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1 道试题
1 . 1931——1932年,《纽约时报》发表了上百篇关于中日关系的文章,认为日本对东北铁路等相关地区的占领,仅是受巨大经济利益的驱使。在报道中很少引用中国政府主要领导人的谈话,而是大量采用日本政府官员的谈话与声明等。这些文章的发表
A.利于美国人民认清日本侵略意图
B.有助于中日两国改善双边关系
C.推动了中国军民救亡运动的高涨
D.易于助长日本对华的侵略气焰
2021-06-08更新 | 88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2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在某一地区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日寇轰炸重庆打击我国抗战意志的阴谋,使全国抗战意志得到前所未有的坚定。这里的“胜利”是指
A.平型关大捷B.台儿庄战役C.武汉保卫战D.百团大战
2021-04-20更新 | 381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3 . 江苏省会南京乃九朝古都历史名城,近代以来有关南京的说法有误的是
A.《南京条约》开放的商埠B.中英《南京条约》在此签订
C.抗战期间留下了民族之殇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于此
2021-02-12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12月9日,北平各大中学校的爱国学生6000余人涌上街头,奔向新华门,向国民政府当局请愿,提出“停止内战,立刻准备对外的自卫战”等6项要求。这场运动大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配合了红军北上抗日,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潮的来到。其发生的背景是
A.九·一八事变B.华北事变
C.一·二八事变D.七七事变
5 . 1931 年 9 月 20 日,《申报》报道“天外传来一声霹雳,日本对我东北已不宣而战。昨晨 四时许,我沈阳城已被完全占领,并及长春,安东,营口各地。”该事件是
A.华北事变B.西安事变C.九一八事变D.一·二八事变
2021-01-27更新 | 15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育英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如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标志着
A.中国的东三省领土全部沦陷B.中华民族十四年抗战的开始
C.日本开始了全面侵华的战争D.中国正面战场取得重大胜利
2021-01-27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抽测历史试题
7 . 1932年11月,《东方杂志》编辑部发起了一次“征求新年梦想”的征稿活动。下表是对100余位来稿者“国家梦”高频词的统计。该表反映
关键词提到该词的作者人数该词在全部稿件中一共出现的次数
阶级2756
教育2750
帝国主义2341
民族2170
日本1838
社会主义1320
文化2234
A.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B.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C.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D.社会主张全盘西化
2020-11-04更新 | 221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8 . 强盛·抗争·复兴

材料一



(1)请从上表任选两则史事,说明它们与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关系。

材料二



清朝形势图(1820年)
(2)结合上图和所学,举例说明清政府经略边疆的举措,简述这些举措的历史意义。

材料三   亲爱的同胞们!……现在为求得与国民党的精诚团结,巩固全国的和平统一,实行抗日的民族革命战争,我们准备把这些诺言中在形式上尚未实行的部分,如苏区取消,红军改编等,立即实行,以便用统一团结的全国力量,抵抗外敌的侵略。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年7月15日)

材料四   我们既是一个弱国,如果临到最后关头,便只有拼全民族的生命,以求国家生存。那时节再不容许我们中途妥协,须知中途妥协的条件,便是整个投降,整个灭亡的条件。……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蒋介石《对于卢沟桥事件之严正表示》(1937年7月17日)


(3)结合材料三和四和所学,分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背景。

材料五



(4)依据以上图表概括我国经济发展的状况,结合所学说明这种状况出现的原因。
2020-08-18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以下是某部中国近代史著作的目录(节选)省略号处的内容可能是
第十七章安内与攘外(1928—1936)
第一节北伐后的对外举措
第二节日本侵占东北
第三节国共全力搏斗
第四节日本进图华北
第五节联合抗日运动
(1)抗日与反国民党
(2)……
(3)蒋的统一成就
(4)国防建设的推进
(5)西安事变
(6)国共二度合作

A.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遵义会议
C.《重庆会谈纪要》的签订D.战略决战
10 . 1933年,大学入学考试国文试卷中出现以下作文题目。由此可知
大学题目
国立中山大学蒋介石对日不抵抗,宋子文在欧美大借款,试述其事实而评论之
国立浙江大学救济农村之我见大学生的责任科学的价值
燕京大学孔曰成仁孟曰取义试阐其旨以抒所感关于抗日运动之意见(或草拟整个抗日计划或批评国内的抗日运动)
齐鲁大学语谓“多难兴邦”,试申其说
厦门大学和平与战争

A.知识分子认同国民政府对外政策B.儒家学说已经在大学被彻底舍弃
C.文学革命未广泛实行于教育领域D.大学注重考生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