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如表是《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1932~1941年秋三军阵亡将士统计表》中关于第1军的部分内容(选自张正隆著作《雪冷血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磐石游击队时期

以上总计七名,不知姓名者共二十余名

东北人民革命军时期

以上总计二十二名,不知姓名者共约百九十余名,共合二百一十二(名)

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时期

以上共计二十九名,不知姓名者共约二百五十余名,合共二百八十余名

A.体现了东北地区是抗战的主战场B.印证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抗战已开始
C.粉碎了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D.表明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正式形成
3 . 九一八事变后,南京国民政府通令各大学开设中国通史为必修课。1938年,钱穆将其讲义编为《国史大纲》一书。他强调:“一国历史与文化实是民族赖以存在之基础,国史应成为一种国家和国民的教育,具备一定国史知识才是合格的国民"。据此可知,《国史大纲》的撰写旨在(     
A.激发国人抗争精神B.冲击旧史学观念
C.传承优秀文化传统D.弥补通史的不足
2023-04-03更新 | 284次组卷 | 7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学段(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北平大中学生数千人冒着凛冽的寒风举行了示威游行。他们高喊“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反对华北自治”“全国武装起来,保卫华北”等口号。这一运动配合了红军北上抗日,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该运动发生的直接背景是(     
A.西安事变B.华北事变C.七七事变D.皖南事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上海《申报》在同一天对此前某一事件进行了跟踪报道。如表是相关报道的文章标题、日期和所在版面情况。由此判断,这一事件标志着(        
文章标题发表日期所在版面
师生仓皇到(北)平9月28日6版
张(学良)来京否未定9月28日6版
沈阳惨变目击谈9月28日8版
提倡国货会今日大会9月28日10版
A.中华民族局部抗战的开始B.国共十年内战局面基本结束
C.日军大举进攻上海的开始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6 . 1937年12月14日,拉贝在日记中写道:“开车经过市区,我们才晓得破坏的巨大程度。车子每经过一二百米就会压过尸首,那些都是平民的尸首。我检查过,子弹是从背后射进去的,很可能是老百姓在逃跑时从后面被打死的。”这段文字可作为下列哪一事件的有力证据(     
A.九一八事变B.华北事变C.卢沟桥事变D.南京大屠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二战中期,日本要求“伪满洲国”将产出原煤的30%(2.28亿吨)、生铁40%(1200万吨)运往日本;此外,还在蒙古和华北大力发展其国内短缺的畜牧业和棉花种植业。日军的这些做法旨在(       
A.加速日占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以战养战”,满足国内的社会需求
C.实现东亚区域内各民族的共同繁荣D.打破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的垄断
8 . 1938年日本侵占青岛后,开办“青年训练所”培养为日本效忠的伪职人员;设立“东文书院”教授中日语言,“以融洽两国青年之感情为宗旨”。这些行径意在(     
A.促进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B.解决日本子女的教育问题
C.推行奴化教育毒害青少年D.破坏近代中国的教育体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卢沟桥事变后,日本提出“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彻底打破这一企图的是(       
A.淞沪会战B.平型关大捷C.武汉会战D.台儿庄战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37年, 洛川会议通过了毛泽东制定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将人民战争路线具体化,指出只有完全地、坚决地实行这个纲领,才能达到保卫祖国战胜日寇之目的。由此可见(     )
A.国共合作推动全民族抗战B.群众是敌后抗战的中坚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形成D.中共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