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41~1842年的远征军在1841821日由香港出发,首先占领厦门,然后占领了舟山岛,把这个岛作为他们以后军事行动的军事基地。这种军事行动的目的,在于侵入中部大河长江,并溯江而上,直达离江口约200英里的南京城。

——据【德】恩格斯《英人对华的新远征》

材料二   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目的……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帝国主义列强为了这个目的,曾经对中国采用了并且还在继续地采用着……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压迫手段,使中国一步一步地变成了半殖民地和殖民地。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毛泽东选集》第2

材料三   历史的脚步,告诉近代中国的爱国主义者,在抵抗外国侵略的这一基本要求下,必须有了解世界、学习西方的眼光和心思,把外国的好东西作为改造中国的借鉴。

——摘编自陈旭麓《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的“军事行动”及其根本目的和结果。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一步一步地变成了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19世纪先进的中国人在“学习西方”基础上进行的重大实践活动。
2023-06-10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工业革命早期,德意志的工业明显落后于其他大国。在相当长时期内,在产品上打上“德国制造”的字样是英国方面的要求,意在提醒人们注意这可能是低档产品。然而,统一后的德国仅用30年的时间,以迅不可挡之势跃入西方强因的前列。就工业生产而言,德国在1874年已超过法国,1895年又超过英围。非但德意志民族的生存问题得到解决,还在世人面前竖起追求卓越、精于制造的形象。“德国制造”从此成了制造精巧、质量优良的标志。

——摘编自郑寅达《德国史》

材料二: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虽有初步发展,但存在许多弱点。1895-1913年创办的549家厂矿中,资本在百万元以上的大企业仅17家,资本在十万无以下的小厂却有303家,占总数的55.2%。同时,民族工业大都是投资少的轻工业,重工业缺乏发展的条件,尤其是作为工业基础的机器制造业受难发展。民族工业的机器厂实际上大都是不能制造机器的修配厂,而进口的机器也很少,产品达不到“价廉物美”的市场常求。外资在华企业凭借特权,一般获利较高,以此为诱饵,招华商入伙附股,结果往往被兼并或倒闭。

——摘编自庄鸿锋《甲午战争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德国统一后工业生产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甲午战后中国民族工业存在的弱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德中两国近代工业化的启示。
2023-06-05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日两国代表在日本下关春帆楼谈判签约


材料二   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中国投降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中呈现的场景与哪次战争有关?战争的结果、影响如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3)对此两次战争的结果,你有何启示?
2023-04-24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近代以来日本与中国的关系变化反映了中国的沉浮兴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午战争后)日本政府提交的和平条款汇聚了国内不同集团的各种要求。陆军坚持割占辽东半岛……海军希望取得台湾……财界要求中方赔偿白银2亿两……日本政府将这些观点综合为一个十条和谈方案,而把重点放在赔款、割地、朝鲜的独立,以及商业与航海方面的特权上。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 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1937年七七以后,日寇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蹂躏我国土,屠杀我同胞,兽蹄所至,庐舍为墟。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书不胜书。半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受到的奇耻大辱,现在报仇雪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节选自《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的胜利》

材料三   在中国共产党号召和引领下,在全民族各种积极力量共同行动下,中华儿女同仇敌忾,视死如归,前仆后继,共御外敌。……弱肉强食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不是人类和平之计。和平而不是战争,合作而不是对抗,才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

——习近平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时期列强侵略中国的方式的变化。列举1840年到1900年间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一例。
(2)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日军除南京大屠杀外,还对中国人民制造了哪些滔天罪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抗战胜利为什么“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
(3)材料三中“全民族各种积极力量共同行动”是在哪一条战线指引下开展的?军事上,国共“共御外敌”经典之作是哪一次会战?
2023-04-17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兴教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地缘安全战略的演变   

古代在地缘安全战略布局上,多数古代中原王朝形成了“北防、南融、西通”的地缘安全战略。

——据赵莎莎《中国地缘环境新态势及其战略选择》

晚清鸦片战争后,海防和塞防(陆上边疆)争论不断。李鸿章认为:“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一国生事,诸国相煽,实为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左宗棠认为:“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两者并重。”

——据张璐漫《晚清国防战略转型研究》

民国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南京政府军事委员会就把中国划分为四个防卫区。黄河以北为第一防卫区;黄河以南、长江以北的第二防卫区;长江以南及浙闽两省的第三防卫区;两广为第四防卫区。“应将防区内兵力集结,以便与暴日周旋。”

