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1 . 1935-1936年,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战略从“反蒋抗日”转变为“逼蒋抗日”,又通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实现了“联蒋抗日”。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A.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B.建立了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C.促进战略转移的顺利进行D.聚焦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下图是某一时期的东亚地图,图中黑、白、灰三种颜色分别代表一个政权,这幅图最早可能出现于
A.1895年B.1910年C.1932年D.1946年
2021-08-11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2016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国内战争狂热是其政府长期进行“忠君”思想灌输、实行对外扩张的必然结果。日本各大报社成立时,曾经对国内外大事有过比较客观、真实的报道。但是,在九一八事变后,它们失去了最基本的是非判断与职业操守,站在了极端民族主义的立场上,成为侵略战争的助推者。20世纪30年代初期,日本国内政治环境发生了很多变化,随着法西斯体制的建立,政府实行了严格的舆论控制。在极端民族主义、专制政治的压力下,新闻媒体自觉或不自觉地充当了政府扩张政策的传声筒,难以做出具有独立判断的报道。日本新闻媒体由于背离了基本的职业操守,成为侵略战争的帮凶,这个教训值得吸取和牢记。

——摘编自史桂芳《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国内的新闻报道与战争狂热》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兴起战争狂热动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兴起战争狂热动员的危害。
4 . 1932年11月,中国第一大刊《东方杂志》以“新年的梦想”为题向社会征文。这些征文中多次提及“民族”“阶级”“帝国主义”“日本”“计划”等关键词。这次征文活动
A.引发了社会阶级结构变化B.推动了各界政治立场趋同
C.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促进了社会主义思想传播
2021-04-26更新 | 705次组卷 | 6卷引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九一八事变后,国联主席赖尔乐呼吁中日采取措施防止局势恶化,日本遂抛出了中日关系“基本纲”,提出中日达成协议后,日本才会撤兵。其第五条要求中国“尊重条约上所规定日本在满洲之一切权益”。据此可知
A.国际联盟以维护世界和平为宗旨B.国际压力没有改变日本侵华目标
C.欧美列强要中国实行不抵抗政策D.国联决议促使中日之间达成协议
2021-03-15更新 | 195次组卷 | 4卷引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普查调研文综历史试题
6 . “九一八事变”后,沈阳“九君子”(爱国知识分子)完成了《TRUTH(真相)》证据汇编,历经辗转呈递给国联调查团。《TRUTH(真相)》因其高度的实证性、系统性和规范性而成为国联仲裁的依据,推动了国际社会对“九一八事变”和伪满洲国的首次定性。此事反映了(  )
A.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担当与风骨B.弱国无外交的惯性认识被彻底扭转
C.史料实证是研究抗战的主要方法D.国联调查决定了“九一八事变”性质
2020-10-15更新 | 136次组卷 | 29卷引用:2019年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7 . 从1935年8月开始,在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报告中,“工农苏维埃”的口号逐渐变成“人民苏维埃”,甚至提出组织全中国统一政府的设想。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因素是
A.中华民族的民族危机日益加深B.共产国际对反法西斯战争的领导
C.中共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影响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形成
2020-07-13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通辽蒙古族中学2020届高三模拟(二)文综历史试题
8 . 近期,交大某教授称在这段“充实而魔幻” 期间完成两篇关于鼠疫史的论文,对日军散布鼠疫杆菌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引发争议并重新引起人们对细菌战的关注。27万人,这是部分学者认为死于一场侵略军实施细菌战的中国民众数量,浙江是此次遭受细菌战毒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在侵略军的代号为“十八秋鲁西作战”中,中国军民42.75万人在战火和人为制造的疫情中丧生。这些严重违背国际公约的行径发生时间大致在
A.1894年——1895年B.1900年——1901年C.1931年——1937年D.1938年——1945年
2020-05-13更新 | 228次组卷 | 3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2020届高三模拟(三)文综历史试题
9 . 1937年8月,云南提出修建滇缅公路计划,得到中央大力支持。1938年8月底,公路提前通车,成为了战争时期中国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唯一的运输通道。滇缅公路的修建
A.减轻了英美在欧洲战场的压力
B.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C.为抗战战略相持发挥重要作用
D.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产物
10 . “拜谒中山(孙中山)陵”现象在国民党的政治生活中经常出现,如蒋介石在中原大战中获胜要谒陵,宁粤和议共赴国难要谒陵,召开五全大会以示团结要谒陵,西安事变归来要谒陵。国民党的做法意在
A.宣扬三民主义B.加强党内的团结
C.巩固统治地位D.纪念孙中山先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