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戊戌维新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清末,以进化论为指导的“新史学”思潮兴起,史学撰述更加关注边疆史地、外国史地、中外关系,以及欧美革命史的引入。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是传播进化论的代表人物。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A.新社会因素冲击了君主专制B.对外关系呈现缓慢转型
C.思想领域出现批判理学倾向D.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中国政治派别的名称

维新派、保皇派、立宪派本是一脉相承的政治势力,因其在不同历史阶段与敌对势力斗争的侧重点不一样,形成了三种分称,各阶段的政见主旨和人们所给予的褒贬也寓于其中。下表所示为某学者对三种分称所作的历史解释。

分称时期政见主旨
(1)维新派维新运动时期(1895—1898年)除旧布新,挽救危亡,以消弭革命于方萌
2)保皇派保皇活动时期(1898年戊戌政变后—1905年)保护(要求归政于)光绪帝,反对慈禧太后,联系革命派并与其论战
3)立宪派立宪运动时期(19061911年)

——整理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等


(1)试仿照对分称(1)(2)的解读,撰写分称(3)的政见主旨。
(2)维新派(保皇派、立宪派)与革命派的主张有何异同?并据此推测1911年以后立宪派与革命派关系的发展趋势。
(3)结合材料中的一条或多条信息,谈谈你对政治派别名称的褒贬性的认识。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也是一部救亡图存的爱国斗争史。在这段历史中,中国各阶级、各阶层爱国仁人志士,为捍卫民族的独立,争取民族的进步,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探索和抗争。中国近代爱国主义思想的内涵包括:反对外国侵略的思想;反对封建主义的思想;复兴建设祖国的思想。正是这种爱国主义精神汇成的力量,使中国没有彻底沦为殖民地,并最终取得了救亡图存的胜利,步入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

——摘编自黄长义《中国近代爱国主义的三个主要问题》


根据材料,围绕“爱国主义”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末,严复翻译了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前将其名为《天演论》……“自此进化论在中国广泛传播开来,进化论思想从传入中国开始,就被带上浓重的政治色彩。加上19世纪以来中国面临的民族与社会危机,使中国人越来越推崇进化思想,将之视为社会的普遍“公理”。梁启超在他的《自由书-豪杰之公脑》中就说:“生存竞争,天下万物之公理也,既竞争争,则优者必胜,劣者必败,此又有生以来不可避之公例也。”这种思想僵化了人们的思维,进化历史观的单向进步发展思维,也使得中国人更加热烈地追求未来的理想社会。

——摘编自赵静《“五四”前后达尔文进化论在中国传播的内容及其影响》

材料二   在达尔文的进化论问世之后,斯宾塞提出了“社会达尔文主义”.认为社会可以和生物有机体相比拟,社会与其成员的关系有如生物个体与其细胞的关系。根据自然界“食物链”现象提出“弱肉强食,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并以此解释社会现象。社会达尔文主义曾在欧洲的一些社会圈子里——特别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德国知识分子之间——广泛流传。在国际政治上,各帝国之间的竞争鼓励了军事化和对世界依照殖民势力范围进行划分。当时对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解读更侧重于物种间的竞争而非合作。社会达尔文主义可能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兴起的纳粹德国的领土扩张和种族灭绝政策有重要影响。

——据《全球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进化论思想传入中国的背景和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德两国进化论传播的异同。
2024-02-25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漯河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晚清道光、咸丰年间,即19世纪中期,出现了所谓“千古未有之变局”。这种变局向中国人提出了两个十分严峻而紧迫的历史新课题,这就是:抵抗外来侵略,争取国家和民族的独立;顺应世界近代化潮流,实现中国社会的全面转型。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能够反映近代中国时代主题的论题,并运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史实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4-02-11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A10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01年,梁启超呼吁“过渡时代之英雄”,认为此种英雄应具备冲破旧势力的“冒险性”、过人的“忍耐性”、为国民择一“最良合宜”政体并倡率国民以此途得幸福的“别择性”。1903年,留日学生极力宣扬岳飞精忠报国、至死不渝的精神,认为他“为种魂,为国魂,为中国民族之天神”。

——摘编自赖静萍《从揽驭到召唤:近代中国国家建设与“英雄”概念变迁》

材料二   以李大钊、陈独秀为代表的早期共产主义理想的信仰者和传播者,对英雄观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并对崇拜伟人英雄的西方英雄史观予以批判。李大钊指出,“离于众庶则无英雄”,英雄也需要依靠人民群众才能发挥力量。陈独秀强调,英雄时代、圣人时代已经结束,国家“若不建立在广大群众的需要与同情的力量上面,不是难以持久,便是造成新的军阀”。

