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共开辟革命新道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8年毛泽东根据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特点,论证了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并发展的条件,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中国是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国家。半封建的地方性的农业经济和帝国主义对中国实行划分势力范围的政策,使反动统治阶级发生分裂和战争。红色政权能够利用这种矛盾长期坚持下来。此外,红色根据地还能使红军获得便利于作战的地势和足够的给养。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二   1985年邓小平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年多,走的路是比较曲折的。因为我们干的是一件新的事情,叫建设社会主义。这个社会主义比我们搞得早的有苏联,还有东欧。我们开始是照搬他们的,看来他们的东西也并不那么成熟。”

——摘编自《邓小平年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提出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邓小平思想的创造性。
2023-04-14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4月模拟历史试题
2 . 近代以来的中国民法典编纂历程。

材料一   中国古代并无现代意义的民法,编纂民法典之议始于19世纪末。1902年光绪帝下诏参酌外国法律,改订律例。1908年始编纂民法典,引进了西方民法典的立法理念和编纂方法,于1910年完成《大清民律草案》,但未及正式施行。

——摘编自《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

材料二   从理论上言之,家属主义长处固多,短处亦不能免;个人主义短处固有,长处亦非全无。其短长得失实难概论。惟编纂一国法典者,须实际与理论兼顾,不得专以理论上之长短为长短。……欧美各国《亲属律》,多采个人主义,以欧美各国近日社会盛行个人主义,于家属主义已经绝迹故也。……至日本《亲属律》则采家属主义,以日本今日社会盛行家属制度故也……中国今日社会实际之情形,一身以外,人人皆有家之观念存。……此次编纂《亲属法》,其根本主义应取家属主义,不取个人主义,于婚姻、亲子之前,先冠以家制一章。

——《大清民律草案第四编·亲属法草案总则说明·取义》

材料三   南京国民政府在实现全国统一以后,以清朝末年开始、并在北洋政府时期得以发展的法典起草为基础(继续进行法典编纂)……立法院长胡汉民说:“世界各国的法律大都根本于罗马法和拿破仑法律,这两种法大都以个人为本位,而忽略多数人的利益。这不是王道,而是霸道。我们不然,我们立的法乃是以全国社会的公共利益为本位,处处以谋公共的幸福为前提。”民法典起草委员史尚宽认为“现今立法不宜于立足于家族制度,尤不宜袭取个人主义之糟粕,而应以全民族之利益为基础。”

——朱勇《私法原则与中国民法近代化》

材料四   19541956年,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典草案》。此后,由于发生“整风”“反右”等政治运动,民法典起草工作被迫中断。19621964年,虽完成《民法典草案(试拟稿)》,但因“四清运动”而中断。以上只是表面原因,关键原因则是不具备其赖以存在的经济社会条件。

——摘编自梁慧星《制定民法典的设想》等

材料五   1979年,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但经济体制改革刚刚开始,条件还不具备。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客观上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全面调整各种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于是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3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并提出争取2020年形成统一的民法典。

——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等


(1)依据材料一,概括《大清民律草案》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编纂民法典之议始于19世纪末”的国内背景,并指出民法典“未及正式施行”的直接原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大清民律草案》中《亲属律》的编纂特点及原因。
(3)依据材料三,概括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民法编纂的特点。
(4)依据材料四,概括两次民法典起草工作中断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经济社会条件”。
(5)依据材料五,改革开放以来编纂民法典的基本历程有何特点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推动形成统一民法典的有利因素。
(6)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近代以来中国民法典编纂过程的认识。
2022-06-30更新 | 14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延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等级考历史试题(A卷)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革命运动此伏彼起,义和团运动失败后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相继发生。辛亥革命与义和团相比已有很大不同,而五四运动则带有更新的时代烙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与义和团相比在斗争目标上有何很大不同”,并说明五四运动的新特点。

材料二   1929年—1932年革命根据地形势图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所探索出的革命道路,并概述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走上这条道路的。

材料三   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步骤。而其第一步现在已不是一般的民主主义,而是中国式的、特殊的、新式的民主主义,而是新民主义。……这个历史特点,并不是从鸦片战争以来就有了的,而是在后来,在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才形成的。        

——毛泽东《新民主义主义论》1940年


(3)中国的新民主义主义革命存在“特殊”之处。根据材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革命出现这种“特殊性”的主要原因。
2020-01-17更新 | 17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和图片,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手书

材料二 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规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颠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图一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一中的图二指出,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何历史作用?
(2)材料二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他先后提出了哪两大理论?
(3)邓小平理论回答了什么核心问题?
(4)综合三则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所示内容反映了“冲击-反应”模式下的中国近代历史变迁。


