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晋末年,陈郡谢氏家族南渡。谢鲲墓志于1964年出土于南京,其文如下:

“晋故豫章内史,陈【国】阳夏,谢鲲幼舆,以泰宁元年十一月廿【八】亡,假葬(暂时浅埋)建康县石子罡,在阳大家墓东北【四】丈。妻中山刘氏,息尚仁祖,女真石。弟褒幼儒,弟广幼临,旧墓在荥阳(谢氏家族墓原在河南荥阳)。”

材料二   稽之往史,我民族若不能立足于中原、偏安江表,称曰南渡。南渡之人,未有能北返者。晋人南渡,其例一也;宋人南渡,其例二也;明人南渡,其例三也。风景不殊,晋人之深悲;还我河山,宋人之虚愿。吾人为第四次之南渡,乃能于不十年间,收恢复之全功,庾信不哀江南,杜甫喜收蓟北,此其可纪念者四也。

——1946年冯友兰·西南联大纪念碑碑文(节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谢氏家族“南渡”的历史背景,并指出谢鲲墓志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四次之南渡”的主要表现及其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之前,关于中华血缘之祖的说法有多种。汉代以来,黄帝地位在民间信仰体系中逐渐超越其他先祖形象。司马迁在撰写《史记·黄帝本纪》时,走访了黄帝足迹所历之地,考察了黄帝的事迹与影响,最终把黄帝作为第一位的古圣帝写入《史记》。汉武帝曾把黄帝作为陪祭“太一”之神而祭祀。其后,汉宣帝、王莽也郊祀过黄帝。东汉时期,光武帝把黄帝作为“中央之帝”定期予以隆重祭祀,祭祀的规格都有严格规定。在统治者看来,“黄帝”不但是中华始祖,还是无所不能、神通广大的神祇,而且,黄帝不再是陪祭之神,而是作为真正的“中央之帝”予以隆重祭祀,其突出标志显示在祭品等级上:“天、地、高帝、黄帝各用犊一头,青帝、赤帝共用犊一头,白帝、黑帝共用犊一头,凡用犊六头。”

——摘编自刘德杰《汉代对黄帝始祖的认知与接受》

材料二   1937年3月杭州谈判期间,中国共产党代表周恩来和蒋介石达成一致意见,拟于本年清明节由国共两党同赴陕西祭拜黄帝陵。国共两党的祭文都赞扬了黄帝的丰功伟绩,但国民党的祭文通篇限于追述轩辕功业,乞求黄帝保佑。共产党的祭文分三个层次,从“赫赫始祖”到“雄立东方”是第一个层次,歌颂中华民族伟大始祖轩辕;从“世变沧桑”到“我为奴辱”是第二个层次,讲述国运变化;最后表达共产党人坚决抗日的决心,呼吁各党各界团结一致。中共祭文本准备由上海《大公报》发表,但由于该报地处国统区,因此始终未能发表出来。世人最终还是通过延安《新中华报》相关消息看到这篇祭文。

——摘编自朱召鸿《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祭祀黄帝陵的文化认同与政治分歧》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黄帝认同现象形成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37年国共两党祭黄帝陵的原因及主要分歧。
2024-04-26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高三下学期4月综合测试历史试题
3 . 茶馆作为公共空间,国家政权在此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茶馆作为成都最常使用的公共空间,经常代表这个城市的形象。晚清以来,政府以维持公共秩序为借口,颁发各种禁令和规章,加强对茶馆的控制,限制对茶馆这种公共空间的使用,或把这些空间置于国家的监视下。出现以下情境:

情境一;1903年,制定《茶馆规则》,要求所有茶馆必须向警察登记,不得涉赌、斗雀,不允许秘密会社摆码头;说书人应向警察禀告,不得“演说淫邪妄诞之事”:茶馆桌椅不得摆放太密,不得放在檐外,以侵占官街。1911年5月底,茶馆不再只是人们闲聊的地方,而且充满着政治辩论和政治活动,“来碗茶”的吆喝,既是激动人心演讲的开始,吸引了三教九流,一小撮变成了一大群,一些人甚至站着听人们辩论,人们关心铁略国有化和对外贷款的问题。这场散了,他们又到另一个茶馆听辩论。

情境二1922年某天,两个老人在茶馆闲聊,一个说:`近来世界新、潮流新、学说新、名词新,我们不会跟倒新。又有笑无旧可守,只好听他罢!”另一个回答:“我看近来说得天花乱坠,足以迷人眼睛,眩人目,惑一些血气未定的青年。稍明事体的,都知道壳子话,骗人术,你这么大的岁数,还不了然吗?辛亥年耳内的幸福,到而今你享足没有?又有种种自由,你乡下大屋不住,搬到省末,就不敢回去,究竟自由不?热闹话我听伤了,如今再说得莲花现,我都不听”。

