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有历史学家认为,辛亥革命“在缺少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忽然到来,匆匆催生了民主共和,却不可能为这个崭新的共和国准备下新型的官员和现代公民,仍然上演着皇帝时代为王牧民的官员与千百万草民的旧戏”。这一观点意在说明(     
A.君主专制制度仍留有残余B.共和政体不适合中国国情
C.彻底批判旧思想的必要性D.革命并未带来社会的变革
2 . 有史家认为:唐宋变革,是指社会结构、政治体制、经济形态、文化性质.权力关系、政府组织的全面改变。这样的改变,在我国历史上,至少发生过四次:一是殷周之际;二是春秋战国;三是唐宋之际;四是晚清民国。以下关于这四个时期的改变,对应正确的有(       
①殷周之际——封建制邦国统一为郡县制帝国       
②春秋战国——农业家庭式劳作取代农夫集体耕作
③唐宋之际——士庶阶层之别明显到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④晚清民国——君主专制集权体制逐渐向民主宪政体制过渡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外国人眼中的辛亥革命

材料一   辛亥革命爆发数天后,在汉口一家外国商行任职的美国人鲍布写给母亲的家书:“亲爱的妈妈,我从来没有想到会看见一场革命,但是现在我正在目睹着一场真正的革命。”

——据【美】鲍布《辛亥首义目睹记》

材料二   中国这个古老的封建帝国已经被辛亥革命彻底埋葬,这个腐朽的封建帝国已经轰然倒塌,中国人民迎来了更加自由和光明的时代。放眼全球,纵观人类的整个历史,还有比辛亥革命的胜利更加激动人心的时刻吗

——【美】阿瑟·贾德森·布朗《辛亥革命》

材料三   我在这里所遇到的每一个人都赞同革命,甚至比较开明的低级满族官吏也反对他们的政府。现在要得出目前最好该做什么的意见还为时太早,但我想,在现在绝对君权和如此众多的中国人正在酝酿的共和制之间,要有个中间阶段。清王朝终究还有一种使中国各省和人民凝成一个整体的影响。

——《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莫理循致对外新闻部主任的信(19111027日)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外国人眼中的辛亥革命”加以阐释。(要求: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民国六年有人在日记中写道:“山西督军兼省长阎锡山,复辟以来不受山西巡抚之命,而反发兵出晋赴京讨张勋,指张勋为叛逆,抑何悖谬若此耶?”这反映(     
A.讨伐复辟的行为被作者认可B.作者思想具有保守性
C.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地方军阀势力的庞大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武昌起义消息传到广西后,当地旧官僚连夜制作“广西全省人民恭请沈大都督领导广西独立”三角旗。随后,广西咨议局开大会推选沈秉堃为都督,王芝祥、陆荣廷为副都督并通电各府、县广西独立,成立军政府。这一现象的出现最能说明(     
A.地方督抚支持革命B.清廷陷入空前孤立
C.立宪派具有软弱性D.走向共和成为共识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戊戌维新只是一次失败的内政改革,它作为宫廷政变的一部分,那拉后专权使吏治益坏,对于光绪帝变法行为进行限制。

——潘武《中华中学历史教科书》1912

材料二

政变以后,所在朝的守旧党,故自以为意得志满,但社会上的心理,却和他成一个反对,依旧趋向着维新的一方面,所以要算做第一次欧化的大动机。维新失败,政治复旧,但是国人思想已变。

——赵玉森《新著本国史》1922

材料三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的力量也增长起来,形成一种政治势力……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和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都开始了政治活动。

——苏寿桐《高级中学课本中国历史(第三册)1957年》

请以“时代与历史教科书中历史叙事的关系”为视角,自拟论题,对上述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关于“戊戌变法”的叙事作出阐释。(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024-02-03更新 | 153次组卷 | 4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2-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江西专用)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大连、锦州、丹东等城市的一些道路、广场、公园等设施是以人名来命名的。如表所示:

城市名称人士概况
大连市中山路、
中山广场、
中山公园、
中山区
孙中山中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
向应广场、
向应公元
关向应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1937年任入路军第一二O师政治委员,与贺龙一起开辟了晋绥根据地。
兆麟街李兆麟1929年参加革命活动,1931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后从北平返回辽阳开展抗日斗争。此后,他曾任中共北满省委常委兼组织部部长、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总指挥等职。
鲁迅路鲁迅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锦州市士英街梁士英在辽沈战役攻打锦州时,英雄梁士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舍身炸地堡,为锦州解放开辟了胜利的通道。
生于辽宁省本溪县,抗日名将、革命烈士。
丹东市邓铁梅路、苗可秀街邓铁梅、
苗可秀

——摘编自:网络

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提炼一个观点并加以说明。(要求:论题明确,论述清晰,史论结合。)
2024-01-15更新 | 116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中华书局于1914年出版的《新制本国史教本》叙述了远古至民国初年的历史,该书“绪论”认为:“造成中国今日之历史其最大者,厥为二端:以制度言,则君主之专制是也:以习俗言,则人心之尚文是也。”据此可知,该教本意在(     
A.肯定君主专制的历史作用B.反思数千年历史文化传统
C.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行为D.强调民国建立的现实意义
2024-04-23更新 | 12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上饶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9 . 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功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孙中山先生主要活动
1894年组织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上书李鸿章,提出变法自强等建议
1905年创建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
1905-1911年组织多次反清武装起义,领导辛亥革命
1912年就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第一任临时大总统;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3-1917年领导“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1924年 提出新三民主义,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

——以上材料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等

(1)根据材料提炼一个主题,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这一主题进行阐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了防止袁世凯独裁,孙中山依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内阁制,从而削减总统的权力。为了给袁世凯做一个民主示范,191241日,孙中山亲自去临时参议院,宣布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一职。此后,为了实现来之不易的民主和共和,孙中山苦心孤诣,协助袁世凯依民主程序选任、就职、组织内阁,尤其重视向国民宣誓一事。辛亥革命是中国从君主制转向民主制的开始,也是蹒跚起步的阶段,我们不能求全贵备,毕竟这是中华民族的新的开篇。

——摘编自唐文立《风雨晚清:一个民族的百年涅粲》

材料二 有学者认为毛泽东的民主思想是指毛泽东在领导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生发的有关政治社会领域平等、自由、权利、正义、公平等的认识理念、思考和诠释的总和。毛泽东民主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对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和今天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起着重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毛泽东大民主的政治实践,不仅意味着极端民主主义的历史局限性,而且隐含着在中国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艰巨性和长久性。

——摘编自刘建武《毛泽东研究报告(2011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原则,并说出“辛亥革命是中国从君主制转向民主制的开始”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毛泽东的民主思想”指导下的民主政治建设成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