——摘编自黄倩倩《中国共产党英雄观百年演进的历史逻辑》


(1)20世纪初,随着社会发展,“英雄”一词的时代内涵不断丰富,对此予以说明。
(2)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史实,从正反两个角度为材料二的观点寻找依据。(要求:各举一例)
2024-02-08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严复《天演论》引发了清末民国时期诸多西方政治、社会思想的书刊的翻译引进潮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前奏

1854年严复出生在福州一户普通人家

1866年因家贫无力走读书科举之路,13岁进入福州马尾船厂附设的福州船政学堂学习,毕业后被派往英国学习海军

1879年25岁归国教书,后在天津北洋水师学堂任职近20年

1895年本年度始陆续发表了《论世变之亟》《救亡决论》等文章,批判现存体制,疾呼改革

材料二   书成

赫胥黎《进化论与伦理学》分为进化论与伦理学两个部
分。

进化论强调生物是不断进化的,原因在于“物竞天择”。

伦理是书的重点,强调伦理道德在进化工程中的作用。赞同进化论原理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但认为人类是有智慧、讲伦理的生物,人类文明中生存下来的人们都是“伦理上”最优秀的人。



严复《天演论》

1898 年,严复以“信达雅”为原则将赫胥黎的著作翻译到中国。 “信”是精确, “达”就是能将意思传递到读者身上, “雅”就是追求语言的典雅。

严复在翻译时,只取原书的前半部分“进化论”,删除了后半部分“伦理学”。不仅如此,严复的翻译不是直译,而是意译,用文言文大致勾勒了赫胥黎的思想,有时是为了表达清楚原著的思想,干脆发挥自己的想法,在文中加入了不少原文中没有语句, 并且做了评论。


翻译完成后,定书名为《天演论》。

材料三   后续

《天演论》出版后,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进化”“淘汰”等名词很快成了报纸文章的热语,风行全国。谭嗣同在看到有关进化论的文章后,向人推荐“好极、好极”;梁启超读完译稿后将进化论消化吸收,作为自己的理论依据;自视甚高的康有为看到手稿,也不得不承认: “眼中未见此等人。”革命党人也承认: “自严氏之书出,而物竞天择之理,厘然当于人心,中国民气为之一变。” 《天演论》还进入普通百姓家庭,甚至做了一些学堂的教科书。据说光绪皇帝读后专门在紫禁城召见了严复。

--以上材料据张程《民国说明书》、黄克武《反思现代》整理


根据材料,围绕对《天演论》评述,以“《天演论》与求‘达’”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4-02-08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梁启超是我国近现代史上一位颇有特色,亦颇有争议的人物。他不仅以著述众多而闻名,更以善于变化而著称所以他的老师康有为称他是流质易变,也有人称赞他是顺应时势的爱国名家。

时期个人事迹(主张)
戊戌变法追求科举致仕变而为倡导变法
辛亥革命民主共和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由联袁、附袁而转向倒袁;
请以材料中的“善变与爱国”为视角,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观点,并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行文流畅)
2024-02-08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3-24高一上·云南楚雄·期末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变法开始后,光绪帝发布多道上谕,扶植、鼓励官绅士民创办报刊,并提出鼓励中国民族报业发展的政策。维新派开创了新的报刊政论文体。这种文体半白半文,平实易懂,笔锋感情色彩浓郁,出现了一些既有时效性,又具体生动的新闻报道,新闻报道中央带评论,有时还夹以口语和外来语,尽量贴近读者的阅读。维新派的报刊提倡资产阶级新文化,颂扬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思想,介绍进化论学说,对陈腐的封建思想进行批判,开展资产阶级思想的启蒙教育。维新派的报刊始终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强调民族主义和国家观念,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推动了民族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

——摘编自瞿小纯《从中国新闻报刊史看其时代特征》

材料二   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立即废止了前清新闻旧法令——《大清报律》,并通过立法手段建立起与西方先进国家接轨的自由新闻体制,保障人民的言论出版自由权利。在辛亥革命进行时和中华民国成立后,取得胜利的革命党人立刻在其控制的地区,按照言论出版自由的理念,建立起自由新闻体制。据统计,武昌起义后的半年时间里,全国的报纸由十年前的 100 多种,猛增至近500 种,总销售数量达4200 万份,这两个数字都突破了历史的最高纪录。在这些报刊中,数量最多、发展最快的是政党报纸。

—摘编自杨师群《中国新闻传播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维新派办报的特点及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国初年报刊业蓬勃发展的原因。
2024-02-05更新 | 76次组卷 | 4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874年,王韬以“强中以攘外,诹远以师长,变法以自强”为宗旨创办《循环日报》,宣传“天下之治,以民为先”“与众民共政事,并治天下”等主张。这表明王韬(     
A.立足国际视角践行洋务新政B.已经认识到政治变革的重要性
C.借助舆论宣传凝聚革命力量D.仍未突破传统民本思想的束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