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二   没有太平天国革命的影响,辛亥革命就不可能在一九——年取得最终推翻清王朝、结束封建帝制的巨大成就。

——桑兵《太平天国对辛亥革命领导者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回答《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有人说“辛亥革命算得上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对此你如何理解?
(3)根据所学并结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辛亥革命还有哪些不足之处?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孙中山先生高扬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斗争旗帜,率先发出“振兴中华”的呐喊。在孙中山先生领导和影响下,无数爱国志士集聚在振兴中华旗帜之下,广泛传播革命思想,连续发动武装起义,推动了革命大势的形成。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由于没有找到解决中国前途命运问题的正确道路和领导力量,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摘编自《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在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重要领导人中,董必武参加过辛亥革命,李大钊、瞿秋白、周恩来等人的老师都是革命党人,青年时期的毛泽东也曾发表过“推翻清王朝,请孙中山当大总统”的政见。而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有两个视角:一个是革命非但没有带来人们期望的结果,相反随着政治的逆转,社会状况空前恶化;另一个是清朝灭亡后,代替的封建军阀统治再也建立不起堪与匹敌的大一统的封建专制制度,从而松懈了对经济、政治、文化的控制和束缚。

——摘编自刘世华《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辛亥革命爆发的社会背景及其失败的具体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对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从《钦定宪法大纲》的“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反映出一种变化。与此变化直接关联的是(       
A.清末新政B.辛亥革命C.二次革命D.护国运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外很多城市留下了辛亥革命的足迹,如图展示了其中的几个城市。


材料二   


材料三   1915年袁世凯称帝之后,云南宣布独立讨袁,昆明“全城悬旗结彩,爆竹之声不绝于耳,士兵则欢声雷动……”。1917年张勋复辟消息传出,“普天同愤”……各省军民,“来电反对,高可盈尺”。各地拒挂龙旗,上海“一体悬挂国旗三日,以表拥护共和,尊重民国之决心”。

——摘编自来新夏《北洋军阀史》等

材料四   不缠足观念为妇女接受,至民国初年,“女子裹脚从此解放了,已裹的放掉,已经裹小的也放大,社会上很自然地一致认定,民国纪元以后生下的女儿一概不裹脚”。

——摘编自黄炎培《我亲自经历的辛亥革命事实》


(1)分别指出材料一中3个城市在辛亥革命进程中的历史地位,为“?”处自选一个城市,并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二、三、四,概括辛亥革命的影响。
2022-02-02更新 | 384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镇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辛亥革命后,梁启超说,“任凭你像尧舜那样贤圣,像秦始皇、明太祖那样强暴,像曹操、司马懿那样狡猾,要再想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这表明辛亥革命
A.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制度B.消除了中国人的帝王思想
C.传播了民主共和的观念D.完成了中国民主革命任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如表内容是民国初年成立的部分政党的相关信息。据此可知,当时
名称创立时间代表人物宗旨
中华民国宪政党1912.3吴廷芳博采民国宪法,确定纯粹中华共和政体。
统一党1912.1张謇巩固全国之统一,促进共和政治。
共和党1912.5黎元洪防止小党分裂,便利政务进行,实行共和政治。
国民党1912.8孙中山宋教仁巩固共和,实行平民政治。

A.政党政治渐趋完善B.民主共和成为潮流
C.民众参政意识增强D.共和制度彻底实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表是一些学者对辛亥革命的看法,以下材料可以看出几位学者都认为辛亥革命
观点出处
辛亥革命开创的政治、经济生活新局面是中国共产党得以产生发育的社会条件。郑艳凤《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辛亥革命促进了社会主义的初步传播,为先进的知识分子接受马列主义奠定了思想基础。吴建红《不同视角下辛亥革命史教育价值刍议》
辛亥革命为中国共产党准备和培养了干部,教育和锻炼了群众。卢淦明、李俊宏《浅析辛亥革命对中国共产党产生的历史贡献》
A.完成了民主主义革命任务B.与社会主义道路前后相继
C.具有与时俱进的发展特点D.最早在中国传播马列主义
8 . 民国初年,由于选举条件放宽,平均每省150万人为选民,选民总数达到3400多万,比例超过当时中国总人口的10%。虽然实际投票人数仅有半数,但仍远超过清末谘议局的选民人数,那时全国选民不过170万,仅占总人口的0.4%。这反映出,民国初年
A.封建制度已然瓦解B.政治参与程度提高
C.确立主权在民原则D.传统政治秩序崩溃
10 . 望纵横捭阖的百年历史、波澜壮阔的沧桑巨变,瞩目艰苦卓绝的探索奋斗、日益富足的幸福生活,我们就会深刻感受到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所走过的从一穷二白到繁荣昌盛的伟大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进程从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主要经历了被动开放、经济起步(注:现代化的尝试)、政体变革、思想解放四个时期。这是一种社会质变,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发生了整体性的变革。

——据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

材料二   1921年中国共产党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就担负起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使命。在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带领下,中国人民付出诸多努力,最终使中华民族站起来了。

——韩疾祥《前线》杂志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社会转型四个时期的代表性事件。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21-1949年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重大努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