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9 道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五四”前后中国知识分子关于东西文化的差异性、两者的长短优劣以及文化出路等问题进行了旷日持久的大论战。辜鸿铭提出:“当我们中国人变成西化者洋鬼子时,欧美人只能对我们更加蔑视。……只有当欧美人了解到真正的中国人……他们才会对我们有所尊重。”陈独秀则认为:“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据辜鸿铭《在德不在辫》、陈独秀《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编写

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概括材料反映的现象,并加以评析。
2024-05-31更新 | 85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泰安第一中学新校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2 . 《新青年》中对民主观念类词汇(含民主、民治、德谟克拉西等)评价倾向频度数据,数据反映了(     
卷数正面评价中性评价负面评价合计
1915.9—1918.685633151
1918.7—1921.422412558407
1921.5—1926.795180703978

——摘自金观涛、刘青峰《中国近现代观念起源研究和数据库方法》

A.破除封建礼教,提倡民主与科学B.进行社会变革,倡导个性解放
C.国际因素影响民族救亡道路选择D.关注西方民主,建立共和政体
2024-05-18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康有为认为“每世之中又有三世焉,则据乱亦有据乱世之升平、太平焉,太平世之始亦有据乱、升平之别”;孙中山以“世界大同”来表达自己的最高社会理想;李大钊认为“经济的构造,依他内部的势力自己进化,渐于适应的状态中,变更全社会的表面构造……有许多事实可以证明这种观察事物的方法是合理的”。由此可见,他们都(     
A.彻底否定中国古代传统文化B.试图营造民主革命舆论
C.受到西方民族观念的影响D.注重探索社会发展规律
2024-05-12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历史语境中的语言和文化。

材料一   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秦汉时期,汉字形成统一的书写规范。官学、书院、私塾大都使用汉语,科举考试亦然。魏孝文帝改革将汉语作为“正音”。清朝确立在全国的统治后,很快将汉语作为官方语言。日本等周边国家的语言也受到汉语影响。

拉丁语最初是古罗马人的语言。公元1世纪,标准拉丁语形成,与希腊语等一起成为罗马帝国学校的教学语言。罗马帝国解体后,拉丁语的日常口语功能逐渐丧失,成为一种书面语言。17世纪末期以前,西欧的学术著作大都使用拉丁文撰写,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法国等在拉丁语的基础上,发展出自己的民族语言。

材料二   16世纪,英语主要是英格兰人的语言。到18世纪中后期,英语已扩展到英国的殖民地,并在国际商贸活动中广泛使用。二战后,英语逐渐超越其他语言,成为科教领域和众多国际组织的通用语言,被称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

材料三   20世纪10年代,《新青年》杂志有过一场汉字存废问题的讨论。主张废汉字的学者认为:汉字难识难写,不便推广;“新理新事新物之名词,一无所有”;“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以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上述两种语言文字发展演变的异同。
(2)阅读材料二、分析英语发展成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的历史原因。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废汉字”主张提出的时代背景。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一战后,梁启超前往欧洲考察,写下《欧游心影录》一书。书中一反过去人们认知的西方文明优越论,认为西方文化的功利主义等学说导致欧洲陷入权力崇拜并形成军国主义思潮,主张中国人应实事求是地评价东西文化的优劣。这一认识(     
A.扭转了中国社会对西方的看法B.对西方文明的认知更趋理性化
C.反对效仿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D.进一步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
6 . 阅读下表,据此可以推断出(       
期刊名称创刊日期创刊地点备注
《新青年》
《每周评论》
《国民》
《新教育》
《建设》
《解放与改造》
《少年世界》
1915
1918
1919
1919
1919
1919
1920
上海
北京
北京
上海
上海
上海
上海
陈独秀主办
李大钊等主办
北大学生主办
中华新教育社刊物
国民党机关刊物
进步党机关刊物
少年中国学会主办
A.无产阶级登上历史的舞台B.政党政治深入发展
C.报刊关注国民思想的改造D.国人办报遍及各地
2024-04-20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如图所示为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的封面,图中青年学生头顶上方为“LA JEU-NESSE”(法文“青年”),该杂志改名为《新青年》后,依然保留了原有的法语刊名。对如图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新青年》(     
A.揭示了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B.彰显了文学革命对思想的影响
C.反映了五四与新文化运动的关系D.折射出新文化运动的时代内涵
8 . 下表是近代以来西学东渐主题变化表。这一变化反映出近代中国(     
时间主题代表文献或译作
鸦片战争后了解世界《大英国统志》《四洲志》《海国图志》等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求强求富《行军指要》《水师操练》《工程致富》等
甲午战争后救亡图存《泰西新史概要》《中东战纪本末》《文学兴国策》等
20世纪初民主革命《万法精理》《美国独立宣言》等译作
科学启蒙《天文歌略》《地理歌略》《地球韵言》等
A.社会性质不断变化
B.思想认识不断深化
C.民主观念持续更新
D.民族意识逐渐强化
9 . 《新青年》杂志是中国近代新闻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刊物,影响了恢弘的历史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1卷第1号(1919年9月出刊,主编陈独秀)目录:

《敬告青年》

陈独秀

《法兰西人与近世文明》

陈独秀

《共和国家与青年之自觉》

高一涵

《妇人观》

陈独秀(译)

《春潮》

陈嘏(译)

《现代文明史》

陈独秀(译)

《青年论》

(译)

《艰苦力行之成功者:卡内基传》

彭德尊

《国外大记事》《国内大记事》《通信》《世界说苑》

第6卷第5号(1919年9月出刊,主编李大钊)目录:

《马克思学说》

顾兆熊

《俄国革命之哲学的基础》(下)

起明译

《药》

鲁迅

《诗》

胡适、陈衡哲

《马克思研究》

含陈启修的《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与贞操问题》、源泉的《马克思唯物史观》和《马克思奋斗的生涯》

《马克思传略》

刘秉麟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上)

李大钊

《巴枯宁传略》

克水

《老子的政治哲学》

高一涵

《随感录》

唐俟、张赤

——倪延年《〈新青年>杂志三次转变与共产党新闻事业起源标志》


(1)两则目录中知识分子的政治思想诉求折射出怎样的时代变化?
(2)知识分子的思想转变对中国民主革命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2023-11-19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A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1937年,思想家张申府将“打倒孔家店”“德先生、赛先生”的口号修订为“打倒孔家店,救出孔夫子”“科学与民主,第一要自主”。这种修订意在(     
A.重新评估中国传统文化B.弘扬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C.唤醒民族的自觉与自信D.纠正新文化运动的方向
2023-11-16更新 | 191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胶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