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1935年3月中下旬,上海商界率先以“中日交涉迄今尚未解决”而“群谋抵制日货”,上海商人的行动很快得到全国各地商人的遥相呼应,由此形成了一场全国性抵制日货的运动。这场运动
A.开创了全国性抵制洋货的先河B.维护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C.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D.遭到了南京国民政府镇压
2 . 电影《风云儿女》(1935年)描写了“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中国东北三省,一些知识分子从苦闷、彷徨中勇敢走向抗日前线。其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唱出了时代的声音,流传于全国,被称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这反映了
A.中国电影以宣扬抗战为己任B.影片再现了全面抗战的场景
C.抗日民主救亡运动开始兴起D.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3 . 1935年,国民政府组建新运妇女团体,培训妇女实用技能。如南昌妇女促进会军事看护训练班开设但包括微生物学、抗毒无毒、急救处置、病房每日工作、绷带术及骨折脱臼等12项课程,参加受训练者均为女公务员。此举意在
A.促进女权意识觉醒B.提高应对战争能力
C.弘扬传统道德文化D.扩大国民党的影响
4 . 1937年9月6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改为陕甘宁边区政府,宣布接受南京国民政府的领导。这种变化主要反映了
A.国民政府完成了全国统一B.国共两党实现了再次合作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D.民族矛盾大于国内矛盾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东北沦亡,时途五教,国权凌明……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水于教中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业听国人之处置。”据此判断,此宣言发出时中国的国内局势是
A.抗日战争已全面爆发B.日本迅速灭亡中国计划破
C.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020-11-01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2020届高三10月阶段测试历史试题2
6 . 1933年10月10日,第五届全国运动会在南京开幕。开幕式上,流亡关内的东北沦陷区运动员组成东北代表队身穿孝服进入会场,顿时全场沸腾,“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收复东北、还我河山”的口号响彻全场。这表明在当时
A.集体活动激励民族情感B.国民政府确定武装抗日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D.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7 . 七七事变后,各高校陆续内迁。在抗战进入最艰难时候,一些大学生为了生存去中学任职,一些教授摆摊变卖财产以维持生计……这些情况反映到国民政府后,教育部从仅有的财政里拿出了一部分钱补助困境中的教师和学生。但是处在困境中教师却拒绝救济。这反映了
A.政府对教育的重视B.广大师生的民族精神
C.教育发展处于困境D.抗战进入了关键时期
2020-10-09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辽宁省实验中学东戴河校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1934年初,日伪当局重新公布经过修正的《暂时保甲法》,接着又改变原东北行政区划,将东北划分为10个省,设5个军管区。此外,在内蒙划4个省并在各省分别设立警备司令部,还在各地扩充伪警察机构。日伪的这些举措旨在
A.缓和侵华战争的紧张局势B.强化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C.改变对华侵略的战略方针D.破坏国共合作统一战线
2020-10-01更新 | 136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铁岭市开原市第二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1932年《浙江教育行政周刊》刊登《小学中高年级东北事件教学大纲》,提出了各学科在处理同一国耻事件时,结合学科特点各有侧重(部分如下表)。这反映出当时
A.学校教育对民族精神和责任的重视
B.国耻教育始终是近代学校教育的主题
C.国民政府为全面抗战进行舆论准备
D.教育界要求建立统一战线的愿望强烈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在开疆拓土的过程中,灭义渠后在西北地区设陇西等三郡;开岭南,在南越之地设置南海等郡。汉王朝亦然,在匈奴故地陆续设立敦煌郡等,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西域都护是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立的最高军政长官,其职责主要是维护当地秩序,保障丝绸之路西域南北道的安全和畅通。秦从匈奴手中夺得河套地区后,就以“益田一顷,益宅九亩”的“拜爵”方法,将数以万计的中原汉族军民,“戍以充之和迁去开垦土地”。有汉一代,更是大规模实行屯田戍守、徙民实边的政策。自汉代起,“汉人”作为华夏民族的称谓巳为境内外普遍接受。华夏民族与周边民族的融合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内地居民迁入边地,对这些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

——摘编 自徐杰舜《秦汉民族政策特点初论》

材料二:1939年12月,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专门论述了“中华民族”,说明“中国是一个由多数民族结合而成”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中国各民族的共同称谓。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为动员少数民族参加革命,一直以各民族“自决”相号召,毛泽东认为这一口号已失去了意义,要“团结中华各民族(汉、满、蒙、回、藏、苗、瑶等)为统一的力量共同抗日图存”,为争取中华民族自决权而斗争。在统一的国家之下,少数民族“有自己管理自己事务之权”。随着日本侵华的加剧,中华民族作为中国抗击日本侵略的整体力量用语逐渐成为中国共产党社会动员的最强音。

——摘编自黄兴涛《重塑中华:近代中国的中华民族观念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政权处理民族关系的举措并说明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中华民族观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