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6 道试题
1 . 中共“一大”将中国革命的性质定为社会主义革命;中共“二大”提出革命的两步走战略,首先进行“民主革命”;不久,又将“民主革命”改称“国民革命”。这一变化(       
A.说明对中国国情认识加深B.说明了党斗争方式变化
C.表明党从幼稚走向了成熟D.体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夏桀、商纣暴行逆施,残害百姓,人们总结历史教训,重视民众、厚养民众、保民而王的思想逐渐萌芽。孔子编纂整理过的《尚书》中有云“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孟子提出“民贵君轻”,《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后世君主和士大夫阶层继承并发展了民本思想。唐太宗以此为治国之准则,并且鲜明地提出“三镜论”;范仲淹阐述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乃是对孟子与民同乐思想的升华。

——摘编自唐晓英《孟子民本思想的哲学透析》

材料二:孙中山的民本思想,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升华的过程,具体可分为三个阶段:早期民本思想,是出于对民的同情,带有浓厚阶级感情色彩: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本思想,则有着鲜明的政治意义;晚年改组国民党,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标志他一生中在政治上的伟大转变,完成了对民认识上的思想飞跃。

——摘编自肖飞《孙中山民本思想探析》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也是对党的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自成立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句空洞口号,必须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

——摘自习近平《坚持人民至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先秦时期民本思想的价值内涵和后世不断发展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的民本思想完成“飞跃”的历史条件。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古代君主和士大夫、孙中山、中国共产党对“民”的认识。
3 . 1919年5月10日,日本《大阪每日》对当时中国的局势评论道,“一些外国人(美国人)出于自身目的而煽动排日热潮。”导致当时中国局势的真实情况是(       
A.列强在华争夺的加剧B.中国外交失败的刺激
C.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D.帝国主义瓜分的狂潮
2024-03-27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任务一】谶语

谶语是中国古代反映重大政治变动的神秘预言,《史记·项羽本纪》中,“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


(1)“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谶语。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印证了这一谶语的史实。
【任务二】军歌

军歌能够体现一支军队的时代使命。《国民革命歌》最初由共产党员邝墉在1926年编写,其歌词为:“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这首歌曲后来被广泛采用,并编入《国民革命军歌集》印发给部队。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民革命运动最大的功绩以及最终失败的原因。
【任务三】民谣

民谣反映了社会的变迁。20世纪90年代,社会上流传着“40年代全民扛枪,50年代全民炼钢,60年代全民备荒,70年代全民下乡,80年代全民经商,90年代都想把大款当”的民谣。


(3)依据材料,任选两个年代的民谣内容,指出能反映这一民谣的重大历史事件,并概括其时代主题。
2024-03-27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21年,革命知识分子李树彝在长辛店的“劳动补习学校”,通过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给工人讲解社会发展史、旧社会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实现的客观规律。这体现了(     
A.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工人中得以传播B.国民革命高潮将到来
C.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已相继建立D.毛泽东思想日益成熟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19年4月1日至5月1日,北京《晨报》刊载了陈溥贤的一系列文章,《近代社会主义鼻祖马克思之奋斗生涯》指出《资本论》是“不朽名著”;《各国要承认列宁政府了》解释了布尔什维克主义的真实含义;《人类三大基本权利》指出生存权、劳动权、劳动全收权是“人类三大基本权利”。这些论述(     
A.指导了上海工人罢工斗争B.实践了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
C.启发了中国人民思想觉悟D.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24年,《北京大学日刊》发表《本校二十五周年纪念日之“民意测量”》,其中征答心目中的大人物一档,其结果:孙中山第一,陈独秀第二,国共两党旗鼓相当。这反映出(     
A.工人阶级政治地位改善B.国共合作被民众所认可
C.农村土地革命深入人心D.中国共产党影响力扩大
8 . 据图可知,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兴起(       

A.受地缘综合因素影响B.集中在沿海沿江城市
C.呈现“星火燎原”之势D.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2024-03-01更新 | 175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西充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诊断性考试历史试题
9 . “…由中国共产党帮助改组的中国国民党陕西省党部成立了农民运动委员会和农民部西安、陕东、渭北三个办理处。陕东各地在共产党员的积极组织、支持和帮助下,建立了国民党县党部或临时县党部。中共党组织通过这一统一战线形式,推动了农民反帝反封建运动。”这一时期(     
A.土地改革使农民在政治经济上获得了解放B.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C.抗日根据地得到巩固和统一D.农民运动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2024-02-29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新阵地教育联盟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寒假返校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10 . 20世纪的前20年,当社会精英既想融入现代世界,又被似乎代表了“现代”的“西方世界”所拒绝的时候,中国很快对于另一个“西方”产生好感。对“另一个西方”产生好感的表现是(     
A.三民主义思想的传播B.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C.《青年杂志》的创刊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