材料二   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显然志在城市;即使是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也是在“第三次攻打长沙”的口号中举起暴动旗帜的。执著于城市,在那个时候是非常自然的。因为中国共产党人的面前只有一个榜样,这就是已经成功的俄国革命,然而仿效俄国人成功的经验并没有在中国取得成功。于是,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保存下来的武装革命者开始了革命在农村的发展。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摘编自《邓小平文选》第3卷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近代中国不同阶级向西方学习的具体主张,并结合所学概括其变化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道路的变化。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变化。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2024-01-31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44年,清朝贵族入主中原,建立了空前大一统的帝国。其统治者不仅继承了传统“华夷一体”的理念,还提出了“中外一体”的思想,即内地与边疆为一整体,并以积极的态度治理边疆各民族,使其起到“屏藩”“拱卫”作用。在中央,清朝设立理藩院,并不断修订补充《理藩院则例》《蒙古律例》《回疆则例》等法规.通令实施。在地方则在“修其教不易其俗,齐世政不易其宜”的方针下实施了如驻藏大臣、军府盟旗、土司等制度,对于少数民族上层则施以封爵、给俸、年班朝觐、联姻等安抚政策。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二   1929617日,《关于蒙藏之决议案》在国民党三届二次中央全会讨论通过。作为南京国民政府在推进边疆教育方面做出的第一个决议案.该决议案对于设置蒙藏学校、设立主管教育行政机关、划拨教育经费和优待蒙藏学生等方面都做出相应的规定。1929723日,教育部公布了《待遇蒙藏学生章程》12.其后又公布《蒙藏学生就学国立中央、北平两大学蒙藏班办法》,命令国立中央、北平大学开设蒙藏班。

1935年,随着教育部普及国民教育计划的展开以及发展西北文教的需要,管理中英庚款董事会加大了对边疆省份的经费补助力度。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行营从军事和边防的实际需要出发,草拟《边民教育计划大纲》,规划边疆教育事业的发展,并将其提供给教育部作为参考。中央组织部也先后设立中央直辖松潘初级实用职业学校和中央直辖拉卜楞初级实用职业学校等学校。

——摘编自《教育制度与国家转型——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边疆教育”政策及实践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朝边疆治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民政府重视边疆教育的背景。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现代化是在西方列强的大举入侵中被迫开启的,但是中国人民在半个世纪的时间内不断探寻现代化的道路,结果都失败了。直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在黑暗中探索现代化道路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分析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所处的时代环境,明确指出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的前途。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独立,并在此基础上开始了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胜利进军。

——张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贡献》

材料二中国红色政权首先发生和能够长期存在的地方,不是那种未经过民主革命影响的地方,例如四川、贵州、云南及北方各省,而是在1926和1927两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程中工农兵士群众曾经大大地起来过的地方。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红色政权存在的必要条件。所以虽有很好的工农群众,若没有相当力量的正式武装,便决然不能造成割据局面,更不能造成长期的和日益发展的割据局面。

——毛泽东《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928年)

材料三邓小平对所有计划与建设的可行性都要先进行试验,这与他使用的口号“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相一致的。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充满了不确定性和自我怀疑,邓小平又及时地睿智地将这“唯一标准”进行精准的具体化的解读,让每个实践者都能用它准确地给自己的实践行为量化打分……邓小平和他的同事找到了一条富国强民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根本转型,不论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它本身治理结构和社会方面。

——(英)理查德•伊文思《邓小平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人民在半个世纪的时间内不断探寻现代化道路”的代表性事件,并说明新中国“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胜利进军”的最大制度优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对“唯一标准”进行精准具体解读的事件及其意义,并简要概括邓小平找到的“富国强民”道路的内涵和“根本转型”在经济体制上的表现。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四运动之后,中国从技术到政治再到伦理问题层层递进,达到了“吾人最后之觉悟”;从鸦片战争时期少数先驱者个体觉醒,到甲午战败后士大夫阶层“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再发展到五四时期实现“全面觉醒”;从近代初期少数先驱者的被动惊醒,发展到五四时期对民族命运的自觉反省与对唤醒民众使命的自觉承担。

