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的见证:百廿一中

从1903年到2023年,临沂一中纵跨两个世纪,见证了中国近现代的历史……

【启程】

·1903年,沂州府于考棚成立沂州中学堂,临沂一中的历史由此开始。临沂一中的前辈们,与当时全国仅有的769所近代新式学堂一道,开启了中国教育的新纪元。

【发展】

·1928年,徐眉生担任校长后开始在校内发展共产党员,并于1931年成立了省立五中党支部——这成为了临沂一中“坚定跟党走”的光明起点。

·1934年,省立五中改名山东省立临沂中学。虽然由于后来抗战爆发,临沂中学师生被迫停止招生,但在党的领导下,艰难困苦中的师生从未停下教育救国的脚步。

·1937年,中共党员、国文教师段雪生和进步教师刘惜愚带领一部分师生历尽艰难去了延安,跟着党把近代教育的星火洒在了新中国的摇篮里。

·1947年,原省立临沂中学校长刘承攽和一部分撤往大后方的教职工才又返回临沂,在原五中校址上恢复了临沂中学,为沂蒙中等教育的重生做了大量工作。

·1950年,临沂专署决定在临沂城恢复中学教育。

·1985年,临沂一中在山东乃至全国率先提出了“素质教育”的理念,并大力推行实施,在全国引起了巨大反响。

【展望】

·2023年,临沂一中发展站在了继往开来的新起点上,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初心使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时代优秀学子。

——据《一首优美的沂蒙教育复兴“诗”》等


结合材料,以“一中·见证”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4-01-20更新 | 62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收心模拟测试历史试题
2 . 不同时期有不同时期的精神和口号,以下不同时代的精神或口号,按其出现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②开天辟地、敢为人先
③同仇敌忾,共赴国难   ④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A.①②③④B.③②①④C.②④①③D.①④②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1935年12月25日,中国共产党发表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关于改变对富农政策的命令》指出:“富农之土地,除以封建性之高度佃租出租于佃农者,应以地主论而全部没收之外,其余富农自耕及雇人经营之土地,不论其土地之好坏,均一概不在没收之列。”中国共产党对于富农政策的调整主要是由于(     
A.民族危机的加深B.革命力量的壮大
C.社会性质的变化D.统一战线的建立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1932年3月,日本扶植清朝废帝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1939年9月,日本扶植的蒙疆联合自治政府在张家口成立;1940年3月,在日本扶植下,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这表明日本侵略者推行 (     
A.“以战养战”的政策B.“以华制华”的方针
C.“治安强化运动”D.“囚笼政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同学在学习抗日战争这部分内容时,汇总下列史事,制作了一份知识清单。

知识清单


①淞沪会战,粉碎日军“三个月亡华”狂妄企图;
②忻口会战,抗战初期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战丰最激烈的一次战役
③徐州会战,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地区围歼日军一万余人,取得台儿庄大捷;
④武汉会战,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
⑤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国军队拼死抵抗,最终取得会战的胜利;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中华民族由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确立了历史转折点,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有同侵略者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1)指出将材料一中史事归为一类所依据的角度,并采取一个与之相应的新角度,为“清单”补充一条史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如何理解“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由危机走向复兴历史转折点"?
2022-11-27更新 | 170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报刊词汇使用频率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社会的发展状况。如表为《中报》使用“民族”一词频率的变化,导致该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民族”检索条目数
1911年243
1925年502
1936年1507
1939年2369
A.武昌起义取得成功B.以国共合作为特征的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D.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
7 . 1935年,蒋介石作对外关系演讲时说:“要以不侵犯主权为限度,谋各友邦之政治协调;以平等互惠为原则,谋各友邦之经济合作。否则即听命党国,下最后之决心。”这反映了蒋介石
A.对日本仍抱有妥协幻想B.已放弃不抵抗政策
C.决定停止内战准备抗日D.坚持攘外必先安内
10 . 1935年12月9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爆发后,学生运动迅速扩展到全国30多座大城市。各地工人纷纷集公罢厂予以支持. 宋庆龄、邹韬奋鲁迅、陶行知等各界爱国进步人十也纷纷支持。这说明
A.中共开始领导全面抗战B.全国抗战局面已经形成
C.抗日教亡成为大势所趋D.全国抗日救国怒潮兴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