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6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下图为近代中国某一时期的标语口号。该时期是(     
“中俄联合万岁”
“打倒国际帝国主义及国内军阀”
“反对苏联便是赞助帝国主义”
“反抗军阀政府的苛捐勒税”
“全体农民起来反抗贪官污吏劣绅土豪”
A.国民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2024-05-14更新 | 251次组卷 | 2卷引用:(6大核心考点+100道高频选择题)专题08 新民主主义革命-【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中国近代某宣言指出:“中国以内,自北至南,自通商都会以至于穷乡僻壤,贫乏之农夫,劳苦之工人,所在皆是。因其所处之地位与所感之痛苦,类皆相同,其要求解放之情至为迫切,则其反抗帝国主义之意亦必至为强烈。故国民革命之运动,必恃全国农夫、工人之参加,然后可以决胜,盖无可疑者。”该宣言(     
A.揭开了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
B.推动了全国团结抗战局面的初步形成
C.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D.肯定了工农民众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2024-05-14更新 | 167次组卷 | 3卷引用:(6大核心考点+100道高频选择题)专题08 新民主主义革命-【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既是党领导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同时也是中国共产竞大党形象塑造和演绎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的历史,是不懈奋斗史、不怕牺牲史、理论探索史、为民造福史,也是自身建设史,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已深深熔铸于百年波澜壮闭的历史图景之中。

——据屠静芬等《中国共产党形象的多维历史审视》

上述材料是学者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历史形象”的定义和阐释。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出一则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形象”,并进行简要阐释。(要求:提炼出的“历史形象”要体现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可选择材料角度,亦可自拟角度,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4 . 国歌中的历史

国歌是表现一个国家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歌曲,其随着近代民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中国古代没有国歌,自19世纪70年代后,随着留学生和驻外公使的派遣,身处异域的中国人日益意识到国歌的重要性。近代中国国歌几经转变,某兴趣小组以此为主题展开研究。

材料一   法国国歌《马赛曲》(1792年创作,1795年确定)曲谱及歌词(节选)

前进,祖国儿女,快奋起,光荣一天等着你!你看暴君正对着我们,举起染满鲜血的旗,举起染满鲜血的旗!听见没有?凶残的上兵嗥叫祖国土地,他冲到你的身边,杀死你的儿女和妻。

武装起来,公民们!

(1)《马赛曲》的创作者法国人鲁热·德·利尔(1760—1836)可能的经历包括 (单选题)(     
A.听闻英国爆发“光荣革命”B.参加第二次鸦片战争
C.见证《人权宣言》的颁布D.翻译《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19111912年间,中国两个政府颁行的国歌(节选)

国歌

甲:亚东开化中国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国歌

乙:巩金瓯,承天博,民物欣凫藻……真熙皞,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

(2)请根据歌词内容,判断材料二两首国歌分别来自清政府和南京临时政府的哪个政府?简要说明理由。

材料三   中华民国国歌《三民主义歌》(1924年创作,1930年颁行)

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建大同。咨尔多士,为民先锋。夙夜匪懈,主义是从。矢勤矢勇,必信必忠。一心一德,贯彻始终。

(3)有关《三民主义歌》叙述正确的有 (双选题)(     
A.该歌创作时的时代口号为“打倒列强除军阀”
B.该歌反映出当时中国全面西化的时代潮流
C.该歌成为国歌时国共两党正处于合作期间
D.将该歌颁行为国歌的政府为南京国民政府

材料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1935年,1949年确定)曲谱及歌词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4)《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 (单选题)(     
A.北伐战争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C.解放战争时期D.抗美援朝时期
(5)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你如何看待近代以来中国国歌的变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对于中国发生的某一历史事件,当时日本政界认为它是“美英唆使下的排日运动”。该事件发生当天(中华民国八年五月七日)《大公报》有关该事件的报道,内容主要包括《北京全体学界通告》《天津各校校长请释被拘学生》等。据此可推知,该历史事件(     
A.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B.推动国民大革命的兴起
C.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D.脱离中国民主革命实际
2024-05-03更新 | 137次组卷 | 4卷引用:(6大核心考点+100道高频选择题)专题08 新民主主义革命-【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有人在北伐战争回忆录中写道,长江流域及东南沿海一带人民的乡土观念及厌恶北军之心理,有助于国民革命军甚大,一旦北伐军出长江后,北上至黄河流域,这些有利条件逐渐淡化,反之北军的乡土观念加强了,故用兵亦渐困难。这反映了(     
A.南北地缘因素对北伐战争的制约B.工农运动影响北伐战争走向
C.政治宣传对动员民众的作用突出D.革命统一战线存在分裂隐患
2024-05-01更新 | 143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邢台市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一模)历史试题
7 . 1919年,经史学家陈汉章在北京大学授课,自编讲义从先秦诸子著作中寻找欧洲“声光化电,都是我国古已有之”的证据,并对学生解释道:“鸦片战争以后,士林中养成一种崇拜外国的风气,牢不可破,所以编了那样的讲义,聊当针砭。”陈汉章此举(       
A.利于树立文化自信B.宣传了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C.意在重建儒家伦理D.为五四运动奠定思想基础
2024-04-30更新 | 228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惠州市一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中共一大在讨论今后的工作时,决定“集中我们的全部精力组织工厂工人……鉴于我们的党至今几乎完全由知识分子组成,所以代表大会决定要特别注意组织工人”。这表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即注重(     
A.增强阶级基础B.建立工农联盟C.制定革命纲领D.发展现代工业
2024-04-29更新 | 15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河北区高三年级总复习质量检测(一)历史试题
2024·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中共一大决议中确定,党在当前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工人运动,要派出一批党员领导工人成立工会,成立工人夜校,在工人中大力宣传马列主义,教授组织产业工人的正确方法,“训练从事我党实际工作的工人”。该论述强调了(       
A.迅速扩大中共党员队伍B.提高工人阶级政治觉悟
C.积极配合国民革命运动D.扩大党的社会阶级基础
2024-04-23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押题卷(六)历史试题
2024·全国·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2年,中共二大就通过了《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案》,提出“我们共产党应该出来联合全国革新党派,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以扫清封建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由此迈出了联合救国的第一步。1923年,中共中央在《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之主张》中提出了联合救国的具体方案,指出“只有以民主的联合战线,继续革命,打倒军阀及军阀背后的外国势力,才是救济中国的唯一道路”。中国共产党人也为早日促成革命联合战线奔走努力。1923年,中共三大正式提出将国民党改造为革命阶级的联盟,确立了“党内合作”的策略方针,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等文件,成为推动国民党改组,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国共联合战线的重要保障。

材料二   1937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大力推行民主共和制,制定了《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陕甘宁边区议会及行政组织纲要》等法规。1941年《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又从立法高度确立了“三三制”统一战线政权,保障共产党员、非党左派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明确指出:“各级参议员与政府委员,必须包括有各阶级、各抗日党派与无党派之成分”,“共产党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这些规定和举措增强了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权利,增进了各革命阶级对中共政权的认同。1944年的劳模会议和党外人士座谈会强调加强“三三制”政权的新型民主形式,并且要求各级民意机关和政府机关更加广泛地吸收各党派各层次的人士。中国共产党构建的“三三制”政权成为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相结合的典范,开创了党际协商民主的政权雏形。

——以上均摘编自郑珺、段治文《中国共产党党际协商民主百年进程的逻辑演进》

(1)根据材料一,概括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中国共产党进行党际协商的措施。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进行党际协商的新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的影响。
2024-04-23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押题卷(四)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