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觉醒和团结

材料一: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偿二百兆以后始也。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年)

材料二:(公车上书运动)仅仅集中在文武官员和一些中心城市的举人中间,在全国大多数地方几乎没有太多影响(五四运动)全国各大中城市几乎都有响应……不仅其参加人数超过公车上书运动不知多少倍,而且其影响也大得太多了。

——杨奎松《何谓民族主义及我们应该怎样爱国?》

材料三:(1935年)《义勇军进行曲》问世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悲愤歌声,便很快就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在世界上每一个角落,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无论他是哪一个民族的中国人,都会有人唱它。

——郑大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


(1)①与材料一“甲午战败割台”直接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_____________
②这一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超越公车上书的表现。
(3)用史实说明材料三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中华民族又是如何应对的?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觉醒和团结”的认识。
2019-04-05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上海市奉贤区2019届高三3月调研测试(二模)历史试题
2 . 历史的选择
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是一个历史转型期。……在这个过程中,各种各样的历史人物以自己的认识与实践表达了自己的选择。

材料一   盖数十年前,方日本之始维新也,中国前清政府亦尝言维新矣。而收效迥异者,则以日本能窥知西洋富强之由来,竭全力以整兴工业。中国但知西洋有坚甲利兵而竭全力以练兵,舍本求末,故至今犹陷于困境。……合古今之政书,证中外之学说,未有不致力于工而能国者也。

——《张謇全集》

材料二   二十世纪初叶以后的文明,……其萌芽即茁发于今日俄国革命血潮之中……今俄人因革命之风云,……将统制一切之权力,全收于民众之手。世界中将来能创造一兼东西文明特质,欧亚民族天才之世界新文明者,盖舍俄罗斯人莫属。

——李大钊《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材料三   1919年10月18日,孙中山在上海发表演讲,“吾人欲救民国,所可采者唯有两途:其一,则为维持现状,即恢复合法国会,以维持真正永久之和平也;其二,则重新开始革命事业,以求根本之改革也。”

——孙中山《救国之急务》


问题:
(1)依据材料,概括上述历史人物表达了自己怎样的“选择”?
(2)为什么说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是历史转型期,请简要加以说明。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以上“选择”的看法。
2019-05-03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上海市闵行区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三(二模)年级质量调研考试历史试卷
3 . 新华社迎接十七大特稿《在历史关节点上——中国共产党八十六年回眸》一文中用以下一些关键词概括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关节点,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
B.力挽狂澜—进京赶考—日出东方—灯塔指引—星火燎原
C.日出东方—力挽狂澜—灯塔指引—星火燎原—进京赶考
D.力挽狂澜—日出东方—进京赶考—星火燎原—灯塔指引
2019-01-13更新 | 1028次组卷 | 52卷引用:上海市长宁区200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现代化道路
有史家概括中国近代学习西方时认为:“任何文化都由外在物质、中间理论与制度、内部心态三个层次构成的有机体。当两种文化接触时,首先容易相互发现的,是外在的物质层面;习之既久,渐可认识中间的理论和制度;最后方能体味各自的核心即心态层面。”
问题:
(1)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三个层面”最具代表性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2)分析从“物质层面”过渡到“制度层面”的原因。
(3)概括“心态层面”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