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共开辟革命新道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 道试题
1 . 近代中国人民为反对外来侵略、争取独立富强做出了不懈努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各阶层为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进行了不懈的艰苦斗争,但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从五四运动开始,无产阶级力量壮大起来,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进一步传播。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纲要》

材料二     毛泽东发现农民们可以动员起来,甚至能够夺取城市……因此,毛找到了信心,认为中共是能够生存和发展下去的,只要在一个地区内有人力和粮食支持战斗,发展自己的武装力量。1931年以毛为主席的“江西苏维埃共和国”就成了这一努力的榜样。

——摘自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地位,并说明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哪些准备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毛泽东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中形成了怎样的革命思想?列出这一思想的具体表现。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并于“五四”之后以异常迅猛之势形成高潮。研究马克思学说的团体相继在各大城市组成,一个个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中心活跃于各地论坛。舆论界表现出来的热情,正是反映出马克思主义适应灾难深重的中国社会改革之急需。马克思主义在先进的中国人的心目中,被作为能够使国家民族解危救难的理论和方法受到热切欢迎。

——摘编自《胡绳论“从五四运动到人民共和国成立”》

材料二   八七会议后,革命应该走什么道路,便成为摆在党面前的根本性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人不可能像俄国十月革命那样,通过首先占领中心城市来取得革命在全国的胜利,而必须首先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积蓄革命力量,在条件成熟时夺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革命胜利。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等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引自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二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马克思主义传播在“五四”之后形成“高潮”的表现,分析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对各地起义武装所起的作用。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角度,概括“中国革命道路”的伟大意义。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建国初期中共如何建立现代宪政政治以及在经济领域进行的理论探索。
3 . “回望来路,风雨如磐。中国共产党在重大历史关头,制定重大历史决议,拨正了航船前进方向。”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党领导举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和其他许多地区起义,但由于敌我力量悬殊,这些起义大多数失败了。事实证明,在当时的客观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人不可能像俄国十月革命那样通过首先占领中心城市来取得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党迫切需要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从进攻大城市转为向农村进军,是中国革命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

材料二 一九三五年一月,中央政治局在长征途中举行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启了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新阶段。

材料三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实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材料四 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不懈奋斗、不断进取,成功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中国从四分五裂、一盘散沙到高度统一、民族团结,从积贫积弱、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繁荣富强,从被动挨打、饱受欺凌到独立自主、坚定自信,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

——上述材料均选自《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党开辟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及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的历史决策。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
4 .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中国人民的艰辛探索从未间断

材料一 到了十九世纪,与我抗衡的是几个以科学、机械及民族主义立国的强国。我们在道光年间虽受了重大打击,我们仍旧不觉悟,不承认国家和民族的危险,因此不图改革,枉费了二十年的光阴。直到受了英法联军和太平天国的痛苦,然后才有同治初年由奕䜣、文样、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领导的自强运动。

——张荫麟《中国史纲》

材料二 不言而喻,1919年的伟大思想浪潮是由许多因素共同造成的。北京大学已成为现代化的高等学府,蔡元培在北大任职时,欢迎来自全世界的各种思想,这种进步风气很快推动了语言改革运动。与此同时,由于日本的侵略,爱国民众日益关心国家的命运。军阀们为了私利与日本帝国主义勾结,1919年山东问题的纠纷,使中国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达到新高峰。

——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三19301月,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僚原》一文中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四 匪区的组织很完善——如乡有乡政府,村有村政府,区有区政府,故我们很不容易得到他们的行踪。他们呢?我们一举一动都知道了。他们能得到百姓的帮助的缘故,因为匪区的民众都分了田地。

——某国民党军官的信(1931年)


(1)根据材料一,“重大打击”及“自强运动”历史事件分别指什么?作者认为中国遭受重大打击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伟大思想浪潮”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依据材料归纳其成因。
(3)依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概述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迅速发展壮大的条件。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

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教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伟大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61021日)


请回答:
(1)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为什么要长征?
(2)试举两例说明“伟大长征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切牺牲的精神”。
(3)为什么说“伟大长征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6 . 近代以来,救亡图存成为中华民族抗争和探索的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请于广东虎门外之沙角、大角二处,置造船厂一,火器局一。行取佛兰西、弥利坚二国各来一二人,分携西洋工匠至粤,司造船械,并延西洋柁师,司教行船演炮之法,……必使中国水师,可以驶楼船于海外,可以战洋夷于海中。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   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先进的中国人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新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魏源的救国主张。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他的思想。
(2)分别说明材料二中的人物“内部改变”的方法。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文明转型过程中中国“内部改变”的特点。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银两是以银锭为主要形式的一种秤量货币单位,起于汉代盛行于明清。银元俗称“大洋”、“洋钱”或“花边钱”,起源于15世纪的欧洲,是银本位制国家的主要流通货币。近代以来中国呈现货币种类繁多,发行机关多元化,流通范围的区域化。193331日,南京国民政府财政部发布《废两改元令》,称“本部为准备废两,先从上海实施。特规定上海市面通用银两与银本位币1元或旧有1元银币之合原定重量成色者,以规元715厘合银币1元为一定之换算率”,并自本310日起施行。中央造币厂开始铸造银币,正面为孙中山半身像,背面为帆船图案,俗称“孙头”或“船洋”。38日,又公布《银本位币铸造条例》,规定银本位币定名为元,重量为26.6971克,成色为银88%,铜12%,即合纯银23.493448克。以中央造币厂为唯一的造币机构,其他各省的所有造币厂都必须废止。

