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变局·转型

材料一   徐继畲的《瀛寰志略》刊行于1848年,系统介绍了当时世界上近80个国家和地区的基本情况。他介绍欧洲人“长于制器,金木之工,精巧不可思议……造舟尤极奥妙,篷索器具,无一不精”。叙述南洋、印度等地时,平球地他详细叙述了这些地方沦为西方列强殖民地的过程,意在起到自警警人的作用。1866年,总理衙门主持重刻《瀛寰志略》作为京师同文馆的教科书。徐继畬出任“总管同文馆事务大臣”,增开西方近代自然科学、 国际公法、经济学、历史学等课程。此后三十余年间,此书不断被翻刻,成为进步知识分子寻求“自强之路”的必选书目。



                  《瀛寰志略》插图

材料二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1898年,光绪皇帝“明定国是”诏书宣布:   “京师大学堂为各行省之倡,尤应首先举办。”梁启超随后起草《京师大学堂章程》,强调大学堂必须“中西并重,观其会通,无得偏废”。到1899年,至少新开办学堂104所,分布于17省。1901年,清政府下令“所有书院,于省城改设大学堂,各府及直隶州均改设中学堂,各州县改设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至1905年, 学生人数从 1902年的6912人猛增到258876人。是年,清政府正式废除科举制。

材料三   中国话剧的早期发展状况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热浪、外国戏剧作品的译介极大地鼓舞了有志之士积极从事创作,话剧文学空前繁荣。胡适的话剧《终身大事》中,女主人公“孩儿终身大事,孩儿应该自己决断”的呼声响彻云霄。三十年代,曹禺的话剧《雷雨》更是取得轰动性的效果。此剧描写了封建没落家庭及其众生相,与都市中“各阶层小市民发生关联,从老妪到少女,都在替这群不幸的孩子们流泪”。
三四十年代,抗日题材的话剧逐渐增多,有章泯的《东北之家》、田汉的《扫射》、许幸之的《最后一课》等。其中《放下你的鞭子》一剧,描写东北沦陷后一位老汉带着女儿流亡卖唱为生。父女俩涕泪交流地诉说了日军入侵、家乡沦亡、自己流离失所无以为生的悲惨遭遇。观众看完后群情激奋,爆发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吼声。此剧还曾赴美演出,受到了罗斯福总统的赞誉。

(1)阅读材料一,概述徐继畬在向西方学习方面作出的贡献。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简述清末教育的发展变化。
(3)阅读材料三,给两段材料分别拟定主题,任选其中一个说明其产生的背景及历史意义。
2024-01-22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下图为1934年刊登于《大上海图画杂志》的一幅漫画,名称为《国庆日的版图》。图中文字分别为“国庆”、“国耻”左下角文字为“亚光挥泪作”。下列对该漫画创作背景表述正确的是
A.国民党被迫宣布实行宪政B.中国全民族抗战正式开始
C.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D.日本加紧对华北地区侵略
2022-03-29更新 | 316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