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1935年12月,中华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名为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毛泽东指出“人民共和国是代表反帝国主义封建势力的各阶层人民利益的。”这一转变
A.适应了民族抗争新形势的需要B.结束了国共两党的政治对抗
C.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D.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2 . 下侧宣传画创作的时代背景是
A.国民革命B.土地革命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
3 . 有学者在1934年撰文指出,中国东南沿海诸港口“几尽租给外人”,而西南、西北大后方又“国防空虚”,因此中国“应即利用铁道为补救缺乏军港之利器”,“就东南沿海,与西北边疆,多筑军事铁道,以资应付”,以免“万一不测,噬脐莫及”。这反映出当时
A.积极备战成为国民普遍共识
B.加紧铁路备战成为当务之急
C.国民政府铁路备战取得成效
D.加紧铁路备战受到政府关注
4 . 如图是我国当代画家张仃20世纪30年代发表于《扶轮日报》的一幅漫画,该漫画
A.彰显了日本对东亚的贡献B.批判了封建伦理的禁锢
C.揭露了侵华日军的罪行D.讽刺了民众的愚昧无知
2020-07-02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太湖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38年3月,日本控制的伪政权在北平、河北、山东、山西及河南等地发行“联银券”(纸币),强制要求中国人民将手中的法币兑换成“联银券”,而后将收回的法币运往金融中心上海及国统区等地。日本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A.掠夺中国物资财富及外汇B.对抗日根据地进行经济封锁
C.在华北制造恶性通货膨胀D.为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作准备
6 . 下图为1936年温涛所做反映当时社会变迁的木刻连环版画《她的觉醒》中的一幅,画中主人公高举“为生存而战——各界救国联合会”的条幅进行游行示威。对他们所代表的时代呼声的准确解释是
A.“联俄、联共、扶助农工”B.“打倒列强,除军阀”
C.“打倒日本帝国主义”D.“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7 . 中国学者编写出版了“社会变迁与百年转折丛书”:《1840年被轰出中世纪》《1860年巨痛与自强》《1895年大梦初醒》《1901年慈禧太后的革新令》《1937年大灾难与大牵手》等。以上书名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变迁的共同点是
A.与战争的影响紧密相关
B.始终贯穿政治改革主线
C.从局部地区扩散到全国
D.受到经济发展的影响
2019-11-06更新 | 302次组卷 | 2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周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9 . 1936年8月,中共中央发表的《中国共产党致中国国民党书》中明确提出以“民主共和国”的口号代替“人民共和国”的口号,并表示“苏维埃区域即可成为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共作此调整的原因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形势的变化
B.工农武装割据理论逐渐完善
C.日军改变了对华侵略的方针
D.红军长征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10 . 1935年6月,美国驻华武官史迪威在其《中国未来的局势》中认为,“他知道自己会吃败仗,而失败就意味着后方会爆发叛乱,因此他情愿坐视不动,控制住他能够控制的一切,指望外国的影响帮助他保住外商企业十分集中的上海。”可见,史迪威认为国民政府
A.以对日退让换领土主权完整
B.放弃了“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C.开展了全国抗战的准备工作
D.借助大国外交以谋求局势缓和
2019-10-07更新 | 763次组卷 | 20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