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戊戌维新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百日维新”前,梁启超任教于湖南时务学堂,“所言皆当时一派之民权论”,又窃印《明夷待访录》《扬州十日记》等禁书,“加以案语,秘密分布,传播革命思想,信奉者日众”,于是“湖南新旧派大哄”。这反映出,当时(       
A.革命已成为主要思潮B.维新派变法策略未能统一
C.变法思想的根本转变D.维新派侧重动员民众变法
2022-06-16更新 | 13620次组卷 | 93卷引用:2022年高考全国甲卷历史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维新变法期间,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行变法改革,但在上《请厘正学术造就人才折》中称“康有为平日所著《孔子改制考》一书……其徒和之,持之愈坚,失之愈远,嚣然自命,号为‘康学’,而民权平等之说炽矣”,并奏请销毁《孔子改制考》。这种主张(       
A.推动了新旧势力的合流B.试图突破“中体西用”束缚
C.有助于减少变法的阻力D.意在彻底否定变法理论基础
2022-06-09更新 | 12810次组卷 | 97卷引用: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历史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1898年,某书商慨叹废八股将使自己损失惨重,后来发现“经学书犹有人买”,其损失并不如以前估计之大,而该书商对新学书籍的投资不久又面临亏损。这可以反映出该时期
A.儒学地位颠覆B.列强侵略加剧
C.政局变化迅速D.西学深入民心
2021-06-08更新 | 12439次组卷 | 112卷引用:2021年全国乙卷文综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95年,严复发表《原强》一文,以达尔文、斯宾塞的学说阐述国家盛衰治乱之理。文中以“群”对应英语中的society,并首揭“群学”一语。此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逐渐萌生“以群为体,以变为用”的维新思想,较为全面地阐述了群与学、群与强、群与治、群与变、群与会的关系,认为“合群”是传播新知、开启民智、实现自强的有效手段。作为联结同志,开通风气的一种有效方式,组织学会自然是“合群”的题中之意。 因此,学会便作为康、梁等人“合群立国”的主要举措之一,应运而生。

——摘编自方平《晚清上海的公共领域(1895—1911)》

材料二1900年以后,绅士在城里办商会、学校,建立各种组织,结社非常普遍,“社会”极为普遍地成为其总称。从 1902年起,报刊中“社会”的使用次数开始增加,逐渐取代更具有传统政治色彩的“群”。1903年,革命刊物《浙江潮》发表的《新社会之理论》一文,广泛使用近代意义的“社会”概念;革命党人陈天华在《苏报》上撰文,强调学生与“各级社会”不同,是“祖国存亡之关键”。 1904年后,“社会”一词高度普及。伴随“社会”一词的风行,时人开始思考如何进行政治变革和社会改造。部分革命党员意识到自己是“中等社会”的代表,必须以“下等社会”为依托,为根据地,并自信有能力领导“下等社会”进行“有秩序之革命”。尽管“中等社会”并没有真正把“下等社会”发动起来,但他们领导的革命则是一个承先启后的历史环节。

——据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等整理

材料三“社会”一词的逐渐普及与社会主义的传播和革命思想的进入,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为同一历史过程。根据对《新青年》杂志的统计,1919年之前,“社会主义”一词总共才出现34次;1919年,“社会主义”的使用次数激增至104次;1921—1922年间高达 685次。1919年,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其中写道:“自马氏与昂格思合著《共产者宣言》……大家才知道社会主义的实现,离开人民本身,是万万作不到的,这是马克思主义一个绝大的功绩。”在时代潮流的激荡下,先进知识分子奔集到马克思主义旗帜下,从这里看到了中华民族的新希望。

——据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写出康、梁等人“群学”思想的关键词。结合所学,概括维新派传播“群学”思想的根本目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 20世纪初“社会”一词逐渐取代“群”的原因。结合所学,列举1911年辛亥革命前革命党人领导“有秩序之革命”的重要举措。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概括 1919—1922年间《新青年》杂志中“社会主义”一词使用次数激增的国内动因。从社会主义理论的角度,简析“先进知识分子奔集到马克思主义旗帜下”的缘由。
2023-07-10更新 | 2009次组卷 | 12卷引用:浙江省2023年6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1895~1898年间,强学会、知耻学会、粤学会、保国会、保浙会、保川会、保滇会等纷纷成立。这些民间团体的出现表明(     
A.中央权力的下移B.救亡路径的求新
C.革命力量的发展D.社会转型的完成
2024-01-02更新 | 1481次组卷 | 7卷引用:2023年高考天津历史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世纪90年代初,康有为在广州创办万木草堂,至1897年已有求学者数百人。在课堂上,康有为纵论天下大事,每讲一学,必然上下古今,究其沿革得失,并举出欧洲的例子以资证明。康有为此举力图(     
A.培养近代新式变法人才B.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
C.开启经世致用治学路径D.增强国人民族民主意识
2023-06-01更新 | 888次组卷 | 10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B卷)
7 . 据学者研究,晚清成册的小说至少在一千种以上,其中翻译多于创作,翻译的数量占总数的三分之二。但1840—1899年中国翻译的外国小说仅7部,这主要是因为当时
A.闭关锁国状态刚刚被打破B.西方文化的传播遭到顽强抵制
C.国人更关注西学中的器物与制度D.中国古典小说具有强大影响力
2018-06-09更新 | 6308次组卷 | 70卷引用: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天津卷)
8 . 甲午战败后,西方列强步日本帝国主义后尘,开始占领和分割中国。国家面临着被瓜分的险境。下列挽救民族危亡的国家探索按时序排列准确的是
①“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②“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
③“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
④“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③②①④D.④③①②
2022-05-02更新 | 1093次组卷 | 12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据统计,康有为在百日维新期间以自己名义及代他人草拟或授意他人所上的诸多奏折中,废八股为中心的文教改革建议最多,涉及政治制度变革的折子最少。而康有为最具宪政意义的主张,如“立开制度局”等内容在奏折中均未见踪影。这反映出戊戌变法
A.严重损害士人群体利益B.政治改良时机尚不成熟
C.旨在维护皇权独尊地位D.效仿西方改革流于形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近代中国寻找国家出路时,农民阶级创立绝对平均方案;地主阶级分别提出师夷长技方案、中体西用方案;资产阶级分别提出君主立宪方案、民主共和方案、民主科学方案;无产阶级提出社会主义方案等。这过程,反映了中国(     
A.汲取文明是与时代密切联系于一体B.始终找不到适合国情的出路
C.救亡图存成为当时中华民族的共识D.近代人学习西方更趋向理性
2023-06-09更新 | 888次组卷 | 9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第四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