——摘编自俞祖华《中华民族“全面觉醒”的开启——五四启蒙运动中的“觉悟”话语》

材料二   相对来说,在中共中央机关管辖范围内外活动的毛泽东和朱德,没有受党内斗争的影响。他们在江西和湖南腹地,开展独立的、相对来说不大正统的活动,组织农民和创建游击战术,发动了“平均主义”的土地革命。他们在不依靠共产国际或驻上海党领导人之帮助或指导的情况下,发展了一块自给自足的根据地。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三   为了使这场抗日救国斗争能够想纵深发展,1220日,中国共产党通过共青团中央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各校学生和各界同胞宣言》,号召学生“把反日救国运动扩大起来!到工人中去,到农民中去,到商民中去,到军队中去!”1227日,毛泽东进一步指出,“学生运动要得到持久性”,“只有和工人、农民、兵士的斗争配合起来,才有可能”。这就为中国青年运动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据《毛泽东选集》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华民族觉醒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从思想角度阐述五四运动的性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发展了一块自给自足的根据地”名称,并概括指出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开辟的中国革命新道路。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了使这场抗日救国斗争向纵深发展”所采取的策略,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场抗日救亡斗争”的名称并分析其影响。
2022-12-22更新 | 18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四校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9 . 赋税与财政制度的建设与国家治理的效能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的“庸”制和两税法归并“庸”制,是中国古代力役制度从现役为主向征收代役金为主,并逐步将代役金归并入田亩税这一历史演变过程中,具有承前启后作用的重要步骤,成为后世诸多王朝役法重大改革的龟鉴。……唐《赋役令》规定:“县令须亲知所部富贫,每因收手实之际,即作五等定簿……若遭灾蝗旱涝之处,任随贫富为等级。”至元二十八年(1291),元世祖颁布的《至元新格》规定:“诸……役,先富强后贫弱,贫富等者,先多丁后少丁……。"由此不难看出它与唐朝的制度联系。

——摘编自陈明光《创新·缺陷·龟鉴——论隋唐五代税收史承上启下的历史地位》

材料二   王安石在新法系统中的尝试与广泛应用,产生于思想观念与创造力极为活跃但又积弊重重的北宋中后期,既有偶然性又有其必然性。他开启了新的经济与财政模式,并以货币运作为导向。常平新法执行青苗钱借贷—在还贷时,政府虽然设置货币与实物双选可能性,但通过初为低康的“粮食基准价”设定,驱动农民选择货币还贷。……免役法则由农业生产领域深入到基层劳役领域,进一步拓展了这一趋势的广度与深度。

——摘编自俞普悲《王安石变法中国家经济与财政行为的货币化导向》

材料三   财政体制与政治体制虽同属国家治理体系的内容,但财政体制遵循民主与分权原则……而蒋介石在党、政、军都拥有最高权力,而且行使权力时“被少顾及正式的指挥系统”。19281933年宋子文担任财政部长期间,财政部保持了一定的独立性,但正常权限常受蒋介石干预、如裁减军费、集中预算管理、严格财政约束和压编开支等,都收效甚微,财政制度安排部分失效……宋子文最终被迫辞职。继任的孔祥熙任职长达12年,期间大肆任用亲信,排斥异己,严重损害了财政系统的运转绩效。

——改编自焦建华《南京国民政府前期财政体制与政治体制的冲突》


(1)阅读材料一,理解唐朝赋税制度成为后世诸多王朝的龟鉴,请结合明清赋役改革的史实加以说明。结合所学,写出元朝与唐《赋役令》的规定存在联系的赋税制度及其内容。
(2)根据材料二,概括王安石变法呈现出的突出特点及其原因,并结合所学,指出为其变法的实施提供保障的货币体制。
(3)根据材料三,概括宋子文时期“财政制度安排部分失效”的原因。结合所学,简述孔祥熙时期财政建设的成败之处。
2023-06-26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十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37月,《申报月刊》出版创刊周年纪念特大号,刊载“中国现代化问题特辑”,编者指出,“国民经济程度,低落到大部分人罹于半饥饿的惨状,对外防卫的实力,微弱到失地四省、莫展一筹的地步;而大家对此宿题,却都好像淡焉若忘,不加深究”。“特辑”明确规定讨论的重点问题:(一)中国现代化的困难和保障是什么?要促进中国现代化,需要哪些先决条件?(二)中国现代化当采取哪种方式,个人主义的或社会主义的?外国资本所促成的现代化,或国民资本所自发的现代化?实现步骤怎样?

在讨论文章中,杨幸之等人认为,社会主义能够克服资本主义的弊端,要实现现代化,需要效仿苏联的社会主义。也有人主张采取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相结合的方式实现现代化,张素民提出发展受节制的资本主义,在大规模推进工业化的同时,对私人企业进行节制。“中国现代化问题特辑”引发了社会对现代化的持续关注。《东方杂志》《独立评论》等刊物也刊发了相关文章,其中不乏对苏联社会主义和“一五计划”的介绍。

——摘编自耿凡《八十九年前有关“中国现代化”的一次讨论》

材料二   1954年,我们党首次提出了以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为主要内容的四个现代化奋斗目标。1964年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作为四个现代化的内容明确下来。1979年,邓小平首次把四个现代化表述为“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上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此后,我们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摘编自牛先锋《从四个维度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次讨论的国际背景并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共产党如何解决了“中国现代化”大讨论提出的先决条件和方式问题,并进一步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对现代化探索的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