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辛亥革命前后,很多报刊大量辟有“社论”“社说”“论说”“时论”等栏目,且报刊舆论篇幅所占比例有全报的三分之一左右。有一部分报纸在版面上辟有专门刊头的副刊,如《中国日报》的“鼓吹录”、《国民日报》的“黑暗世界”、《申报》的“自由谈”等。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的报刊宣传(     
A.动摇了儒家思想的地位B.蕴含着丰富的时代精神
C.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D.提出了国家治理新方案
2023-03-27更新 | 642次组卷 | 10卷引用:历史(北京卷)-学易金卷:2023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
2 .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发生前,中国社会各阶级和政治力量所进行的社会运动存在着一些共同缺陷,比如缺乏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阶级基础,缺乏明确系统的指导思想和先进合理的制度建构等⋯⋯相比之下,辛亥革命是一场有主义指导、有政党领导、有阶级基础、有制度建构的革命运动,它拉开了近代以来中国发生深刻社会变革的序幕。

——金民卿《深刻认识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1)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与之前中国社会各阶级和政治力量所进行的社会运动相比有哪些新特点。(提示:从主义指导、政党领导、阶级基础、制度建构等角度举例进行说明)

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峰,又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一定基础。不否定皇帝专制,就难以得到辛亥革命后的大幅进步,就难以发生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就不会有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就不会有中国共产党在艰难中诞生、发展和壮大,就不会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就不会有现代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甚至辛亥革命失败的历史教训,辛亥革命反帝不彻底,辛亥革命未能成功地发动和解决农民的问题,都对后来的中国共产党人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启示。

——张海鹏《怎么看待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2)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辛亥革命“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一定基础”的理解。
3 . 救亡图存

材料   近代以后,由于种种原因,中国陷入积贫积弱、内忧外患的境地,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也使中国人民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的落后状况,从而开始寻求变革、谋求自强,探索现代化道路。

事实证明,不触动旧的社会根基的自强运动,各种名目的改良主义,旧式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的各种方案,都不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都不能让中国的政局和社会稳定下来,也都谈不上为中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提供制度保障。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中华民族复兴和中国实现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中国共产党就是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走上历史舞台的。自成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初心和使命,⋯⋯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摘自“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式现代化”(《人民日报》2021年04月20日   09版)


(1)请在下表①和②两处填上对应的历史事件。从下表的四个事件中任选一个历史事件,说明其历史意义,并分析其“不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的原因。
自强运动改良主义农民战争民主主义革命
事件洋务运动太平天国运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背景,并说明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重大意义。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间事件主要内容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洋务派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和新式学校,建成新式海军
19世纪90年代戊戌维新运动光绪皇帝在维新派支持下推行“百日维新”,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除旧布新
1911辛亥革命革命派发动武昌起义,推翻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概括上表所列历史事件反映的共同主题;请任选两件事说明其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戊戌维新运动在江淮大地兴起到辛亥革命胜利,安徽政论报刊都发挥了重要的舆论宣传作用。

甲午中日战争后,《皖报》以“开风气,拓见闻,联官民,达中外”为创办宗旨,大体上以发表政论、普及新学和传播新闻为主。

辛亥革命前夕,《安徽俗话报》发表了陈独秀的《亡国篇》《说国家》,矛头直指封建君主专制,“原来是一国人所公有的国,并不是皇帝一人所私有的国”。《安徽白话报》在《演说》栏目中讽刺象征清王朝专制统治的辫子为“猪尾巴”,并强烈谴责帝国主义列强侵夺中国主权的行径。

辛亥革命后,《安徽公报》主要刊载法令、法律等官方文件,如《临时大总统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同年出版的《均报》还树立了革命旗帜。

此后,随着袁世凯实行舆论控制,这些带有革命色彩的进步报刊纷纷停办。但是,报刊浸润宣传的民主共和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最终汇成推翻洪宪帝制的革命浪潮。

——摘编自王玉洁《辛亥革命前后安徽政论报刊舆论宣传转向》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甲午中日战争至辛亥革命胜利期间安徽政论报刊发展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2024-01-26更新 | 44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变式练习主观题
6 . 近代以来社会不断变革

19111230日,上海《民立报》报道:“南京紧要电报。本日在宁(南京)开临时大总统选举会,到者十七省。”“各省代表共四十五人,每省投一票,孙文得十六票,当选为民国大总统。”

(1)有人说“中国近代的民主政治是从辛亥革命开始的”。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中国共产党是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伟大政党。以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相关政策文件及部分内容。

序号文件政策内容(部分)
《兴国土地法》“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兴国工农兵代表会议政府所有,分给无田地及少田地的农民耕种使用”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无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
《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从一九二七年到现在,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在乡村,在乡村聚
集力量,用乡村包围城市,然后取得城市。采取这样一种工
作方式的时期现在已经完结。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

(2)依据材料和所学,对上述中共相关政策进行简单解释。

文化大革命时期“国防绿”“海军蓝”是中国城乡居民追求的色彩。一身“国防绿”、肩背军挎包成为青年男女尤其是大中专学生追求的一种时尚。20世纪80年代,色彩鲜艳、款式时髦的服装逐步在大众中流行。20世纪80年代以来,皮尔卡丹、耐克等世界服装品牌进驻中国。198312月,国务院决定取消布票,纺织品实行放开供应。纺织工业蓬勃发展,中国成为世界纺织品制造大国,绵纶、复纶、纳米等面料的产品不断投向市场引领服装行业新潮流。具有中国特色的唐装旗袍开始走向世界,中国服装在全球受到瞩目和尊重。

——摘编自陈志华,朱华编著《中国服饰史》等

(3)依据材料和所学,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服饰变化的影响因素。

一个城市或地区举办重大赛事,都会在开幕式中展示其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20239月,第十九届亚运会在浙江省省会杭州举行,开幕式分为三个篇章:“国风雅韵”“钱塘潮涌”和“携手同行”3个篇章,展示了京杭大运河的南端终点拱宸桥、丝绸之路的传承、华丽的汉服舞蹈、传统乐器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

(4)选择你熟悉的国内某一城市或地区,围绕其近现代历史的发展,拟定一个历史主题,举出两则与该主题相关的具体史实并予以说明。(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4-01-18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