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6 道试题
1 . 1932年12月,中苏代表在日内瓦交换中苏复交照会,宣布中苏复交。1934年10月,蒋介石曾派清华大学教授蒋廷黻访苏,秘密探讨建立中苏同盟的可能性。国民政府这些举措
A.接受了中共缔结统一战线的建议
B.放弃了遏制共产主义的思想
C.包含了共同防范日本的战略意图
D.设计了重返世界大国的蓝图
2 . 1935年6月,美国驻华武官史迪威在其《中国未来的局势》中认为,“他知道自己会吃败仗,而失败就意味着后方会爆发叛乱,因此他情愿坐视不动,控制住他能够控制的一切,指望外国的影响帮助他保住外商企业十分集中的上海。”可见,史迪威认为国民政府
A.以对日退让换领土主权完整
B.放弃了“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C.开展了全国抗战的准备工作
D.借助大国外交以谋求局势缓和
2019-10-07更新 | 763次组卷 | 20卷引用:河北武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周日测试第十五期
3 . 杨奎松在《实事求是地总结抗战史的经验与教训》中说:“抗战之伟大,原本在于近百年来一盘散沙、四分五裂,倍受列强欺凌侵略的中华民族,终于有了举国一致奋起抵抗的一天……”这实质上反映了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作用
B.中国获得了真正的民族独立
C.中国一直处于分裂状态
D.抗战期间各派别彻底放弃前嫌
2019-08-27更新 | 245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6-2017学年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4 . 在一张标注为“大日本陆军总部绘制”的中国湖南某地的地图上,比例尺是五万分之一。每一座山丘、每一个村庄、每一条小路、每一片树林都在图上画的清清楚楚。图上标示日期为“昭和三年”,也就是公历1928年。这说明
A.日本人想对中国地理开展学术研究
B.日本人对中国民众的生活很感兴趣
C.日本陆军总部帮助中国勘测地理
D.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
2019-08-22更新 | 332次组卷 | 17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任丘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5 . “自九一八事变后,各中间政派便积极呼吁团结抗日;华北事变后,他们仍然坚持抗日民主立场,一方面抨击国民党内战独裁政策,另一方面响应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推进了抗日救亡运动高潮和抗日民族团结的进程。”这主要反映了
A.中共抗日主张被各派接受
B.中日之间民族矛盾的激化
C.中国各个政派的团结抗日
D.中国对日本全面抗战进程
6 . 1931年由历史学者蒋廷黻等编撰的《东北地理教本》开始印行,并在南开大学、南开中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作为地理教材使用。1932年傅斯年等历史学者联手撰写的《东北史纲》出版。其旨在
A.唤醒民众以度国难
B.普及知识开发边疆
C.鞭策政府以利和谈
D.促蒋联共结束内战
2019-07-24更新 | 84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7 . 1933年的长城抗战,是中日两国继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之后的第三次交锋。在东北军溃逃下,中央军、西北军20万人与8万日军激战四个月,此后中日签署了《塘沽协定》,日军退回长城以北,中国军队不得进入冀东非武装区。这反映了
A.地方军阀派系是抗战的毒瘤
B.国民政府消极抗战屈辱求和
C.十四年抗战初期斗争形势艰巨
D.日军灭亡中国的计划被粉碎
8 . 20世纪30年代,“三大发明”的提法频繁出现并逐渐成为教科书撰写中必选项目,“四大发明”的说法也已经产生。这反映了当时
A.自然科学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B.提升中华民族信心的需要
C.对传统科技认识的逐渐深入
D.政府加强思想控制的要求
9 . 1931年后,国民党利用各种纪念日来建构和推广“孙中山崇拜”。1935年,孙中山诞辰六十九周年纪念大会在国民党中央党部大礼堂举行,各种纪念活动多种多样,政府和民间皆参与。国民党纪念孙中山的主要目的在于
A.缅怀孙中山过去建立的丰功伟绩
B.借用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统一中国
C.塑造形象凝聚人心以抵御外敌入侵
D.树起孙中山大旗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2019-06-20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永清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歌,是表现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歌曲,是被政府和人民认为能代表该国家政府和人民意志的乐曲,是用来歌颂与鼓励一个民族的信心与凝聚力的。一般来说它们都会带有爱国主义色彩、呼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国家情怀。

1911年10月4日,大清颁布正式国歌《巩金瓯》。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同袍,清时幸遭。真熙暤,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颁布了《中华民国国歌》亚东开化中国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秀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1926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决定把《国民革命歌》(原为《国民革命军军歌》)定为国歌。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合,大联合。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齐奋斗。……
1943年,《三民主义歌》正式成为中华民国的国歌。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进大同。咨尔多士,为民前锋;夙夜匪懈,主义是从。矢勤矢勇,必信必忠;一心一德,贯彻始终。
1949年9月,1935年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代国歌,后定为正式国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请任选其中两首中国国歌进行历史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