——摘编自贺水金《论国民政府的废两改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京国民政府“废两改元”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南京国民政府“废两改元”。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通过总结经验,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井冈山道路。但其“特”之形成需要克服诸多困难,尤其要打破党内陈独秀、李大钊等一批杰出人士长期以来推演出的对俄国革命范式的盲目尊崇。秋收起义失利后,毛泽东等率领工农革命军向罗霄山脉进军,到达三湾村后,确立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做了大量社会调查,形成了《兴国调查》等著名长篇调查报告针对当时红军中的旧部队习气严重问题,对部分地区的党组织进行了重组。共产党人坚持人民立场,颁布了许多有益于老百姓的法令,实施了许多有益于老百姓的举措。在革命实践中,毛泽东先后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光辉篇章,运用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探索并成功实践了井冈山道路。

——摘编自孙伟《井冈山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联系》

材料二   1980年普遍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的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为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有利条件。1984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应该紧紧把握住马克思主义的这个基本观点,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检验一切改革得失成败的最主要标准。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强调:“尊重群众首创精神,重视群众切身利益,及时总结群众创造出来的实践经验。”据统计,从党的十八大闭幕到2017109日间,习近平到基层考察调研50次,累计151天,纵横跨越中国版图。党的十八大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68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摘编自王东京《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有中国特色的革命与建设道路与“俄国人的道路”的不同之处,并简析“党内对俄国革命范式的盲目尊崇”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与建设道路的同一性。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变化趋势。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晋游日记》中记载“汾平两郡(汾州府和平阳府),多以贸易为生。利之十倍者,无如放官债,富人携资入都,开设账局。”咸丰三年(1853年)王侍郎奏:“闻账局自来借贷,多以一年为期。五六月间,各路货物到京,借者尤多。每逢到期,将本利全数措齐,送到局中,谓之本利见面。账局看后将利收起,令借者更换一券,仍将本银持归,每年如此。”

——摘编自黄鉴晖《山西票号史》

材料二   阿姆斯特丹汇兑银行于1606年经市议会批准,1609年正式开始营业。这家银行接受存款、转账、开发汇票的业务,它还有权兑换货币、买进金银和外国铸币、铸造法定货币等。当时规定所有价值在600弗罗林以上的票据只有通过银行才能办理,所以几乎每个商人都在银行开立账户。但是阿姆斯特丹汇兑银行不向客户提供任何个人贷款,也不允许私人账户透支。存入该汇兑银行的存款由阿姆斯特丹公司担保,一直到1683年,该银行都为票据交换提供免费服务。尽管类似的银行迅速在汉堡、米德尔堡、纽伦堡等城市建立(据估计,到1697年欧洲已有25家公共银行),但是没有一家银行具有阿姆斯特丹汇兑银行这样的信用和实力。1721年,该行共有2918个账户,价值共达28886000弗罗林。阿姆斯特丹的汇票是万能的通行券,几乎在世界各地都能承兑。

——摘编自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

材料三   中国出现的最早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新式银行机构是由外国人设立的。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英国丽如银行在香港和广州同时开设了分行,这是中国最早出现的外国银行。此后外国银行逐渐增多,并多集中在上海。18795月,清政府在上海成立中国通商银行,这是一家仿效西方银行成立的有限股份制银行,也是中国银行业第一家以“银行”命名的银行。从此,结束了我国银行业只有牌号(如票号“日昇昌”、钱庄“福康”等)而没有“银行”字样的历史。以金融业为例,晚清改革后期,帝国沿海城市的金融业已经建立起了严格的信审、银监机构以及相关流程。到1936年,中国金融机构相对完善,出现了除银行外,还有信托公司、储蓄会、保险公司、钱庄银号、典当等多种类型的金融机构,且资产总额创历史新高,达到了82.06亿元。

——摘编自邵娜、李婧《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对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账局和阿姆斯特丹汇兑银行的不同之处。
(2)据材料三概括近代中国以银行业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发展的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中国近代金融业发展的有利因素有哪些。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初,西北地区交通不便,工业基础薄弱,仍处于贫困落后的境地。“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感到了民族危机,于是把注意力放到西北。同时,陕北革命根据地的不断发展状大给国民党造成极大威胁。全国经济委员会只在兰州设立西北办事处,加强对西北开发的管理和监督。此次西北开发规模很小,总计投入二百多万元,开发内容主要是水利、交通、农产品改良和卫生方面,其他重要方面如工业、矿业、商业均未涉及。即便如此,许多项目也因资金短缺而被迫中断。西北公路建设靠张学良、杨虎城的部队进行修筑,部队忙于军事,筑路计划自然就放弃了。由于华北事变、西安事变特别是抗战全面爆发,此次西北开发可以说是不了了之。

——摘编自杨乃良《民国时期西北建设研究》

材料二   1999年9月,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国家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支持中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2000年1月16日,国务院成立由朱镕基、温家宝任正副组长的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该小组在有关部门进行的大量调查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初步设想。同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结束后,国务院就西部大开发中的资金投入、投资环境、对外对内开放吸引人才和发展科技教育等制定了若干具体政策措施,明确规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任务和目标。到2000年,西部地区十大重点工程全部开工。2001年,又一批重点工程相继开工,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有力的推动了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新时期简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西北开发的背景,并概括国民政府西北开发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中国政府与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对西北开发出现不同结局的原因。
2021-02-15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