——据谭备战《南京国民政府国防军备建设研究(19311937)》

20世纪60年代1964年开始,东部沿海大量的工厂、工人、干部、资金、设备等涌向了中西部地区,并形成了1965年前后三线建设的第一次高潮。

——徐有威、陈熙《三线建设对中国工业经济及城市化的影响》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古代中原王朝地缘安全战略的内容,并结合史实予以阐释。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以来中国地缘安全战略作出了哪些阶段性调整,并结合史实说明调整的原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表新疆重要历史遗迹及其介绍

历史遗迹相关介绍
楼兰古城处于西域的枢纽,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繁华之邦。中原的丝绸、茶叶、西域马、葡萄、珠宝,最早都通过楼兰交易;后来楼兰突然神秘地消失了,引发后人无限遐想
高昌古城位于今断疆吐鲁番市境内,奠基于公元前1世纪,由西汉王朝在车师前国境内的屯田部队所建,汉、魏、晋历代均派有戊已校尉驻扎此城,管理屯田,故又被称为“戊已校尉城”
北庭故城位于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木萨尔县,它是在汉代西域的车师后国王庭金满城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是唐代设立的北庭都护府所在地,曾出土过唐代铜狮和玉石镇纸等大批文物.
交河故城位于今新疆吐鲁番市境内,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生土建筑城市,也是我国保存了两千多年的最完整的都市遗迹,唐西域最高军政机构安西都护府最早就设在交河故城
伊犁将军府乾隆二十二年(1757 年),清政府平定了准噶尔大、小和卓的叛乱,统一了西域,于1762年设伊犁将军府管辖天山南北军政事务。1871 年,沙俄支持中亚浩罕国军事头目阿古柏势力侵入新疆,并趁机出兵占领伊犁,左宗棠出兵新疆打败阿古柏势力并于1881年通过谈判从沙俄手中收复伊犁

结合历史上新疆与内地往来的史实,论证“新疆历史是中华民族交往中形成的历史”这一观点。(要求: 史论结合,持论有据,逻辑严密。)
2023-02-09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甲午战争的失败,深深刺痛了中国人因循守旧和麻木的神经,并在事实上直接促成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民族认识的突变。甲午战争不仅促成了中国人民族意识的普遍觉醒,更重要的是让当时中国的政治精英意识到了建设现代民族国家的极端重要性。

——摘编自孙军《试论甲午战争与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材料二   五四爱国运动是主动地抗争,是为国家地位和民族尊严而战,体现出近代国家和民族意识的真正觉醒,并使中国人民开始清醒地认识到了帝国主义的本质,进一步看清了封建统治阶级成为帝国主义附庸的面目,开始认识到必须推翻他们的统治。

——齐卫平《理解五四运动历史意义的四个向度 》


       材料三   作为一个民族国家, 中国是由于日本的大举入侵和举国抗战体质的形成,才在当时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统一,国人的民族意识也因此得以极大提升。抗日战争使近百年饱受分裂之苦的中国重新统一起来了,它自然也就促进了国民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关心和参与,从而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

——摘编自齐卫平(100 年后,我们为什么还要纪念“五四"?》


(1)据材料一,概括甲午战争后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新发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甲午战后中国政治精英“建设现代民族国家”的实践。
(2)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整体性觉醒”的表现。
(3)据材料三,说明抗日战争为什么“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1937年七七以后,日寇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蹂躏我国土,屠杀我同胞,兽蹄所至,庐舍为墟。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数不胜数。半个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受的奇耻大辱,血海深仇,现在报仇雪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194595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

材料二   日本在1945年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看来是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来到。

——H·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

材料三   恩格斯18931010日给俄国友人尼·丹尼尔逊复信中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日本在侵华战争期间违反国际公法、惨无人道“屠杀我同胞”的典型例证。
(2)根据材料二,作者提及的日本战败原因有哪些?你认为这样的分析全面吗?试作说明。
(3)通过19世纪末和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的两次侵华战争对中国革命进程的影响,说明材料三的合理性。
2022-01-01更新 | 541次组卷 | 35卷引用:云南省宣威五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关于鸦片战争的爆发原因,美国学者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指出:“大家都认为1839-1842年的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是地地道道用鸦片染成的战争,尽管根本问题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

材料二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有人认为,1911年武昌发生的那些事,是一场意外,意外里的意外。这场意外,毁了一个王朝,像扳道岔一样,把古老的中国,扳到了另一个轨道上。

材料四   下图是19世纪末一位爱国志士绘制的《时局全图》。



(1)材料二中“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主要指哪三次战争?材料二中对三次战争失败原因的表述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2)材料四是哪次侵华战争带来的时局?对中国有何危害?
2021-09-02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反孔教、反文言、抵制儒家学派。”


回答:
(1)材料一所反映的三个历史事件分别对中国的社会性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
2021-03-17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第三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