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图所示为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的封面,图中青年学生头顶上方为“LAJEU—NESSE”(法文“青年”),该杂志改名为《新青年》后,依然保留了原有的法语刊名。对下图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体现了对西方文化的全盘肯定B.折射出新文化运动的时代内涵
C.肯定了五四运动中青年的作用D.反映了文学革命对儒学的否定
2024-05-07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金湖中学,清江中学,涟水郑梁梅高级中学等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在中西文化论战中杜亚泉称:中国固有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陈独秀则称:“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取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     
A.都主张全盘接受西方的文明B.都通过文明比较来重新定位传统文化
C.都对东西方文明有全面了解D.都深切感受到西方现代文明的先进性
2024-04-18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 江苏省扬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段

时代精神的阶段性特征

1898-1912


这个时代的主要精神是它的领导者们对西方传入的新文化的价值不乏积极评价,但仅是在符合孔夫子虚构的方案范围内才给予积极评价。他们是按照儒家文化来理解和评价新文化的,革命家卢梭等人的观点起着作用,是因为他们符合孟子的某些观点,因而是正确的。

1915-1920


这个时期是用新文化批判旧文化,反传统运动把矛头集中在儒家身上,把孔孟之道与封建帝制,政治复辟联系在一起。知识精英们又从西方新文化中确立一种不同于儒家传统的价值参照,对儒家的批判具有全面性和彻底性。

20世纪20年代


这个时期对西方新文化采取了一个新的态度:它不是绝对完善的,也只是人类进步的一个阶段。要实现世界大同这一目标,古老东方的思想文化要比西方新文化更适宜些。

20世纪30、40年代


文化民族主义渐成为一种涵盖广泛的运动与思潮,国统区“新儒家”学派兴起并得以发展;延安也有关于民族艺术形式和“学术中国化”方面的讨论;在重庆和延安都有对“五四新文化”反传统运动不同程度的反省。

——摘编自汝信主编、马振铎等著《世界文明大系之儒家文明:孔子和儒家的近代命运》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别概括20世纪上半期四个阶段中国知识精英对待儒家文化的态度。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中国知识精英在材料的四个阶段中对儒家文化所持态度的目的。
(3)综合对上述材料的认识,指出其给予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启示。
2024-04-18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调研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19—1920年间,全国大、中、小学生刊物全都采用白话文发表;从1920年秋季开始,所有国民小学一、二年级都使用白话文教材。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历史事件是(     
A.戊戌变法运动B.二次革命C.护国战争D.新文化运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当一场爱国运动浪潮席卷全国时,十五岁的陈燮君看到广东女子师范学校的学生在街头大声宣传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提倡民主和科学,深受启发。后来她逃避封建包办婚姻,与同学组织“时事研究社”,学习马克思主义。陈燮君的这些活动可能处于(       
A.1840-1894年B.1895-1911年C.1912-1928年D.1937-1949年
2024-03-08更新 | 271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3月考试历史试题
6 . 下图为中国近代某一份书刊的目录(节选),据目录内容可推知,该书刊应发行于(       
……             ·国体问题
·法兰西人与近代文明             ·青岛税关交涉之结果
·共和国家与青年之自觉       ·宪法起草之进行
·现代文明史             
·艰苦力行之成功者卡内基传       ◎世界说苑
◎国外大事记             ·德意志皇帝
……             ·德意志之国民性
◎国内大事记             ……
A.戊戌维新期间B.清末新政期间C.新文化运动时期D.国民大革命时期
2024-02-22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2024届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毛泽东的《体育之研究》发表于1917年4月1日出版的《新青年》上。这是他公开发表的第一篇文章。文章分析了人们不爱运动的原因,论述了运动的重要性,介绍了他自创的运动方法和坚持运动的快乐感。此时,毛泽东研究体育是为了(     
A.促进义务教育的普及化B.建立共产党的早期组织
C.强调国民革命的政治性D.提倡奋斗向上的人生观
2024-02-22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8 . 下表是新文化运动时期两位代表人物的论述。他们的论述旨在(     
鲁迅诚若为今立计,所当稽求既往,相度方来,掊物质而张灵明,任个人而排众数。人既发扬踔厉矣,则邦国亦以兴起。
李大钊在这个社会里,个人的生活,无一处不感孤独的悲哀、苦痛;什么国、什么家、什么礼防、什么制度,都是束缚各个人精神活动的东西,都是隔绝各个人间相互表示友好、同情、爱慕的东西。
A.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B.呼吁人的个性解放
C.积极倡导科学与民主D.反思辛亥革命败因
2024-02-01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文学革命”的号角,像是一声春雷,唤起万物萌发,“新文学”遍地开花。小学课本改用白话,“国文课”改称“国语课”。与这一现象最相符的历史事件是(  )
A.维新变法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护法运动
2024-01-11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民国时期,北大教授辜鸿铭曾说过,“我的辫子长在脑后,笑我的人辫子长在心头,老夫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而诸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对“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理解正确的是(     
A.辜鸿铭极力宣传民主思想B.当时多数国民有蓄辫传统
C.传统思想文化对人的束缚D.新文化运动不反对旧文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