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叶圣陶在《时势教育着我们》中指出:青少年“与二十多年前的比较”,具有了下图所列的现代思想意识。该意识可能产生于(     
○识见的范围变得非常宽广。
○自己意识到是个中国人,知道中国人与世界各地的人有关联。
○相信中国人有与世界各地的人并存于世界的权力,这个权力绝对不容侵犯。
A.20世纪10年代B.20世纪20年代
C.20世纪30年代D.20世纪40年代
2 . 如图是《新华日报》对国民党一次重要会议的报道。此次会议召开的时间应是(     
这次……代表大会是最近十年来国民党最有历史意义的一个会议,因为这次会议表现了国民党更向前的进步,对于……时期许多重要的国策,更确定基本的方针。
A.国民革命时期B.抗战相持阶段C.局部抗战时期D.全面抗战初期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荣德生刊登宣言:“东(三)省沦亡,于今两月,我国民政府迁延无措……且于国际联盟中显示让步……同人等以匹夫有责之义,谨先发起‘国难自救会’之组织”,相约“监督政府之外交进行,对于一切有碍国家利益之行动,共抗争之”。这可以作为直接史料来说明(     
A.西方列强对日绥靖政策B.民族资本家的救亡意识
C.声讨国民政府无能卖国D.提议建立权力制衡体制
2023-12-14更新 | 414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诊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如表为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南京国民政府作出的部分规定。这表明国民政府(     
发表时间出处内容
1937年7月12日《卢沟桥事件第二次会报》必要时令第三者出绥东侵内蒙,以扰敌之侧背
1937年7月底《第三者使用方面及经路之建议》建议红军部队“一切旗帜、符号、服装,均改换”,并“以察东龙关为根据地,经赤城向丰宁、承德方面活动”
1937年8月3日《卢沟桥事件第二十四次会报》即令陕北朱、毛所部开绥东出察北,向热河挺进
A.意识到抗日根据地的价值B.已经放弃反共的基本立场
C.调整对中国共产党的策略D.主动建立与共产党的合作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资产阶级史学阵营的分化十分剧烈。一部分依附于蒋介石政权的资产阶级史学家陷入反动的泥潭更深了;而一部分正直、严谨的学者坚持爱国主义的史学道路,抛弃了为历史而历史的目的论,转而推崇传统史学的致用学风。这种分化(     
A.加剧了各地军阀割据的局面B.反映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C.完善了中国史学研究的体系D.阻碍了中国史学研究的发展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叶秋海棠”

清末民初之际,学部所编《初等小学国文教科书》中对中国版图的想象有这样的描述:“我国地形,如秋海棠叶。出渤海,如叶之茎;西至葱岭,如叶之尖;各省及藩属,合为全叶。”中华民国成立后,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教科书《新地理》中,延续了“一叶秋海棠”这一意象。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民国政府推动下,除了教科书之外,“秋海棠”也开始广泛出现于报纸杂志等公共媒介中,并广为民众所接受。

“桑叶”与“蚕食”

“桑叶”是民国时期另一种对中国版图的想象。1922年商务印书馆发行的《新法地理教科书》中这样描述:“全部地形好像横铺着的一个大桑叶;再巧不过,中国本是蚕丝的发源的地方”。到30年代救亡话语体系将中国版图抽象为“桑叶”,将日本版图抽象为“蚕”。1938年,在题为《我们不怕鲸吞!我们只怕蚕食!》的抗战漫画中,所显示的桑叶被蚕食掉的中国版图的部分,与当时日军所占领的中国国土的形状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抗战期间的教材中,无论国民政府还是边区政府都存在着将中国版图比喻为“桑叶”的做法。

“雄鸡一唱天下白”

新中国成立后,一种新的中国版图想象应运而生,人们开始将中国版图比喻为“雄鸡”。据《人民日报》1952413日的报道:“西安的少先队员曾指着中国版图的模型对中国人民志愿军归国代表庞焕洲说,‘咱们祖国真像一只美丽的大雄鸡’”。而这一宣传极大推动了对这一认知的传播。此外,旧有海棠叶地图中难以突出台湾的地位,而雄鸡地图中,将台湾视为雄鸡迈出去的一只脚。这一解释被成功运用于政治解释之中,并成为大陆与台湾关系建构中的重要一环。

——摘编自徐鹏《秋海棠、桑叶、雄鸡与中国》

依据材料信息,提炼一个主题并加以阐释。(要求:主题准确完整,史实运用合理,语言逻辑清晰。)
2023-03-26更新 | 634次组卷 | 1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B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下表为1927~1938年中共党员主要成分占比的变化情况(表中数据表示百分比,“一”表示无数据)。这些变化说明(     
年份农民工人知识分子中小商人地主其他
192718.753.819.18.4
1933761311
19384814161012
A.中国革命的主要矛盾出现转移B.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得以推广
C.各阶层参加的联合政府已建立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了巩固
2023-03-26更新 | 800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B卷)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1919—1949年中国历史的阶段的四种划分

第一种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1919—1927年);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1927—1937年);抗日战争(1937—1945年);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1945—1949年)
第二种1919年5月至1927年7月;1927年8月至1931年9月;1931年9月至1945年8月;1945年9月至1949年9月
第三种1919年至1923年;1924年至1927年;1927年至1937年;1937年至1945年;1945年至1949年
第四种1919年至1923年;1924年至1927年;1927年至1931年;1931年至1937年;1937年至1945年;1945年至1949年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就上述阶段划分,提出你的认识,并结合相关史实进行阐释。(要求:“认识”可以是对材料的认识或是提出新的认识,“阐释”须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1932年底《东方杂志》发起“于1933年新年大家做一回好梦”的征文,下图为丰子恺提交的作品。据此可知当时(     
A.不同阶层贫富悬殊B.社会物资供应紧张
C.民族危机空前严重D.国人亟盼社会革新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民国知识分子的“未来中国梦”

材料一   先生:

在这昏黑的年头儿,莫说东北三千万人民在帝国主义的枪刺下活受罪,便是我们的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也都沉沦在苦海之中。……但是我们真的就没有出路了吗?我们绝不作如是想。固然,我们对现局不愉快,我们却还有将来。……因此我们特发起,在一九三三年的新年,让我们大家来做一回好梦。对于理想的中国,理想的个人生活,各人应该有各人不同的梦。……

(问题一)先生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怎样?(请描写一个轮廓或叙述未来中国的一方面)

(问题二)先生个人的生活中有什么梦想?(这梦想当然不一定是能实现的)

——东方杂志社启

材料二   《东方杂志》共收到142份稿件,百分之七十五的作者为文化精英。下表摘录了部分作者关于“未来中国”的梦想。

人物梦想
李宗武(北京大学 教授)我希望中国的军人不要只能内战,不能抗外。 ……我希望商人们放出点天良, 多推销些国货,且不要硬指外国货为国货。
徐伯璞(山东正谊 中学教员)中国内部既团结一致,再联合世界被压迫的民族,及各国被压迫的阶级, …… 宣传中国的王道,发扬中国的文化。
金仲华(杂志编辑)农村与都市的建设将并驰前进,或许前者的发展要超过后者,但决不是在后 者摧残之下的。 ……铁道将成为中国的动脉管,河流为静脉管,而密网的汽 车道则为遍布全身的微血管。
宋云彬(作家)未来的中国,将有一场大火,毁灭旧社会的一切,重新建设起一个没有人对人的仇恨、阶级对阶级的剥削的社会。

——据裴植《民国知识分子的家国梦——以<东方杂志>1933年“新年的梦想”专辑为中心的考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民国知识分子的“未来中国梦”进行评析。要: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