情境三国民党四川党部制定了《茶馆宣传实施计划》,把茶馆作为重要宣传阵地。令各茶馆悬挂孙中山和其他国民党领袖画像,设置讲台,配备黑板、国民党党旗、国旗等。针对在茶馆黑板上所写的内容.,设立了“省动员委员会”,每周发布“时事简述”。1941年6月20日的,实简述有三条新闻:第十条只有两行,关于欧洲战事;第二条稍长,关于在两湖战场中国的胜利,报告多少日军死伤;最后一条关于外交,中国与英国签订了500万英镑贷款协议,以及美国拒绝与日本签署互不侵犯条约。

情景四.抗战结束后不久,成都地方政府发表五条命令‘一、严禁军人及非法团体在旅店茶社聚众开会。二、严禁不孝之徒在旅店茶社聚众赌博。三、严禁非法分子聚众讲理吃茶,扰吼公共秩序。四、凡有损毁旅店茶社深物者,应照价赔偿。五、凡违犯上列各项者,决予以从俨究办。’茶馆成为普通人发泄对现实不满的地方,当人们变得愤怒,声音越来越高时,茶馆老板会赶紧过来,“小心!墙壁有耳”。休谈国事的告白贴在每个茶馆处。

—摘编自王笛《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20世纪初以来近代成都茶馆与政治之间的关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楚)
2024-04-15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月考(八)历史试卷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按语: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通常要从史料来源、数量、类型、多个史料能否互证等角度思考史料的可信度。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快速增长并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日本狂热右翼分子——甲级战犯松井石根的秘书田中正明以未公开且被其修改九百多处的《松井日记》为主要依据,于1985年发表了《“南京大屠杀”之虚构》一书,妄称:“南京大屠杀完全是政治上制造出来的虚构。”他得出这一“结论”的一个重要逻辑是认为日军军规严格,“军纪严明”,因此“不会发生大屠杀”。

——摘编自李松林《日本学者田中正明篡改松井石根的〈战中日记〉》等

材料二   近年,南京大屠杀中的幸存者纷纷出来控诉日军的暴行。与此同时,大量的历史档案被发掘出来,包括:大屠杀期间负责指挥处理中国人尸体的日军中佐大田寿男在战后的口供称,“毁尸灭迹的部分就达15万具”;1990年在德国档案馆发现的原德国驻华使馆文书,描述了当时留在南京的多国人士目睹日军暴行,记载长达一百九十余页;1991年,在美国发现的牧师偷偷摄制的日军暴行动态纪录片等。这些独立来源的历史档案都表明“南京大屠杀”这一悲剧的历史真实性。

——摘编自高兴祖《“南京大屠杀”事件研究现状和今后的课题》

(1)材料一中田中正明的观点受到广泛质疑,请尝试从史料实证的角度批驳其观点。
(2)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中“历史档案”的可信度,并从史料实证的角度加以说明。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开滦煤矿是中国近代煤矿业中的巨擘,前身为1878年清政府洋务运动中创办的官督商办企业“开平矿务局”,为当时所办新式煤矿中成功之代表,但不幸于1900年庚子国变时落入英商之手成为英资煤矿。滦州煤矿为1907年招集民族资本创办,原为试图收回开平而设,但终于在与开平的竞争中失利,为开平所并。1912年二矿实行名义上的联合,称“开滦矿务总局”,实际为英商掌控;1934年进一步合并,正式成为合资煤矿。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又被日本夺去。1945年日本投降后,由南京国民政府接收,交还英商经营。

——摘编自云妍《近代开滦煤矿产出的“Solow余值”分析》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评析开滦煤矿的产量趋势。(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87年7月7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建成开馆。该馆坐落于北京卢沟桥的宛平城内。馆正前方的抗战广场中央矗立着象征中华民族觉醒的“卢沟醒狮”,广场中轴线两侧各分布着7块草坪,寓意七七事变的爆发地和中华民族的十四年抗日战争。

——摘编自李泽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铭记日军侵华历史》

材料二   卅万亡灵,饮恨江城。……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永失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

