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一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涵括四种伟大精神,即“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与“伟大梦想精神”。中华民族精神已然化为中国人民的特质、禀赋,不仅铸就了绵延几千年发展至今的中华文明,而且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摘编自胡长栓《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


请从四种伟大精神中任选一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知识,自拟论题,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充分,表述清晰)
2024-02-02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鸦片战争的炮声惊醒了大清王朝,唤起了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顽强探索。正如毛泽东所说:“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为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和制定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方案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摘编自苏利姬《试论近代中国探索国家出路的可贵思路与方案》

根据材料,围绕“国家出路的探索”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3 . 中国共产党成立于中华民族危难之际,其发展史本身就是一部在风险与危机应对中不断化危为机的历史。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编自宋劲松等《中国共产党风险与危机应对机制研究》

围绕“中国共产党风险与危机应对机制”这一主题,根据分析框架中“刺激源——调适行为——行为后果”对应的若干要素,结合中国共产党革命或建设的史实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4 . 【历史的矛盾和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材料   历史选择了社会主义,历史又以客观现实限制了主观愿望。五四新文化运动引来了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并制定了一个直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纲领,它取法于十月革命,一开始就否了资本主义,却超越了中国革命。中国人由此面临着一个很大的矛盾:在资本主义所代表的历史阶段实现之前,资产阶级革命并没有丧失其历史的进步性。这个矛盾,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于是,在这种选择和限制的统一中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和理论。中国社会特有的矛盾因此获得一种理论上的解决。新民主主义革命一面成为旧民主主义的继续,一面又成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导。沿着这条道路,中国人在千辛万苦之后取得了革命的最后胜利。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根据材料,任选角度,自拟论题,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2024-01-25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中国1912年至1928年是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历史时期叙述的。这16年的历史,理所当然地是古代中国特别是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辛亥革命以来的中国的继续和发展,但它既然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历史时期,就会有它独具的特点,有它展现出来的突出问题,有属于这个时代的人物:它既为未来开辟道路、提供条件,也为未来设置局限。因此这段历史和任何一段历史一样,是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总结的。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北洋军阀时期与近代化”这一主题,自拟论题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清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克林德碑

19006月,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在前往清政府总理衙门时,途经东单牌楼,与清军发生冲突,被当场击毙,这就是“克林德事件”。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派醇亲王载沣为头等专使大臣,代表中国政府就克林德被杀一事赴德国谢罪致歉。清政府在克林德被害处建立牌坊,此即“克林德碑”。1918年,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中国成为战胜国之一、1113日,么京城兴奋的人们将象征耻辱的克林德碑改名为“公理战胜碑”,由东单迁移至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在1952年召开的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上,为表彰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所作的贡献,会议决定将“公理战胜碑”改为“保卫和平碑”。


     
   1920年代的“公理战胜碑”          1950年代的中山公园“保卫和平碑”
结合所学知识,以“克林德碑”为题写一则解说词。(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叙述完整;条理清晰)。
2023-12-25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共产党二十大报告的重要内容和突出亮点,就是提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重大命题。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强调,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对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和新鲜经验作出科学概括,为新时代新征程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指明前进方向。

马克思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但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中国化时代化才能落地生根、深入人心。我们党在早年吃过教条主义的大亏后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要“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可以说,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

——摘录自《求是》2022/22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务会理论学习中心组


请结合中国近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关史实,论证材料中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论述完整)
2023-12-23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 云南省保山市BC类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征程中,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赋予党的创新理论鲜明品格和中国特色,着力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摘编自焦兵、刘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


根据材料,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选取材料中的一个观点或整体观点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百多年来,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在进取中突破,于挫折中奋起,从总结中提高,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决议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

——摘编自《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从材料所列十个方面的经验中任选其一、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所学知识阐述你对该经验的认识。(要求: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11-28更新 | 83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第二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习近平《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9年4月30日


结合材料与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五四运动与新民主主义革命”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论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2023-11-24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高新区第一中学(闽侯县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学考方向)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