇也出自其手。 “十三五”期间,江南造船厂还整合资源成立了江南研究院,开启了以数字造船为核心的数字化转型。

——摘编自余俊伟《从“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到“世界船坞”——江南造船厂的过去与现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江南机器制造局成立的历史背景,并分析该局造船业务未能获得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江南造船厂发展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江南造船厂从“江南机器制造局”到“世界船坞”转型的认识。
2024-01-29更新 | 27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