——摘编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铭文

材料三   为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中国邮政总局发行纪念邮票(小型张,右图所示)。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十四年抗日战争”的历史依据。材料二中的“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指的是什么?分别举出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一个战役,以彰显中国人民在抗战巾“捐躯洒血,浩气干云”的气概。
(2)材料三中的纪念邮票表现了怎样的时代内涵?抗日战争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3)综观中国的抗战纪念活动,形式越来越丰富,规格越来越提升、内涵越来越深刻。这样做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2024-02-01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第十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九一八事变后,中共中央随即通电全国,深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野心,严厉谴责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东北地区的爱国军民自发组织抗日义勇军,一度形成抗日斗争的高潮。义勇军斗争受挫后,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成为东北抗战的主要力量,活动范围遍及70余个县。

——摘编自张从田《确立“十四年抗战”的重大意义》

材料二   1942年春,罗斯福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败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军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并且可以一直冲向中东……日本可以和德国联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的夹攻,在近东会师,把俄国完全隔离起来,割吞埃及,斩断通过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东北地区局部抗战的主要特点。指出东北抗日联军的领导者。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战场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的重要作用。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
2024-01-27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德成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日本甲级战犯松井石根的秘书田中正明在20世纪80年代撰文指出:“南京大屠杀完全是政治上制造出来的虚构。”南京大屠杀是虚构的还是日本法西斯确实犯下的滔天罪行?要研究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如何使用下面几则史料,它又会告诉我们什么?

材料一   田中正明以未公开的《松井日记》和200人以上的“证词”为依据,发表了《“南京大屠杀”之虚构》一文。随着日本否认侵略,美化战争,南京大屠杀中的幸存者纷纷出来控诉日军的暴行。与此同时,大量的历史档案被发掘出来,其中包括原日军中佐太田寿男所说:“日军在南京大屠杀中,毁尸灭迹的部分就达15万具。”日本也发现了参与血洗南京的第十六师团中将师团长的阵中日记,其中叙述了日军在南京的暴行。

材料二   自此以后直到现在,在差不多十年时间中,证明南京大屠杀的资料又不断被发现,其中主要的有:1990年在德国档案馆波茨坦分馆发现的原德国驻华使馆文书,其中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内容,包括当时留在南京的德国外交官、西门子洋行经理、英国记者、美国牧师目睹的日军暴行,共一百九十余页。1991年,在美国发现了当时留在南京的马吉牧师避开日军耳目摄制的日军暴行纪录片。这部纪录片长达半个多小时,为迄今保存的南京大屠杀唯一的原始动态画面。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高兴祖《“南京大屠杀”事件研究现状和今后的课题》

(1)材料一出现的两类史料中哪一种更具有说服力?说明你的理由。
(2)材料二中的史料有哪些类型?依据这些史料能得出什么结论?
9 . 文官考试制度作为文官制度的首要环节,对于文官队伍选拔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也是民国文官制度的初创者。他关于文官考试制度的设计主要有以下三点:一、科举制“公开竞争、平等择优”的考试原则蕴含着民主精神,不能将其一概抹杀,需要加以批判继承,因此大小官员都需通过考试来取得资格。二、有些人口才出众却没什么实学,容易通过演讲煽动民众而在选举中获胜;有的人善于思考却拙于表达,只有通过考试,才能大放异彩。因此还要用西方的选举制度作为补充。三、他提出“五权宪法”的构想,“希望在中国实施的共和政治,是除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外还有考选权和纠察权五权分立的共和政治”。其中考试权居于一个重要而特殊的位置。说其重要,是因为它与其他各权不分高低,平起平坐;说其特殊,是因为它从其他各权中分离出来,真正取得了独立的地位。

——摘编自陶继波、马卉《民国时期文官制度发展概述——兼论其对知识分子的影响》

材料二   192981日公布的《考试法》中取消女子不得参加考试的规定,将北京民国政府时期应考资格中的“民国男子”改为“中华民国国民”。这一规定,一直延续执行至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19381028日,国民政府公布《非常时期特种考试暂行条例》,这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改革文官考试的“基本立法原则”。长期担任南京国民政府考试院秘书长的陈大齐曾对国民政府的人才标准和考试科目设置作了详细说明:抗战后,情势变迁,每次举行考试,都有迅速结束的必要,遂简化二试为一试,共同科目与特殊科目合并在一次考试内考毕,不分先后。共同科目与特殊科目的并重,论者谓为兼采英、美两国考试制度之长,亦足为考试制度上的一个优点。据亲历文官考试的汪掁国回忆:“文官考试从其考试科目之内容来看,封建科举的气息少,很大程度上有似欧美、日本的文官考试,所考的多系专业知识、专门技能,与科举时代所取类皆文艺辞章之末,有所不同。这种文官考试,更多的是注重实务、注重才能。”

——摘编自房列曙《抗战时期中国文官考试制度的改革、创新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关于民国文官考试制度设想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简析抗战时期文官考试制度的进步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