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3 道试题
1 . 1922年中共二大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其主要内容是
①推翻帝国主义压迫
②打倒军阀
③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④平均地权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 . 依据逻辑进行推理,下图中画线部分应该是
A.辛亥革命B.中国共产党的诞生C.国民大革命D.抗日战争
4 . 从近年来俄罗斯陆续公布的有关档案资料来看,1923年至1927年期间,为讨论中国革命问题,联共中央政治局共召开了122次会议,作出了738个决定,事无巨细地指导中国大革命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这说明
A.大革命胜利与俄国的正确领导相关B.苏联关注近代中国民主革命
C.当时的中国革命受苏联的影响很大D.中国共产党完全听命于苏联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
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
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
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
2016-11-27更新 | 2656次组卷 | 84卷引用:2013-2014年福建福州一中高二下期期末历史试卷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

(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2016-11-18更新 | 5800次组卷 | 28卷引用: 福建省安溪龙门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7 . “从国民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期。”这里的成熟也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逐渐丰富和发展。下列不属于此时期内容的是
A.根据中国国情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B.找到了一条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
C.形成了独立自主地解决本国实际问题的领导核心
D.根据国内社会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
8 . 五四运动是多种历史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下列各项与五四运动的爆发无关的是
A.苏俄十月革命的推动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军阀混战,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C.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
D.新文化运动开展,民主科学思想得到传播
9 . 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的重大会议是   (  )
A.中共八大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一大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10 .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毛泽东对此评价说:“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其中,“开天辟地”主要是指
A.第一次在中国大地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口号
B.中国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C.中国出现了以马列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
D.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