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2024·河北·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漫画家张乐平在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见到了很多无依无靠的孩童,由此创造出著名漫画人物“三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与漫画:张乐平笔下的三毛

材料一   119351937年早期的三毛作品之一《爱国未遂》。三毛见宣传画上老虎吞下中国版图,号召孩子打虎,却被警察关进笼子,笼子上书“捣乱分子,特此示众”。图21946年《三毛从军记》系列作品中的最后一幅。胜利后的三毛在阵亡将士墓地中,墓地的道路呈现代表胜利的“V”字形。

材料二   当长沙吃紧的时候,宣传队发动对敌宣传,绘制巨大醒目的壁画和日文标语。后来敌人艺术宣传队看到这些画,(日军宣传人员)有若干人被激发了天良而放下画笔黯然回国。由长沙撤退时,国民政府全然不顾宣传队的死活,宣传队只得抛弃了私人物件,背负画稿材料,由田汉先生率领步行撤退。经湘潭到衡山,悲惨情形,莫可言状。这时候的衡阳,因受长沙大火(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以“焦土抗战”为名火烧长沙,发生于19381112日)的影响,人心浮动,人们惶惶不可终日。宣传队抵达的第一天就连夜赶制画稿,于第二天开出展览会,以淡静的工作来安定浮动的人心,收效是极大的。

——摘编自张乐平《我的漫画生活张乐平》

图3长沙大火前夕张乐平在街头绘制抗日大壁画
(1)解读图1蕴含的历史信息,并推测图2中作者的心态和对局势的看法。
(2)有人从成书时间和漫画作品特点等方面评价《三毛从军记》史料价值不高。你是否同意这一说法?结合材料二说明理由。
2024-05-22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押题(五)历史试题
2 . 以下对如图所示历史事件的解读,正确的是
A.“孤军”是指驻守上海的十九路军
B.该事件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C.该战役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D.此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
3 . 下表是中国共产党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重要活动,对以下信息解读合理的是
时间会议主要内容
1927年8月7日八七会议批判和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1935年12月17日瓦窑堡会议批判了党内长期存在着的“左"倾关门主义,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1937年2月9日《中共中央给中国国民党三中全会电》停止一切内战,集中国力,一致对外。
A.中共不断纠正党内的右倾和“左”倾错误
B.中共根据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作出政策调整
C.民族危机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D.中共在民族危机关头始终以民族大义为重
论述题 | 较难(0.4)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日本思想界代表人物对华态度


——据尹晓亮《近代日本人的中国观与对华行动选择》


根据材料,概括近代日本思想界的中国观,并对此进行合理解读。
2021-04-12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21届高三下学期二轮复习联考(一)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歌,是表现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歌曲,是被政府和人民认为能代表该国家政府和人民意志的乐曲,是用来歌颂与鼓励一个民族的信心与凝聚力的。一般来说它们都会带有爱国主义色彩、呼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国家情怀。

1911年10月4日,大清颁布正式国歌《巩金瓯》。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同袍,清时幸遭。真熙暤,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颁布了《中华民国国歌》亚东开化中国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秀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1926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决定把《国民革命歌》(原为《国民革命军军歌》)定为国歌。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合,大联合。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齐奋斗。……
1943年,《三民主义歌》正式成为中华民国的国歌。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进大同。咨尔多士,为民前锋;夙夜匪懈,主义是从。矢勤矢勇,必信必忠;一心一德,贯彻始终。
1949年9月,1935年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代国歌,后定为正式国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请任选其中两首中国国歌进行历史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世界历史的大事,也是中学历史教科书不可回避的内容。1923年民国政府出版的《高级中学公共必修的文化史学纲要》首次出现了与马克思主义有关的内容——工业革命及其影响(劳工状况及社会主义)。1929年的《初级中学历史暂行课程标准》的表述上则略去了“社会土义”,简化为“工业革命与劳动问题”。1936年的《初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和《高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的表述一致,均为”工业革命及其影响”。1940年的《修订高级中学历史科学标准》和1948年的《修订高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的表述均为“工业革命及帝国主义之发展”。

结合材料及有关历史知识,对民国教科书(历史课程标准)关于工业革命及马克思主义描述的变化进行解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