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戊戌维新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清季(即清末)以前,谈及宋朝学界常以“积弱不振”来概括。这与“积贫积弱”存在本质区别,其一,“积弱不振”更多偏向宋朝“积弱”,比如王夫之甚至认为宋朝的忧患有弱无贫;其二,更多侧重主观政论而非客观史评,比如古代学者对王安石变法恶语相向,以致人们将其视为奸邪小人。与前人相比,梁启超共有两大突破:第一,在评论宋朝的国衰兵弱时,兼顾评议宋朝的国贫民穷。第二,在谈论自家的主观政见时,立足讲说宋代的客观史事。从此,学界开始摆脱儒教史观中君臣之分与正邪之辨的束缚。积贫积弱论的定型,首次显现于民国钱穆的《国史大纲》一书,后来该论因邓广铭师徒的播扬而备受全国学界青睐。改革开放后,宋朝形象从积贫积弱论向登峰造极论迈进,需要说明的是,这一转型只是趋势,目前尚未彻底完成。

——摘编自朱永清《积贫积弱:清季以降宋朝贫弱形象的演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着“宋代形象评价变化”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阐述完整,逻辑清晰。)
2024-05-23更新 | 4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铜川市王益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十一)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惧变、拒变,到思变、求变,是近代中国文化心理蜕变的一条线索。甲午之后不出20年,中国就走完了西方国家如英法两国走了几百年而没有走完的路。一场变革还没有结束,没有见效,另一场变革另一个思路又呼之欲出。甲午后的一切变革几乎没有一个走完全程,一场又一场的变革叠加在一起,称之为“叠变”最合适不过。叠加的问题越来越多,变革的压力越来越大,终至形成病重乱投医的态势。我们一方面固然有资格指责那些历史人物的失误、见识与决断。但是另一方面,也必须看到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一切果必有其因。

——摘编自马勇《叠变——鸦片、枪炮与文明进程中的中国(1840—1915)》等

结合材料与所学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关知识,任选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史实,围绕“叠变”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注重史事间的关联)。
2024-04-08更新 | 152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3 . 论述思想解放与社会变革的关系?(论点明确,史论结合,中今中外历史均可选取,至少选取四个史实进行论述,每个史实论述充分)。
2024-03-22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彩虹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强化模拟训练(六)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在研究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及作用时,设计了如下示意图。


根据材料,从上图①②中任选一个历史时期,运用相关史实对图中所示关系进行探讨。(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条理清晰。)
2023-12-13更新 | 101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作为一个后发外生型国家,中国是从19世纪开始进入由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型的现代化过程的。西方世界的霸权威胁与文明示范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关键性启动要素。然而也应看到,现代化的变迁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冲击—反应”过程。对于中国来说,它既是古老的历史在新世纪的骤然断裂,又是这一历史在以往的传统中静悄悄的绵延。只是到了19、20世纪,当西方的示范展示另一种迥然不同的发展道路时,中国才对自身历史的内部挑战产生了一种多少是变化了的回应方式。这样,中国历史的内部要素与西方文明的示范效应叠加在一起共同制约着中国现代化的反应类型与历史走向。

——许纪霖、陈达凯《中国现代化史》

请围绕“近代化”这一主题,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史实,阐述中国近代化的转型历程。(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阐述充分,逻辑严密。)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近代前期发生的重要史事

时间

事件

主要内容

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

洋务派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和新式学校,建新式海军。

19世纪90年代末

戊戌维新运动

光绪皇帝在维新派支持下推行“百日推新”,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除旧布新。

20世纪前期

新文化运动

具有新思想的学者宣扬“德先生“赛先生”,反对旧伦理、旧政治、旧艺术、旧宗教、旧文学等。
根据材料所列史事,概括它们共同反映的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阐释符合逻辑。)
2023-03-01更新 | 150次组卷 | 10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和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历史中凝聚了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而文字和语言是文化的缩影,要研究西方的历史和文化,必须首先从西方的文字和语言下手,在这方面林则徐做得比较好....而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都未重视对西方历史地理和文化的研究,这是它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虽然已开始注意中国的社会性质及国情,但却研究得不够透彻,不够深入,没有从中得到启示,没有依据国情判断中国应该走什么路,没有从根本,上推翻封建制度,也没有触动封建经济基础。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曾说:“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

——摘编自毛加元《论近代探索救亡图存道路失败的原因》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观点,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近代史不仅是屈辱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奋斗的历史。所谓屈辱主要体现在历史的“沉沦”时期,所谓奋斗,主要体现在历史的“上升”时期。这不是说历史的“沉沦”时期没有奋斗,那个时期中国人民有过不少次的奋斗,但是,由于觉醒程度不够,物质力量不够,斗争经验不够,那时候中国人民的奋斗还不足以制止中国社会的“沉沦”;在历史的“上升”时期,不是没有屈辱,但由于中国人民空前的民族觉醒和空前的艰苦奋斗,终于制止了帝国主义使中国滑向殖民地的企图,中国社会避免了继续“沉沦”。


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像一个元宝形,开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光明。

——摘编自张海鹏翟金懿《简明中国近代史读本》


根据材料,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表述清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个历史事件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历史事件之间往往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们互相关联,构成了一个个时间序列。下图反映了这一特点。



根据材料,请先在上图所示四个历史事件任意一个之前或之后增加一个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然后解释这些历史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要求:史论结合,解释合理)
2022-05-31更新 | 18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七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