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甲午战败后,西方列强步日本帝国主义后尘,开始占领和分割中国。国家面临着被瓜分的险境。下列挽救民族危亡的国家探索按时序排列准确的是
①“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②“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
③“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
④“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③②①④D.④③①②
2022-05-02更新 | 1097次组卷 | 12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大学附属中学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2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不久后领导了著名的五四爱国运动
②1923年中共三大在上海通过了国共合作的问题决议
③1937年洛川会议上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④中共十九大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3 . 20世纪30年代日本军国主义势力高涨,不断侵略我国,相继制造一系列事变,其中包括(     
①九一八事变       ②华北事变       ③西安事变       ④七七事变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33年,长城抗战后,中日签订《塘沽协定》,规定:“中国军队一律迅速撤退至延庆、昌平、高丽营、顺义、通州、香河、宝坻、林亭口、宁河、芦台所连之线以西、以南地区。尔后,不得越过该线,又不作一切挑战扰乱之行为。”该协定(     
A.导致“不抵抗政策”的出笼B.为日军进一步侵略华北打开方便之门
C.迫使中国军队撤出华北地区D.成为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的导火索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标志着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全面抗战由此开始。

材料一   关于卢沟桥事变的部分研究资料

文献史料中国共产党《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193581日)
公开信《团结御侮的几个基本条件和最低要求》,民主人士沈钧儒等联名发表,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与中国共产党联合抗日救国(19367月)
上海市档案馆藏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负责人往来信函,其中193766日信函中写道,日本增兵华北,平津局势紧张
《中国共产党为日寇进攻卢沟桥通电》(193778日)
《举国一致的精神》:表示目前举国一致准备拼命自卫的精神”“保证我民族决不致衰亡,《大公报》(1937712日)
中央档案馆藏《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715日)
《欧美注意远东局势,英美协商尤密切》,《申报》(1937715日)
《德国现守中立态度》,《中央日报》(1937715日)
日本参谋本部《对华作战纲领》:拟到1938年初,迫使中国政府投降(1937716日制定)
蒋介石《对于卢沟桥事件之严正表示》,宣布准备抗战(1937717日)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驻苏大使《蒋廷黻报告苏联对列强调停中日冲突态度致孔祥熙等电稿》(19377月)
《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关于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命令》(1937825日)
近卫文唐(19376月至19391月任日本首相)回忆录《日本政界二十年:近卫手记》
其他资料臧运祜《七七事变前的日本对华政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杨青王旸编《近十年来抗日战争史研究述评选编(1995—2004》,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年版
《平津沿线(保定附近以南)堡垒构筑要图(1937120日调查)》日本中国驻屯军司令部绘制
照片:二十九军士兵在卢沟桥上抗击日本侵略军

材料二   探究主题

从九一八到卢沟桥事变
中国各界对卢沟桥事变的反应
国际社会对卢沟桥事变的态度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1)按史料类型,将材料一中的文献史料进行分类并写出序号。
(2)参考材料一中的研究资料,从材料二中任选一个主题,说明选题意义,拟定研究提纲,列出3—5个相关参考资料的序号。
要求:选题意义应结合历史背景,研究提纲应系统清晰,所列参考资料应密切联系主题。
2023-01-06更新 | 249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历史小组举办专题展览搜集到以下照片。若为该专题展览命名,正确的是(     
   
A.东北人民的抗战B.中华民族的伟大抗战
C.正面战场的抗战D.少数民族同胞的抗战
7 . 民国初期,史学界对近代史开端的说法,有“明清之际”与“鸦片战争”两种观点。到了20世纪30年代,出版的中国近代史著作则大多以鸦片战争为起点,鸦片战争开端说成为史学界主流观点。这一变化说明
A.史学研究以近代史为主B.政府重视发展学术研究
C.民族危机影响史学研究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七七事变后,涌现出《保卫卢沟桥》《八百壮士》《台儿庄》《法西斯细菌战》《祖国在呼唤》等话剧作品,晋察冀文艺工作者也创作了《把眼光放远点》《子弟兵与老百姓》《儿女英雄》《团结就是力量》《十六条枪》等作品。这些剧作(     
①激励了人民的抗战意志   ②反映了全国抗战的局面
③表达了停止内战的主张   ④控诉了日寇的残暴行径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9 . 1937年8月中共中央通过的《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指出:“今天所发动的抗战,中间包含着极大的危险性。这主要的是由于国民党还不愿意发动全国人民参加抗战。相反的,企图把抗战看成只是政府的事,处处惧怕和限制人民的参战运动。”基于此形势,中国共产党(     
A.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B.提出了全面抗战路线
C.打退国民党的反共高潮D.实行土地改革的政策
2024-04-29更新 | 108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期中练习(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1933年1月26日,中共中央在《给满洲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信》中指出,为使抗日游击运动及反日群众斗争取得胜利,满洲的党组织要“尽可能地造成全民族的反帝统一战线……党(在)政治上和组织上的巩固和发展是满洲群众斗争胜利的保障”。这一指示有利于(     
A.东北地区抗日力量的联合B.促成“联蒋抗日”方针实现
C.牵制华北地区的日本军队D.延缓日本军队占领东北全境
2024-01-17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