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政府不予干预的情况下,经济作物的种植显然带有一定程度的风险,左翼学者述及的乡村惨况,正是20世纪30年代初的萧条期。当时乡村危机……更本质的原因则是中央政府缺乏应有的执政能力造成的。当市场波动之时,具有垄断规模的企业经营者势必要转嫁危机,由于缺乏政府的保护,力量分散的农民最易沦为经济危机的终端受害者。

——杨耕《中国近代史研究》

材料二:近年来,党和中央政府大力推行“三权分置”改革,它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我国农村改革的又一重大制度创新,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自我完善。“三权分置”开辟了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新路径。实行“三权分置”,赋予新型经营主体更多的土地经营权能,有利于促进土地经营权在更大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提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三权分置”丰富了我们党的“三农”理论。“三权分置”实现集体、承包农户、新型经营主体对土地权利的共享,有利于促进分工分业,让流出土地经营权的承包农户增加财产收入,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规模收益,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魅力,是习近平“三农”思想的重要内容。

——尚云才《“三权分置”是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重大创新》

(1)根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30年代中国乡村危机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三权分置”改革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 . 下图所示为1931年、1941年中国部分经济数据(单位:万吨)。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A.中国的工业体系日臻完善B.国民党积极发展生产以备抗战
C.中国重工业得到一定发展D.民族工业的发展环境明显改善
2023-12-23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12月联考(一轮复习调研)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禽蛋向来为珍贵食材。鸭蛋因抗温性强,保质期比鸡蛋长,又可以在河湖大量养殖,集中贩卖,因此我国城市地区长期以食用鸭蛋为主。19世纪后期,洋商在汉口建立蛋厂,配合欧美以鸡蛋为主的饮食习惯,于铁路沿线村庄大量收购鸡蛋,然后利用机器制咸蛋品后销往海外,我国鸡蛋产量因此大增。这无意间扩大了城市的鸡蛋供给,城市饮食遂出现变化。期间,《申报》多次刊载关于鸡蛋营养价值的文章,称鸡蛋为“最佳食物”。在此现代化的论述下,鸭蛋逐渐退居二线。由于兴办蛋厂利益颇丰,我国民族资本企业也纷纷效仿,到1919年时,华商蛋厂已达百家之多。在华商茂昌公司的联络下,1934年蛋厂已成立联合组织,该组织与英国粮食部签订合约,实际上垄断了中英之间的蛋品贸易。蛋品产业在二战之前即已高达中国出口排名的第二或第三位,在国际市场上,中国蛋品稳居龙头之位。

——摘编自张宁《从鸭蛋到鸡蛋——近代中国城市的禽蛋消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近代中国城市禽蛋消费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国蛋品行业发展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如图为1928年日军侵占济南后在南门城上的合影以及日军从济南收缴的枪械留影。它们可用于研究(     
      
A.列强对北洋军阀的操弄B.国民政府“北伐”的局限性
C.日军全面侵华的突发性D.国民党军正面抗战的英勇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历史上的国民政府曾经数易其所在地,每一次的变动,其背后都折射出丰富的历史意义,观察如图,在②处发生的事件,标志着(     

A.革命统一战线建立B.国民党专制统治确立
C.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D.抗日战争的胜利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开明国语课本》由叶圣陶编写,丰子恺书写并绘插图。内容从儿童周围开始,逐渐拓展到社会。课本于1932年初版。下面是选自《开明国语课本》的部分内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开明国语课本》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开明国语课本》编写的时代背景及价值。
7 . 根据下面材料,推断节假日的设立意在
放假日期放假事由及天数
1月1日中华民国开国纪念放假一天
1月2、3日新年放假一天
3月12日总理逝世纪念放假一天
3月29日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殉国纪念放假一天
7月9日国民革命军誓师纪念日放假一天
8月17日孔子诞生纪念放假一天(限于学校)
10月10日国庆纪念放假一天
11月12日总理诞生放假一天
星期日放假一天

A.强化国民政府对社会生活的控制B.建构与政治统治一致的意识形态
C.突出国民党对民国的客观性贡献D.借立法重建宣示自身政治合法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28年7月,蒋介石力促张学良“易帜”。张学良致电蒋介石说:“弟现实处两难,不易帜无以对我兄,无以对全国;易帜则祸乱立生,无以对三省父老。数日前探知田中意旨,如我方不听劝告,即用武力。”材料中的“祸乱”指的应该是
A.日本的武装侵略B.东北士绅的反对C.军队将领的叛乱D.关内军阀的北上
2021-11-06更新 | 237次组卷 | 5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海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银两是以银锭为主要形式的一种秤量货币单位,起于汉代盛行于明清。银元俗称“大洋”、“洋钱”或“花边钱”,起源于15世纪的欧洲,是银本位制国家的主要流通货币。近代以来中国呈现货币种类繁多,发行机关多元化,流通范围的区域化。193331日,南京国民政府财政部发布《废两改元令》,称“本部为准备废两,先从上海实施。特规定上海市面通用银两与银本位币1元或旧有1元银币之合原定重量成色者,以规元715厘合银币1元为一定之换算率”,并自本310日起施行。中央造币厂开始铸造银币,正面为孙中山半身像,背面为帆船图案,俗称“孙头”或“船洋”。38日,又公布《银本位币铸造条例》,规定银本位币定名为元,重量为26.6971克,成色为银88%,铜12%,即合纯银23.493448克。以中央造币厂为唯一的造币机构,其他各省的所有造币厂都必须废止。

——摘编自贺水金《论国民政府的废两改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京国民政府“废两改元”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南京国民政府“废两改元”。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20世纪30年代后期,中国在经济上经历了从为全国的抗日战争做准备向建立战时经济体制的转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5年前后,国民政府加强了对四川、云贵等地区的主要工业资源的调查和开发,陆续将东部沿海地区的军工企业西迁,并停办、调整了一些军工企业,改善设备,统一制式,增加生产。政府还进一步整修旧公路,修筑新公路,开辟航空线。1936年通过的1937年度军费预算,在普通军费预算4.12亿元的基础上,增加了国防建设专款2.22亿元,使整个国防预算达到6.34亿元。总之,国民政府的抗战准备,在一定程度上为以后的全国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材料二   全国抗战开始后,国民政府开始实行平时经济向战时经济转轨。从1938年起,国民政府对庞杂的经济行政机构进行大规模调整,把所有经济机构都定位于为战争服务,逐步使经济行政机构集中归行政院管辖。各主要经济管理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经济统制措施。与此同时,政府组织和支持东部沿海地区的一批军工企业和民营企业内迁。截止1938年底,迁到大后方的工厂达304家。这一大规模的内迁被誉为中国实业界的壮举

——摘编自支绍曾主编《中国抗日战争史》


(1)据材料一,概括国民政府在经济上为抗战所作的准备。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采取的经济举措所带来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